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所述电容器本体的侧表面开设有嵌合槽,所述嵌合槽的内侧通过限位组件架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内侧表面通过螺栓架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端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表面均匀排列有散热片;设备通过驱动风机转动将空气从外界通过排风槽、进风槽加压至电容器本体的内部,通过附加板将热量传到至连接板、散热片处,空气流通过程中对连接板、散热片进行热量交换,热空气通过过风槽、尾风槽从电容器本体的内部排出;电容器本体内部的元器件不与空气直接接触,有效的避免元器件上有灰尘残留,同时避免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内部过热。
A split phase adaptiv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intelligent capaci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
本技术属于电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
技术介绍
随着IT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力部门对能源的节约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企业用电功率因数必须达到0.9以上。目前,一般企业用电功率因数通常在0.65~0.8之间,如果企业要达到国家用电要求,就必须对电力设备进行补偿。因此补偿装置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补偿装置一般包括电源部分、电抗器、电容器及补偿控制单元,这些单元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而目前的散热方式是在设备的内部放入风机,通过风冷对其进行散热,但是这样一来会导致灰尘附着在发热元器件上,风力散热效果下降,发热的元器件还容易烧毁,且各个元器件表面不规则结构使得设备内部存在大量的死角,检修人员不易对发热元器件进行除尘操作,即各个带灰尘的元器件子啊后续运行过程中易过热损坏,导致无功补偿电容器在后续运行过程中小问题不断,影响电路稳定性,针对目前的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具有避免灰尘到达元器件上,避免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内部过热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所述电容器本体的侧表面开设有嵌合槽,所述嵌合槽的内侧通过限位组件架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内侧表面通过螺栓架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端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表面均匀排列有散热片,所述密封板的侧表面开设有排风槽,所述电容器本体的一端开设有进风槽,所述电容器本体异于进风槽的一端开设有尾风槽,所述尾风槽的内侧位于电容器本体的内壁架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侧表面开设有过风槽,所述隔离板的侧表面架设有驱动风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优选技术方案,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架与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为长方体构件,所述限位片均匀排布在密封板的外侧表面,所述限位架一体成型在嵌合槽的内壁,所述限位片嵌合放置在限位架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异于散热片的一侧表面均匀排布有附加板,所述附加板与散热片均为长方体构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风槽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过风槽对称开设在隔离板的侧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风槽、隔板、过风槽以及尾风槽均设有两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板的上端外侧表面开设有内凹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架为L型构件,所述限位架排布在嵌合槽的上端与下端侧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备通过驱动风机转动将空气从外界通过排风槽、进风槽加压至电容器本体的内部,通过附加板将热量传到至连接板、散热片处,空气流通过程中对连接板、散热片进行热量交换,热空气通过过风槽、尾风槽从电容器本体的内部排出;电容器本体内部的元器件不与空气直接接触,有效的避免元器件上有灰尘残留,同时避免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内部过热。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换热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容器本体;2、嵌合槽;3、密封板;4、排风槽;5、内凹槽;6、尾风槽;7、进风槽;8、隔板;9、连接板;10、附加板;11、隔离板;12、过风槽;13、驱动风机;14、散热片;15、限位架;16、限位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1,电容器本体1的侧表面开设有嵌合槽2,嵌合槽2的内侧通过限位组件架设有密封板3,密封板3的内侧表面通过螺栓架设有隔板8,隔板8的端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内侧表面均匀排列有散热片14,密封板3的侧表面开设有排风槽4,电容器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进风槽7,电容器本体1异于进风槽7的一端开设有尾风槽6,尾风槽6的内侧位于电容器本体1的内壁架设有隔离板11,隔离板11的侧表面开设有过风槽12,隔离板11的侧表面架设有驱动风机13,本实施方案中,驱动风机13转动过程中将外界的空气通过排风槽4、进风槽7吸入隔板8、连接板9的内侧,对连接板9、散热片14进行降温。具体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架15与限位片16,限位片16为长方体构件,限位片16均匀排布在密封板3的外侧表面,限位架15一体成型在嵌合槽2的内壁,限位片16嵌合放置在限位架15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组件可以便于工作人员拆卸安装密封板3。具体的,连接板9异于散热片14的一侧表面均匀排布有附加板10,附加板10与散热片14均为长方体构件,本实施例中长方体构件具备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与空气进行良好的热量交换。具体的,过风槽12设有两组,两组过风槽12对称开设在隔离板11的侧面,本实施例中两组过风槽12使得空气保持均匀的流通,同时便于设备进行散热。具体的,进风槽7、隔板8、过风槽12以及尾风槽6均设有两组,本实施例中隔板8的两端分别与电容器本体1的内壁相接触,避免带有灰尘的空气泄漏到电容器本体1的内部。具体的,密封板3的上端外侧表面开设有内凹槽5,本实施例中内凹槽5便于检修人员在检修时将密封板3向上提起,将密封板3抽出,即可对密封板3内侧的散热组件进行清灰。具体的,限位架15为L型构件,限位架15排布在嵌合槽2的上端与下端侧表面,本实施例中L型结构更便于限位片16放置在限位架15的内部,便于设备的拆卸与安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中该设备使用过程中密封板3通过限位片16与限位架15的嵌合固定在嵌合槽2的内部,驱动风机13通电运行,驱动风机13转动过程中将外界的空气通过排风槽4、进风槽7吸入隔板8、连接板9的内侧,电容器本体1内部元器件的热量通过附加板10传导至连接板9、散热片14处,空气流通过程中对连接板9、散热片14进行热量交换,热空气通过过风槽12、尾风槽6从电容器本体1的内部排出;该设备通过隔板8、连接板9使得电容器本体1内部元器件与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本体(1)的侧表面开设有嵌合槽(2),所述嵌合槽(2)的内侧通过限位组件架设有密封板(3),所述密封板(3)的内侧表面通过螺栓架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的端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内侧表面均匀排列有散热片(14),所述密封板(3)的侧表面开设有排风槽(4),所述电容器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进风槽(7),所述电容器本体(1)异于进风槽(7)的一端开设有尾风槽(6),所述尾风槽(6)的内侧位于电容器本体(1)的内壁架设有隔离板(11),所述隔离板(11)的侧表面开设有过风槽(12),所述隔离板(11)的侧表面架设有驱动风机(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本体(1)的侧表面开设有嵌合槽(2),所述嵌合槽(2)的内侧通过限位组件架设有密封板(3),所述密封板(3)的内侧表面通过螺栓架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的端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内侧表面均匀排列有散热片(14),所述密封板(3)的侧表面开设有排风槽(4),所述电容器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进风槽(7),所述电容器本体(1)异于进风槽(7)的一端开设有尾风槽(6),所述尾风槽(6)的内侧位于电容器本体(1)的内壁架设有隔离板(11),所述隔离板(11)的侧表面开设有过风槽(12),所述隔离板(11)的侧表面架设有驱动风机(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架(15)与限位片(16),所述限位片(16)为长方体构件,所述限位片(16)均匀排布在密封板(3)的外侧表面,所述限位架(15)一体成型在嵌合槽(2)的内壁,所述限位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宗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