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696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涉及锂离子蓄电池领域,提供一种能够散出锂离子蓄电池内部热量的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包括集流体、集流体凸台和集流柱,集流体凸台设置在集流体的外表面上,集流柱设置在集流体凸台上,还包括散热结构,散热结构连接在集流体的外表面上。在集流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散热结构,大大提高了集流板的散热能力。锂离子蓄电池内部热量传递给集流体再传递给散热结构,即可向外散发。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于降低锂离子蓄电池内部温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锂离子蓄电池在高温、大倍率、长时间供电条件下的可靠性,保证锂离子蓄电池的寿命、安全性、可靠性。

Collector plat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蓄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
技术介绍
集流板结构是集成锂离子蓄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进行汇流,功率输出,充电输入,并承担一部分锂离子蓄电池极耳定位的作用。现有集流板包括集流体、集流体凸台和集流柱,集流体凸台设置在集流体的外表面上,集流柱设置在集流体凸台上,集流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集流体是小容量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并联的基体,起到导电和能量汇集的作用,能够满足大电流大功率的要求,保证系统的能量需求。集流体凸台是整个单体电池功率输出和输入的主要部位,也对外部跨或电能传导介质起到支撑作用。集流柱将跨接板或电能传导介质通过螺母压紧在集流体凸台上,保证跨接板或电能传导介质与凸台接触良好,集流柱本身具有一定导电能力。安装槽主要是对装入的小容量锂离子蓄电池的极耳限位,保证安装过程中不会出现极耳错位的现象。中国专利201821972335.X公开的集成锂离子蓄电池的单体盖结构即包括了上述集流板。现有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并无散热结构,在锂离子蓄电池长时间工作或进行大功率放电以后,热量集聚在锂离子蓄电池内部,难以散发至周边环境,长期如此使用,锂离子蓄电池的倍率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都收到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散出锂离子蓄电池内部热量的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包括集流体、集流体凸台和集流柱,集流体凸台设置在集流体的外表面上,集流柱设置在集流体凸台上,还包括散热结构,散热结构连接在集流体的外表面上。进一步的是: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各散热翅片平行且间隔设置,散热翅片与集流体垂直。进一步的是: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底板和多个散热翅片,各散热翅片平行且间隔设置,散热翅片与散热底板垂直并连接,散热底板与集流体连接,散热底板与集流体之间填充导热硅胶。进一步的是:集流体形状为矩形,集流体凸台位于集流体一端,散热结构位于集流体凸台旁边,散热翅片沿集流体宽度方向设置,各散热翅片沿集流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是:散热翅片采用高发射率表面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处理方式具体有阳极氧化、表面粗糙化处理、表面喷涂油漆或表面喷涂辐射材料。进一步的是:散热翅片进行绝缘处理,处理方式具体有阳极氧化、喷涂绝缘漆或喷涂绝缘塑料漆。进一步的是:散热结构与集流体的接触导热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进一步的是:集流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集流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散热结构,大大提高了集流板的散热能力。锂离子蓄电池内部热量传递给集流体再传递给散热结构,即可向外散发。可见本技术利于降低锂离子蓄电池内部温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锂离子蓄电池在高温、大倍率、长时间供电条件下的可靠性,保证锂离子蓄电池的寿命、安全性、可靠性。另一方面对于发热量稍大的体系也能够简化系统散热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工艺性、简化系统管理,提高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寿命、生产效率,特别适用于航空、汽车行业、航天、水下电源等行业。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种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主视图;图2是第一种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右视图;图3是第二种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主视图;图中标记为:集流体1、集流体凸台2、集流柱3、散热结构4、散热翅片41、散热底板42、导热硅胶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3所示,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包括集流体1、集流体凸台2和集流柱3,集流体凸台2设置在集流体1的外表面上,集流柱3设置在集流体凸台2上,还包括散热结构4,散热结构4连接在集流体1的外表面上。在集流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散热结构4,大大提高了集流板的散热能力。锂离子蓄电池内部热量传递给集流体1再传递给散热结构4,即可向外散发。散热结构4的具体结构及与与集流体1的连接方式可以如图1所示:散热结构4包括多个散热翅片41,各散热翅片41平行且间隔设置,散热翅片41与集流体1垂直。散热结构4的具体结构及与与集流体1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如图3所示:散热结构4包括散热底板42和多个散热翅片41,各散热翅片41平行且间隔设置,散热翅片41与散热底板42垂直并连接,散热底板42与集流体1连接,散热底板42与集流体1之间填充导热硅胶5。集流体1的具体形状以及散热结构4与集流体凸台2的位置关系优选如下:集流体1形状为矩形,集流体凸台2位于集流体1一端,散热结构4位于集流体凸台2旁边,散热翅片41沿集流体1宽度方向设置,各散热翅片41沿集流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为了保证安装过程中不会出现极耳错位的现象,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集流体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11。为了保证散热效果,散热翅片41可采用高导热材料制作,导热材料可以是导热石墨、导热碳、铝合金、紫铜、超轻金属材料等。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散热翅片41可采用高发射率表面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例如,阳极氧化(包含多种颜色),表面粗糙化处理、表面喷涂油漆、表面喷涂辐射材料。散热翅片41还可采用绝缘处理,处理方式有阳极氧化,喷涂绝缘漆,喷涂绝缘塑料漆等绝缘处理。优选散热结构4与集流体1的接触导热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目的是增加集流体1与散热结构4间的热传导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包括集流体(1)、集流体凸台(2)和集流柱(3),集流体凸台(2)设置在集流体(1)的外表面上,集流柱(3)设置在集流体凸台(2)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结构(4),散热结构(4)连接在集流体(1)的外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包括集流体(1)、集流体凸台(2)和集流柱(3),集流体凸台(2)设置在集流体(1)的外表面上,集流柱(3)设置在集流体凸台(2)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结构(4),散热结构(4)连接在集流体(1)的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其特征在于:散热结构(4)包括多个散热翅片(41),各散热翅片(41)平行且间隔设置,散热翅片(41)与集流体(1)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其特征在于:散热结构(4)包括散热底板(42)和多个散热翅片(41),各散热翅片(41)平行且间隔设置,散热翅片(41)与散热底板(42)垂直并连接,散热底板(42)与集流体(1)连接,散热底板(42)与集流体(1)之间填充导热硅胶(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锂离子蓄电池集流板,其特征在于:集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孟亮呙晓兵彭秋李朋飞范世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