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子襁褓及其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4954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种子襁褓及其育种方法,可用于生态修复模块中种子的培育,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一种种子襁褓由可溶性襁褓保护套、育种环境层和育种核心层组成,育种环境层由保水剂和益生菌生物肥复合混合而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下半层,育种核心层由植物纤维和种子混合组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上半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确保种子得到充分的营养和生长环境,出苗期短,成活率高,实现均匀覆绿,保水性能好,种子的发育由此不受周围天气的影响,种子在襁褓中出苗能够确保其生长方向基本全部朝着指定方向生长,覆盖面可人为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种子襁褓及其育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种子襁褓及其育种方法,可用于生态修复模块中种子的培育,便于提高生态修复模块的制作效率,属于生态修复

技术介绍
在破损山体、陡坡岩石光面处往往有大量山石裸露,既影响美观,也不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因而,对破损山体、陡坡岩石光面进行绿化修复近年来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园林绿化、交通建设等相关企业的高度关注,应运而生的是采用不同的客土喷播进行修复。但目前的客土喷播附着力较低,一般只适用于挂网客土喷播技术,即需要先在边坡上锚固金属网、钢筋网或高强塑料三维网中的一种,然后采用压缩空气喷枪将混合好的客土喷射到坡面上,再在其上喷射植被种子,通过植被发达的根系和网体的紧密结合,对坡面达到防护的目的。此方法挂网过程较为繁琐,喷播时需将喷播设备及喷播土等运至现场,在现场尚需电力供应等,操作较为繁琐,给现场施工带来不便。因而,专利技术新型生态修复技术十分必要。CN106703051A公开了一种坡面岩体快装生态模块及其制作方法、CN108739256A公开了一种快装型底部柔性可变的生态种植模块及其制备方法,公开的生态模块种植技术可有效克服传统的客土喷播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实现对不同山体陡坡岩石光面进行快速生态覆绿修复。使用生态种植模块时,需将种子提前播撒在模块内部,或将种子提前孕育成秧苗,然后移栽到模块中。前者容易造成种子在模块中分散不均匀,成长方向不确定,既容易造成死苗,同时很难实现均匀覆绿,另外在播撒过程中种子损失率较大;后者程序较复杂,种植周期长,人力物力浪费严重,同时秧苗在移栽过程中容易出现死苗现象,成活率受到限制。因而,专利技术一种种子襁褓及其育种方法,克服上述不足,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的种子襁褓及其育种方法,可实现生态修复模块中种子的快速及高成活率的培育。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种子襁褓由可溶性襁褓保护套、育种环境层和育种核心层组成,育种环境层由保水剂和益生菌生物肥复合混合而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下半层,育种核心层由植物纤维和种子混合组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上半层。所述的可溶性襁褓保护套由明胶、聚乙烯醇或淀粉成膜后压制而成有底中空圆柱结构,内径2-6mm,高度6-12mm。所述的植物纤维为麻纤维、农作物秸秆纤维、木纤维或棕丝中的一种,长径比为10-20∶1。所述的保水剂为聚丙烯酸钠保水剂或聚丙烯酸钾保水剂中的一种。所述的益生菌生物肥为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肥、根瘤菌生物肥或光合菌生物肥中的一种。一种种子襁褓的育种方法,其过程为:(1)按重量比100∶80-120∶10-20∶110-130分别称取植物纤维、保水剂、益生菌生物肥及种子;(2)将保水剂、益生菌生物肥混合均匀;(3)将保水剂及益生菌生物肥混合物添加到可溶性襁褓保护套中,形成育种环境层;(4)将植物纤维和种子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可溶性襁褓保护套中,并覆盖在育种环境层上,形成育种核心层;(5)将一种种子襁褓底部朝下,将一种种子襁褓0.8-0.9倍高度埋入土壤中,剩余部分裸露在土壤外;(6)往一种种子襁褓中注入水,水的加入量为保水剂重量的150-250%,由此完成一种种子襁褓的育种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种子襁褓及其育种方法简单,能确保种子得到充分的营养和生长环境,出苗期短,成活率高,种子在襁褓中出苗能够确保其生长方向基本全部朝着指定方向生长,进一步保证均匀覆绿,襁褓为可溶性,易降解,且降解后可以作为种子的营养源,襁褓的存在可更加有效地控制其中的保水功能,种子的发育由此不受周围天气的影响,特别在干旱炎热天气,同样可保证出苗率,栽种过程持续简单,且均匀,覆盖面可人为控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种子襁褓及其育种方法进行说明,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与实施方式的详细介绍,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与使用方法,并不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实施例1:一种种子襁褓由可溶性襁褓保护套、育种环境层和育种核心层组成,育种环境层由保水剂和益生菌生物肥复合混合而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下半层,育种核心层由植物纤维和种子混合组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上半层。