生命线能量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40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命线能量缓冲器,涉及救生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壳体、连接在壳体外部的连接结构和连接在壳体内部的缓冲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头部穿入壳体的连接杆、连接在连接杆尾部上的钢索、设置在壳体上用于连接外接固定物的固定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在连接杆上并与连接杆在壳体内部分的头部连接。在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降低了防坠落水平生命线系统局部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生产、成本较低、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初始弹力、安全可靠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命线能量缓冲器
本技术涉及救生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命线能量缓冲器。
技术介绍
防坠落水平生命线系统是一种锚固装置。它由锚点支架和水平缆绳(以钢缆为主)组成,即所谓的水平生命线,或称之为安全线。这一装置,一般永久地固定在一个结构上,旨在确保单人或多人在有可能发生坠落的高空能够安全工作,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自由的活动空间。人体坠落时,钢索会在瞬时受到较大的冲击,钢索不具有缓冲会对人体造成回弹,极其危险。为了缓冲,国外的生命线通常会带有一个缓冲器,缓冲器包括方管、连接在方管一端的连接头和连接在方管内部的一个缓冲件,钢索连接在缓冲件背向连接头一侧的端部上,缓冲件的结构为一个波浪状的板状构件,板状构件一般都选取为可形变的金属材料,当钢索受到瞬时拉力时,缓冲件因为自身的板状构件的材料特性,可提供一个形变的缓冲量,对人体产生一个缓冲。这种板状构件在发生塑性形变的过程中,能够提供一个缓冲的作用力,但是,在缓冲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一般都选取结构强度较大的金属材料,但是金属材料的折弯工艺较为繁琐,增加了生产和制造成本,尤其是防坠落水平生命线系统具有多个级别的缓冲,而缓冲器是其中一个级别的缓冲,为了单一的级别的缓冲而增加太高的生产和制造成本并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命线能量缓冲器,其具有在为水平生命线提供缓冲力的前提下,方便加工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命线能量缓冲器,包括壳体、连接下级装置的连接结构、连接在壳体内部的缓冲结构和连接在壳体上用于外接固定物的固定装置;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头部穿入壳体的连接杆、连接在连接杆尾部上的钢索,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外接固定物的固定钩;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在连接杆上并与连接杆头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索在受到冲击时,刚性的连接杆向壳体外发生位移,并将冲击传递给壳体内部的弹性件。与连接杆头部相连的弹性件由于连接杆头部的拉动而受压发生弹性形变,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达到缓冲的效果。与现有技术中选用的折弯工艺定制的板状构件相比,本技术选用了工业上具有标准结构的弹性件,弹性件经过多年规模化生产,在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可靠,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件与壳体的连接处设置底部垫片,所述底部垫片贴合在壳体内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底部垫片,增大了弹性件和壳体的接触面积,防止因为局部受力过大对壳体造成损害而造成危险。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杆包括螺杆,所述螺杆在壳体外部分设置限位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限位螺母对壳体内连接杆长度的调节,所述弹性件具有一定的初始形变量。预设弹性件形变量可以调节弹性件在初始状态提供的弹力,进而可以对水平生命线系统在坠落初始阶段所需的缓冲力做出针对性部署。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件远离限位螺母的一端设置有顶部垫片,所述顶部垫片远离弹性件的一面上设置有连接在螺杆上的固定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螺母可以对顶部垫片位置进行调节,所述顶部垫片将弹性件对连接杆的作用力分散在顶部垫片上而不是在连接杆的某一点上,防止弹性件和连接杆的连接处因局部受力过大而造成断裂,引发危险。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杆尾部设置有连接盲孔,所述钢索一端伸进连接盲孔后锻压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锻压可以使连接杆盲孔内表面与钢索表面充分接触,使得钢索和连接杆之间形成纤维组织,从而提高连接处的力学性能。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具有高抗压性能的双层矩形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矩形截面材料制造的弹簧可以在相同的空间和相同的变形量之下获得较大的负荷。