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管式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4204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式空调系统,具体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包括新风管和回风管,所述新风管外侧连接有新风输送管,所述回风管外侧连接有回风输送管,所述新风输送管和回风输送管之间设置有装置机体,所述装置机体内部设置有空调系统管,所述空调系统管一端设置有挡风板,所述空调系统管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挡风板表面设置有混风机构;所述混风机构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挡风板圆周外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新风输送管和回风输送管均朝向挡风板,新风和回风在挡风板上冲撞混合,再利用混风板提高混合冲撞面,提高混合效果,混合的风从进风口进入到空调系统管中,方便新风与回风的混合,提高空调的出风效果。

An air duc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管式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风管式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吊顶式空调风柜是安装在吊顶天花之上的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动力设备,它可与家装完美配合,美观高端,吊顶式空调风柜能够四方出风,很适合较大空间及楼板层高的空间使用。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1420478994.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主体;电机,具有一轴承;蒸发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的一侧;风轮,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的另一侧,并装配在所述电机的轴承上;电控主板,电连接至所述电机,并包括一个信号接收器和一个电机转向控制装置;以及,控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该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电机转向控制装置,其中根据所述电机转向控制装置所接收的所述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向,从而使室内空调机的出风口、回风口互换,相应地使得出风面板和回风面板的功能互换,能够通过一台室内空调机实现室内不同区域。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对空调系统中的新风、回风的混合效果不好,排出的送风就会不均匀,影响出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管式空调系统,通过新风输送管和回风输送管均朝向挡风板,新风和回风在挡风板上冲撞混合,再利用混风板提高混合冲撞面,提高混合效果,混合的风从进风口进入到空调系统管中,方便新风与回风的混合,提高空调的出风效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管式空调系统,包括新风管和回风管,所述新风管外侧连接有新风输送管,所述回风管外侧连接有回风输送管,所述新风输送管和回风输送管之间设置有装置机体,所述装置机体内部设置有空调系统管,所述空调系统管一端设置有挡风板,所述空调系统管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挡风板表面设置有混风机构;所述混风机构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挡风板圆周外围,所述挡风板一侧设置有混风板,所述安装板中部设置有送风管。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输送管和回风输送管均与空调系统管一端固定连接,且新风输送管和回风输送管出风朝向相同。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和安装板均与空调系统管焊接,所述混风板数量设置为八个,所述混风板形状设置为梯形,且关于挡风板的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管贯穿安装板与空调系统管内部相连通,所述送风管中部设置有送风机。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另一侧设置有加热固定杆,所述加热固定杆表面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外侧设置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表面设置有通口,所述挡风板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过滤层。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管形状设置为螺旋形,且与加热固定杆套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管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通口数量设置为多个。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层内部依次套接设置有保护网层、过滤网层和吸附层,所述保护管与过滤层套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管内壁设置有定位安装圈,所述保护管与送风管套接,所述定位安装圈与保护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新风输送管和回风输送管,利用新风输送管和回风输送管将新风管中输送的新风和回风管中输送的室内回风输送到空调系统管中,新风输送管和回风输送管均朝向挡风板,新风和回风在挡风板上冲撞混合,再利用混风板提高混合冲撞面,提高混合效果,混合的风从进风口进入到空调系统管中,方便新风与回风的混合,提高空调的出风效果;2、本技术通过设置电加热管对空调系统管中的空气进行升温,对出风进行温度调整,利用保护管对电加热管进行保护,利用过滤层对输送到空调系统管内的混合风进行过滤,对混合风进行三次过滤处理,过滤效果好,提高空调出风质量,方便空调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挡风板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混风板的整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保护管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的A部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新风管、2回风管、3新风输送管、4回风输送管、5装置机体、6空调系统管、7挡风板、8安装板、9进风口、10混风板、11送风管、12送风机、13加热固定杆、14电加热管、15保护管、16通口、17过滤层、18定位安装圈、19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风管式空调系统,包括新风管1和回风管2,所述新风管1外侧连接有新风输送管3,所述回风管2外侧连接有回风输送管4,所述新风输送管3和回风输送管4之间设置有装置机体5,所述装置机体5内部设置有空调系统管6,所述空调系统管6一端设置有挡风板7,所述空调系统管6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板8,所述挡风板7表面设置有混风机构;所述混风机构包括进风口9,所述进风口9设置于挡风板7圆周外围,所述挡风板7一侧设置有混风板10,所述安装板8中部设置有送风管11。进一步的,所述新风输送管3和回风输送管4均与空调系统管6一端固定连接,且新风输送管3和回风输送管4出风朝向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7和安装板8均与空调系统管6焊接,所述混风板10数量设置为八个,所述混风板10形状设置为梯形,且关于挡风板7的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管11贯穿安装板8与空调系统管6内部相连通,所述送风管11中部设置有送风机12。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该系统时,新风输送管3将新风管1中的新风输送到空调系统管6,回风输送管4将回风管2中输送的室内回风输送到空调系统管6中,新风输送管3和回风输送管4均朝向挡风板7,实现新风和回风都向挡风板7吹,新风和回风冲撞到挡风板7表面,两种风四散开来进行混合,八个混风板10再对四散开来的风进行阻挡,再一次进行冲撞混合,提高混合冲撞面,挡风板7一侧形成混乱气流,提高混合效果,送风管11内的送风机12带动空调系统管6中的风流动,进而利用气压带动挡风板7一侧混合风从进风口9进入到空调系统管6中,方便新风与回风的混合,提高空调的出风效果。如图1和4-5所示的一种风管式空调系统,所述挡风板7另一侧设置有加热固定杆13,所述加热固定杆13表面设置有电加热管14,所述电加热管14外侧设置有保护管15,所述保护管15表面设置有通口16,所述挡风板7与安装板8之间设置有过滤层17。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管14形状设置为螺旋形,且与加热固定杆13套接。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管15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通口16数量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管式空调系统,包括新风管(1)和回风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1)外侧连接有新风输送管(3),所述回风管(2)外侧连接有回风输送管(4),所述新风输送管(3)和回风输送管(4)之间设置有装置机体(5),所述装置机体(5)内部设置有空调系统管(6),所述空调系统管(6)一端设置有挡风板(7),所述空调系统管(6)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板(8),所述挡风板(7)表面设置有混风机构;/n所述混风机构包括进风口(9),所述进风口(9)设置于挡风板(7)圆周外围,所述挡风板(7)一侧设置有混风板(10),所述安装板(8)中部设置有送风管(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管式空调系统,包括新风管(1)和回风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1)外侧连接有新风输送管(3),所述回风管(2)外侧连接有回风输送管(4),所述新风输送管(3)和回风输送管(4)之间设置有装置机体(5),所述装置机体(5)内部设置有空调系统管(6),所述空调系统管(6)一端设置有挡风板(7),所述空调系统管(6)另一端设置有安装板(8),所述挡风板(7)表面设置有混风机构;
所述混风机构包括进风口(9),所述进风口(9)设置于挡风板(7)圆周外围,所述挡风板(7)一侧设置有混风板(10),所述安装板(8)中部设置有送风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管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输送管(3)和回风输送管(4)均与空调系统管(6)一端固定连接,且新风输送管(3)和回风输送管(4)出风朝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管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7)和安装板(8)均与空调系统管(6)焊接,所述混风板(10)数量设置为八个,所述混风板(10)形状设置为梯形,且关于挡风板(7)的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管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11)贯穿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帅纪玉梁金辉善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柏露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