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入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14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入接线端子,包括外壳、绝缘隔板、接线端口、RTN接线端口、导电片一、导电片二;在接线端口与RTN接线端口内都设有带金属压线板及基米螺钉的金属压线框;所述压线板平行于进线方向设置在压线框内;所述基米螺钉由外壳前方分别垂直伸入接线端口与RTN接线端口内与压线框螺纹连接,基米螺钉前端伸入压线框内与压线板连接并可带动压线框前后移动;在外壳正前方对应基米螺钉尾端的位置设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设置在外壳前方并将在外壳正前方的基米螺钉尾端盖住;防护盖板一端铰接在外壳正前方,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其背面的凸起卡合在外壳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接线方便,安全性高,制造成本低。

An input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入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具体涉及一种输入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输入接线端子主要是用于5G基站建设中的防雷电源分配单元里的电源输入。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输入接线端子,其接线端口与RTN接线端口(回程接线端口)都设置在外壳的左侧,压紧导线的基米螺钉由外壳正上方向下拧入,且所有接线端口及RTN接线端口都排成一线,同组进出线的接线端口与RTN接线端口相邻设置,与接线端口及RTN接线端口连接的导电片由左到右并列设置,在相邻两导电片之间还设置了绝缘隔板;在接线时,需要从外壳正上方向下拧紧基米螺钉,将导线压紧,但是当防雷电源分配单元装入基站的机柜后,由于机柜空间有限,接线端子后端插入机柜中后,接线端子正上方及正下方空间很小,接线时,拧基米螺钉(特别是靠近外壳后端的那颗基米螺钉)会极其不好操作,不能很好的将导线压紧,使接线相当困难;而且现有的结构中基米螺钉尾端是裸露在外的,线接好后,容易导致触电,很不安全;另外并列设置的导电片以及过多的绝缘隔板使得接线端子前端显得很厚重、臃肿,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方便,安全性高,降低制造成本的输入接线端子。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输入接线端子,包括外壳、绝缘隔板、接线端口、RTN接线端口、导电片一、导电片二;在接线端口与RTN接线端口内都设有带金属压线板及基米螺钉的金属压线框;所述绝缘隔板设置在外壳后方;所述接线端口为两个相互隔开并上下排列的设置在外壳左侧面前端的凹口;所述RTN接线端口为两个相互隔开并上下排列的设置在外壳左侧面后端的凹口;所述导电片一为两块上下排列并位于绝缘隔板右侧的金属片,导电片一与接线端口一一对应,导电片一前端伸入外壳与接线端口内的压线框连接;所述导电片二为两块上下排列并位于绝缘隔板左侧的金属片,导电片二与RTN接线端口一一对应,导电片二前端伸入外壳内与RTN接线端口内的压线框连接;所述压线板平行于进线方向设置在压线框内;所述基米螺钉由外壳前方分别垂直伸入接线端口与RTN接线端口内与压线框螺纹连接,基米螺钉前端伸入压线框内与压线板连接并可带动压线框前后移动;在外壳正前方对应基米螺钉尾端的位置设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设置在外壳前方并将在外壳正前方的基米螺钉尾端盖住;防护盖板一端铰接在外壳正前方,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其背面的凸起卡合在外壳中。进一步地,本技术是和保险管式断路器搭配使用的,因为考虑到保险管式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有保险管熔断的现象,所以在输入端子外壳外壁上设有带保险管的保险管箱,保险管箱的箱门设在其正前方。进一步地,保险管箱内保险管的数目为两只。进一步地,在外壳内安装有故障指示灯。故障指示灯通过导线与机柜内部电器元件相连,用于指示机柜内部电器元件运行状态,在外壳内设有用于安装连接导线的线槽。故障指示灯尾端安装在外壳内,头端伸出外界。进一步地,在外壳后端上下两侧各安装有一对安装卡扣。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盖板背面的凸起与外壳通过卡扣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盖板的数目为两块并分别将接线端口正前方的基米螺钉以及将RTN接线端口正前方的基米螺钉盖住。本技术的接线端口为-48V接线端口,RTN接线端口为-48VRTN接线端口。接线端口与RTN接线端口可接入横截面为6-35mm2的导线。