这类弹簧与圆截面材料的弹簧相比,在同样的空间,它的截面积大,因此它吸收的能量也大。而且弹簧双层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弹簧的抗压能力。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钩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铰接在壳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螺母螺栓进行铰接,方便拆卸;同时利用螺母和螺栓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自锁,防止由于螺母松动而使固定钩发生脱落,造成危险。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内部结构组成了一种新的生命线能量缓冲器,实现对高空定点或移动作业的防坠落保护。在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降低了防坠落水平生命线系统局部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具有方便生产、成本较低、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初始弹力、安全可靠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连接结构;21、连接杆;211、螺杆;22、钢索;23、连接盲孔;3、缓冲结构;31、弹性件;32、底部垫片;33、限位螺母;34、顶部垫片;35、固定螺母;4、固定装置;41、固定钩;42、锁紧螺栓;43、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生命线能量缓冲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连接结构2、缓冲结构3、固定装置4。连接结构2中的连接杆21通过钢索22连接与下一级缓冲装置,同时将冲击传递给壳体1内的缓冲结构3。缓冲结构3在受到冲击时将外部动能转为为内部的弹性势能,达到缓冲的效果。安装在壳体1外部的固定装置4与墙体连接,对整个防坠落水平生命线系统起固定作用。如图2所示,连接结构2包括连接下一级缓冲装置的钢索22、头部穿入壳体1内部的螺杆211和螺杆211的尾部设置有一个用于连接钢索22的连接盲孔23,在加工时将钢索22的一端伸入连接盲孔23后锻压成一体。缓冲结构3包括弹性件31、顶部垫片34、底部垫片32和固定螺母35以及限位螺母33。螺杆211的头部穿入壳体1的内部,其上设置有固定螺母35。壳体1内螺杆211的外部套设有具有高抗压性能的双层矩形弹簧,其两端分别连接在顶部垫片34和底部垫片32上。其中顶部垫片34在远离双层矩形弹簧的一面与固定螺母35连接,底部垫片32与壳体1内表面贴合。固定装置4包括固定钩41、紧缩螺栓和紧锁螺母。固定钩41通过锁紧螺栓42和锁紧螺母43铰接在壳体1外部,既方便拆卸,也防止脱落。在使用时,将生命线能量缓冲器的上的固定钩41栓在墙体上,钢索22与防坠落水平生命线系统的其它组件相连接。发生坠落时,逐级作用在防坠落水平生命线系统的各个组件上的冲击力被层层削减,降低人体下降到最低点时产生的瞬间冲击力。作为最后一个组件,生命线能量缓冲器受到连接上一个组件的钢索22的拉动,对螺杆211产生一个冲击。刚性的连接杆21不会发生形变,将动量传递给与其顶部相连的顶部垫片34。由于固定螺栓的限制,顶部垫片34无法相对螺杆211发生位移,因此产生了一个对双层矩形弹簧的压力。双层矩形弹簧在顶层垫片的压迫和底层垫片的支撑下,双层矩形弹簧随着形变量的增加,不断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达到缓冲的效果。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命线能量缓冲器,包括壳体(1)、连接下级装置的连接结构(2)、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缓冲结构(3)和连接在壳体(1)上用于外接固定物的固定装置(4);所述连接结构(2)包括头部穿入壳体(1)的连接杆(21)、连接在连接杆(21)尾部上的钢索(22),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用于外接固定物的固定钩(4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3)包括弹性件(31),所述弹性件(31)套在连接杆(21)上并与连接杆(21)头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命线能量缓冲器,包括壳体(1)、连接下级装置的连接结构(2)、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缓冲结构(3)和连接在壳体(1)上用于外接固定物的固定装置(4);所述连接结构(2)包括头部穿入壳体(1)的连接杆(21)、连接在连接杆(21)尾部上的钢索(22),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用于外接固定物的固定钩(4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3)包括弹性件(31),所述弹性件(31)套在连接杆(21)上并与连接杆(21)头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命线能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1)与壳体(1)的连接处设置底部垫片(32),所述底部垫片(32)贴合在壳体(1)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命线能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1)包括螺杆(211),所述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华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百安固金属屋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