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71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线器,包括外壳体、卡线组件和拉紧组件;所述外壳体为一体式结构,并包括壳底板、设置在所述壳底板两侧的壳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侧板顶部的卡槽,所述卡线组件为一体式结构,并包括卡线板和设置在所述卡线板两端的限位挡件,所述拉紧组件包括拉紧底板、设置在所述拉紧底板两侧的拉紧侧板以及与所述拉紧底板相连接的拉紧环,所述拉紧组件插设在所述外壳体内,且所述拉紧侧板的顶端插设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卡线板设置在所述壳底板与所述拉紧底板之间,且所述限位挡件位于所述壳底板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拉线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因线缆松脱造成的安全事故,同时满足不同规格的线缆。

Pu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线器
本技术涉及拉线器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拉线器。
技术介绍
目前线缆的应用越来越广范,线缆拉线器必不可少;现有的拉线器结构简单,多数是通过一点接触或者两点接触抱住线缆达到拉线的目的,抱线松则容易造成线缆打滑,抱线紧则容易损伤线缆;在拉线过程中的震动可能会造成拉线器松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一款拉线器对线缆的线径适用范围小,不同线径的线缆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拉线器,所以急需一种拉线器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线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因线缆松脱造成的安全事故,同时满足不同规格的线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线器,包括外壳体、卡线组件和拉紧组件;所述外壳体为一体式结构,并包括壳底板、设置在所述壳底板两侧的壳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侧板顶部的卡槽,所述卡线组件为一体式结构,并包括卡线板和设置在所述卡线板两端的限位挡件,所述拉紧组件包括拉紧底板、设置在所述拉紧底板两侧的拉紧侧板以及与所述拉紧底板相连接的拉紧环,所述拉紧组件插设在所述外壳体内,且所述拉紧侧板的顶端插设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卡线板设置在所述壳底板与所述拉紧底板之间,且所述限位挡件位于所述壳底板的两端。优选的,所述壳底板上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卡线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优选的,所述壳侧板由所述壳底板向外倾斜,所述拉紧侧板由所述拉紧底板向外倾斜,且所述壳侧板和所述拉紧侧板均设置为直角梯形。优选的,所述拉紧侧板的直角梯形长底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壳侧板的直角梯形短底边的长度,且所述拉紧侧板的直角梯形长底边的长度小于所述壳侧板的直角梯形长底边的长度,两个所述壳侧板的直角梯形长底边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限位挡件的长度。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拉线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因线缆松脱造成的安全事故,同时满足不同规格的线缆。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拉线器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拉线器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拉线器实施例的外壳体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拉线器实施例的卡线组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拉线器实施例的拉紧组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壳体;101、壳底板;102、壳侧板;103、卡槽;2、卡线组件;201、卡线板;202、限位挡件;3、拉紧组件;301、拉紧底板;302、拉紧侧板;303、拉紧环;4、防滑纹;5、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拉线器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拉线器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拉线器实施例的外壳体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拉线器实施例的卡线组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拉线器实施例的拉紧组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线器,包括外壳体1、卡线组件2和拉紧组件3,外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并包括壳底板101、设置在壳底板101两侧的壳侧板102以及设置在壳侧板102顶部的卡槽103,壳侧板102设置为直角梯形,壳底板101上设置有防滑纹4,增大摩擦力,便于卡紧线缆,壳侧板102由壳底板101向外倾斜,卡线组件2为一体式结构,并包括卡线板201和设置在卡线板201两端的限位挡件202,卡线板201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5,减轻卡线组件2的重量,同时通风透气性能更佳,拉紧组件3包括拉紧底板301、设置在拉紧底板301两侧的拉紧侧板302以及与拉紧底板301相连接的拉紧环303,拉紧侧板302由拉紧底板301向外倾斜,且拉紧侧板302设置为直角梯形,拉紧组件3插设在外壳体1内,且拉紧侧板302的顶端插设在卡槽103内,卡线板201设置在壳底板101与拉紧底板301之间,且限位挡件202位于壳底板101的两端;拉紧侧板302的直角梯形长底边的长度大于壳侧板102的直角梯形短底边的长度,且拉紧侧板302的直角梯形长底边的长度小于壳侧板102的直角梯形长底边的长度,便于拉紧组件3穿入外壳体1内,且拉紧侧板302的直角梯形长底边端不会从壳侧板102的直角梯形短底边端抽出,两个壳侧板102的直角梯形长底边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挡件202的长度,防止卡线组件2脱离外壳体1。工作时,将线缆穿入外壳体1内,再将卡线组件2穿入外壳体1内,使线缆卡在壳底板101和卡线板201之间,然后将拉紧侧板302的顶端对准卡槽103,拉动拉紧环303,使拉紧侧板302的直角梯形短边端由壳侧板102的直角梯形长边端拉向壳侧板102的直角梯形短边端运动,拉紧底板301抵紧卡线板201,使壳底板101和卡线板201相互作用,卡紧线缆,最后将拉紧环303与施工环境中的固定物相连接即可,可以多个拉线器一同使用。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拉线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因线缆松脱造成的安全事故,同时满足不同规格的线缆。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线器,其特征在于:/n包括外壳体、卡线组件和拉紧组件;/n所述外壳体为一体式结构,并包括壳底板、设置在所述壳底板两侧的壳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侧板顶部的卡槽,所述卡线组件为一体式结构,并包括卡线板和设置在所述卡线板两端的限位挡件所述拉紧组件包括拉紧底板、设置在所述拉紧底板两侧的拉紧侧板以及与所述拉紧底板相连接的拉紧环,所述拉紧组件插设在所述外壳体内,且所述拉紧侧板的顶端插设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卡线板设置在所述壳底板与所述拉紧底板之间,且所述限位挡件位于所述壳底板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线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壳体、卡线组件和拉紧组件;
所述外壳体为一体式结构,并包括壳底板、设置在所述壳底板两侧的壳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侧板顶部的卡槽,所述卡线组件为一体式结构,并包括卡线板和设置在所述卡线板两端的限位挡件所述拉紧组件包括拉紧底板、设置在所述拉紧底板两侧的拉紧侧板以及与所述拉紧底板相连接的拉紧环,所述拉紧组件插设在所述外壳体内,且所述拉紧侧板的顶端插设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卡线板设置在所述壳底板与所述拉紧底板之间,且所述限位挡件位于所述壳底板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首益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