本技术通过调整接线端子内部件的位置,减少了绝缘垫板的数量,采用从外壳正前方拧紧螺钉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基站中机柜空间小,接线困难、制造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在端子上集成了故障指示灯和保险管盒,最大程度的缩小了体积,为用户接线留出了更大的空间,另外防护盖板的设置保障了用电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输入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输入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输入接线端子的左视图;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输入接线端子的右视图;图中所示:1-外壳、2-接线端口、3-箱门、4-基米螺钉、5-保险管箱、6-绝缘隔板、7-导电片一、8-导电片二、9-RTN接线端口、10-防护盖板、11-故障指示灯、12-安装卡扣、13-压线框、14-压线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输入接线端子,包括外壳1、绝缘隔板6、接线端口2、RTN接线端口9、导电片一7、导电片二8;在接线端口2与RTN接线端口9内都设有带金属压线板14及基米螺钉4的金属压线框13;所述绝缘隔板6设置在外壳1后方;所述接线端口2为两个相互隔开并上下排列的设置在外壳1左侧面前端的凹口;所述RTN接线端口9为两个相互隔开并上下排列的设置在外壳1左侧面后端的凹口;所述导电片一7为两块上下排列并位于绝缘隔板6右侧的金属片,导电片一7与接线端口2一一对应,导电片一7前端伸入外壳1与接线端口2内的压线框13连接;所述导电片二8为两块上下排列并位于绝缘隔板6左侧的金属片,导电片二8与RTN接线端口9一一对应,导电片二8前端伸入外壳1内与RTN接线端口9内的压线框13连接;所述压线板14平行于进线方向设置在压线框13内;所述基米螺钉4由外壳1前方分别垂直伸入接线端口2与RTN接线端口9内与压线框13螺纹连接,基米螺钉4前端伸入压线框13内与压线板14连接并可带动压线框13前后移动;在外壳1正前方对应基米螺钉4尾端的位置设有防护盖板10;所述防护盖板10设置在外壳1前方并将在外壳1正前方的基米螺钉4尾端盖住;防护盖板10一端铰接在外壳1正前方,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其背面的凸起卡合在外壳中。进一步地,本技术是和保险管式断路器配合使用的,因为考虑到保险管式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有保险管熔断的现象,所以在输入端子外壳1外壁上设有带保险管的保险管箱5,保险管箱5的箱门3设在其正前方。进一步地,保险管箱5内保险管的数目为两只。进一步地,在外壳1内安装有故障指示灯11。故障指示灯11通过导线与机柜内部电器元件相连,用于指示机柜内部电器元件运行状态,在外壳1内设有用于安装连接导线的线槽。故障指示灯11尾端安装在外壳1内,头端伸出外界。进一步地,为便于将接线端子卡在机柜上,在外壳1后端上下两侧各安装有一对安装卡扣12。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盖板10背面的凸起与外壳通过卡扣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盖板10的数目为两块并分别将接线端口2正前方的基米螺钉4以及将RTN接线端口9正前方的基米螺钉2盖住。本技术的接线端口2为-48V接线端口,RTN接线端口9为-48VRTN接线端口。接线端口2与RTN接线端口9可接入横截面为6-35mm2的导线。使用时,将接线端子插入机柜,利用外壳1上的安装卡扣12卡在机柜上,导电片一7与导电片二8分别与相应的汇流排用螺丝连接;打开外壳1正前方的两块防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入接线端子,包括外壳、绝缘隔板、接线端口、RTN接线端口、导电片一、导电片二;在接线端口与RTN接线端口内都设有带金属压线板及基米螺钉的金属压线框;所述绝缘隔板设置在外壳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口为两个相互隔开并上下排列的设置在外壳左侧面前端的凹口;所述RTN接线端口为两个相互隔开并上下排列的设置在外壳左侧面后端的凹口;所述导电片一为两块上下排列并位于绝缘隔板右侧的金属片,导电片一与接线端口一一对应,导电片一前端伸入外壳与接线端口内的压线框连接;所述导电片二为两块上下排列并位于绝缘隔板左侧的金属片,导电片二与RTN接线端口一一对应,导电片二前端伸入外壳内与RTN接线端口内的压线框连接;所述压线板平行于进线方向设置在压线框内;所述基米螺钉由外壳前方分别垂直伸入接线端口与RTN接线端口内与压线框螺纹连接,基米螺钉前端伸入压线框内与压线板连接并可带动压线框前后移动;在外壳正前方对应基米螺钉尾端的位置设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设置在外壳前方并将在外壳正前方的基米螺钉尾端盖住;防护盖板一端铰接在外壳正前方,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其背面的凸起卡合在外壳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入接线端子,包括外壳、绝缘隔板、接线端口、RTN接线端口、导电片一、导电片二;在接线端口与RTN接线端口内都设有带金属压线板及基米螺钉的金属压线框;所述绝缘隔板设置在外壳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口为两个相互隔开并上下排列的设置在外壳左侧面前端的凹口;所述RTN接线端口为两个相互隔开并上下排列的设置在外壳左侧面后端的凹口;所述导电片一为两块上下排列并位于绝缘隔板右侧的金属片,导电片一与接线端口一一对应,导电片一前端伸入外壳与接线端口内的压线框连接;所述导电片二为两块上下排列并位于绝缘隔板左侧的金属片,导电片二与RTN接线端口一一对应,导电片二前端伸入外壳内与RTN接线端口内的压线框连接;所述压线板平行于进线方向设置在压线框内;所述基米螺钉由外壳前方分别垂直伸入接线端口与RTN接线端口内与压线框螺纹连接,基米螺钉前端伸入压线框内与压线板连接并可带动压线框前后移动;在外壳正前方对应基米螺钉尾端的位置设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设置在外壳前方并将在外壳正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灿光刘涛余朝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锐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