所述的可溶性襁褓保护套由聚乙烯醇成膜后压制而成有底中空圆柱结构,内径4mm,高度9mm。所述的植物纤维为木纤维,长径比为15∶1。所述的保水剂为聚丙烯酸钠保水剂。所述的益生菌生物肥为根瘤菌生物肥。一种种子襁褓的育种方法,其过程为:(1)按重量比100∶100∶15∶120分别称取植物纤维、保水剂、益生菌生物肥及种子;(2)将保水剂、益生菌生物肥混合均匀;(3)将保水剂及益生菌生物肥混合物添加到可溶性襁褓保护套中,形成育种环境层;(4)将植物纤维和种子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可溶性襁褓保护套中,并覆盖在育种环境层上,形成育种核心层;(5)将一种种子襁褓底部朝下,将一种种子襁褓0.85倍高度埋入土壤中,剩余部分裸露在土壤外;(6)往一种种子襁褓中注入水,水的加入量为保水剂重量的200%,由此完成一种种子襁褓的育种方法。实施例2:一种种子襁褓由可溶性襁褓保护套、育种环境层和育种核心层组成,育种环境层由保水剂和益生菌生物肥复合混合而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下半层,育种核心层由植物纤维和种子混合组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上半层。所述的可溶性襁褓保护套由明胶成膜后压制而成有底中空圆柱结构,内径2mm,高度6mm。所述的植物纤维为麻纤维,长径比为10∶1。所述的保水剂为聚丙烯酸钠保水剂。所述的益生菌生物肥为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肥。一种种子襁褓的育种方法,其过程为:(1)按重量比100∶80∶10∶110分别称取植物纤维、保水剂、益生菌生物肥及种子;(2)将保水剂、益生菌生物肥混合均匀;(3)将保水剂及益生菌生物肥混合物添加到可溶性襁褓保护套中,形成育种环境层;(4)将植物纤维和种子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可溶性襁褓保护套中,并覆盖在育种环境层上,形成育种核心层;(5)将一种种子襁褓底部朝下,将一种种子襁褓0.8倍高度埋入土壤中,剩余部分裸露在土壤外;(6)往一种种子襁褓中注入水,水的加入量为保水剂重量的150%,由此完成一种种子襁褓的育种方法。实施例3:一种种子襁褓由可溶性襁褓保护套、育种环境层和育种核心层组成,育种环境层由保水剂和益生菌生物肥复合混合而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下半层,育种核心层由植物纤维和种子混合组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上半层。所述的可溶性襁褓保护套由聚乙烯醇成膜后压制而成有底中空圆柱结构,内径6mm,高度12mm。所述的植物纤维为棕丝中的一种,长径比为20∶1。所述的保水剂为聚丙烯酸钾保水剂。所述的益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种子襁褓,其特征在于由可溶性襁褓保护套、育种环境层和育种核心层组成,育种环境层由保水剂和益生菌生物肥复合混合而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下半层,育种核心层由植物纤维和种子混合组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上半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子襁褓,其特征在于由可溶性襁褓保护套、育种环境层和育种核心层组成,育种环境层由保水剂和益生菌生物肥复合混合而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下半层,育种核心层由植物纤维和种子混合组成,位于可溶性襁褓保护套内部上半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子襁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溶性襁褓保护套由明胶、聚乙烯醇或淀粉成膜后压制而成有底中空圆柱结构,内径2-6mm,高度6-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子襁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纤维为麻纤维、农作物秸秆纤维、木纤维或棕丝中的一种,长径比为10-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子襁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水剂为聚丙烯酸钠保水剂或聚丙烯酸钾保水剂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子襁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武钟培金雷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源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