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烃充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411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化烃充装系统,包括液化烃储罐、液化烃罐车以及增压泵,所述液化烃储罐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进口,所述增压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液化烃罐车进口,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液化烃储罐之间还设有用于将部分液化烃回流至液化烃储罐中的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该回流管路的流量大小的控制阀,该控制阀通过控制系统与所述增压泵信号连通。该液化烃充装系统通过增设一条连接在增压泵的下游管路与液化烃储罐之间的回流管路,并在回流管路上设有控制阀,实现了气相不回液化烃罐车的闷装过程,使装车过程更加稳定安全。

A liquefied hydrocarbon fil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化烃充装系统
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
,尤其涉及一种液化烃充装系统。
技术介绍
液化烃是石油化工企业重要的产品之一。石油化工企业大多采用压力储罐储存液化烃,并采用罐车进行运输。传统的液化烃装车工艺是:从液化烃储罐底部抽出液化烃液体,使用筒袋泵将液化烃压送至罐车内,同时将罐车的气相与液化烃储罐顶部的气相连通,将液化烃装车过程中罐车内的液化烃气相返回至液化烃储罐内。这种装车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罐车内存在有不凝气(如氮气等),在高温情况下进行装车时,罐车内的不凝气通过罐车和液化烃储罐之间的气相连通管进入到液化烃储罐内,会造成液化烃储罐的超压,影响安全运行。故,现有的液化烃充装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装车过程安全、稳定的液化烃充装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化烃充装系统,包括液化烃储罐、液化烃罐车以及增压泵,所述液化烃储罐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进口,所述增压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液化烃罐车的进口,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液化烃储罐之间还设有用于将部分液化烃回流至液化烃储罐中的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该回流管路的流量大小的控制阀,该控制阀通过控制系统与所述增压泵信号连通。作为改进,所述回流管路上还设有与所述控制阀并联的旁路管路,该旁路管路上设有旁路阀。该旁路管路可在控制阀出现故障或检修时应急使用,正常情况下不开启。为了方便对回流管路上的控制阀进行切出检修或更换,所述回流管路上还设有第一阀和第二阀,所述第一阀位于所述控制阀的进口位置,所述第二阀位于所述控制阀的出口位置。为了方便对回流管路的流量进行准确控制,所述控制阀为气动调节阀。为了方便对增压泵进行切出检修或更换,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有靠近所述增压泵的进口位置的第三阀,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靠近所述增压泵的出口位置的第四阀。为了方便在液化烃充装之前或充装完成后控制第一管路及回流管路的通断,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有靠近所述液化烃储罐的出口位置的第五阀;所述液化烃储罐具有用于与所述回流管路连接的回流口,所述回流管路上设有靠近所述液化烃储罐的回流口的第六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液化烃充装系统省去了现有技术中连接在液化烃罐车与液化烃储罐顶部之间的气相输气管路,通过增设一条连接在增压泵的下游管路与液化烃储罐之间的回流管路,回流管路设有控制阀,实现了气相不回液化烃罐车的闷装过程,其中,通过经增压泵增压后的液化烃一部分去液化烃罐车装车,另一部分通过控制阀自动调整压力返回液化烃储罐,如,在控制阀的控制下,液化烃罐车内的压力可稳定在0.8MPa-1.2MPa范围内(液化烃罐车内工作压力为1.6MPa),随着充装时间的延长,管线系统内压力会慢慢升高,在正常情况下,当压力升到1.2MPa时即可完成一辆液化烃罐车的充装,在故障情况下或仪表指示错误的情况下,当管线系统内压力达到1.4MPa时,增压泵能够自动停止,装车工序停止。这种液化烃充装系统能够有效防止增压泵憋压损坏,并使装车过程安全、稳定,实现零排放装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化烃充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液化烃充装系统包括液化烃储罐10、液化烃罐车20以及增压泵30,液化烃储罐10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40连接增压泵30的进口,增压泵30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41连接液化烃罐车20进口,第二管路41与液化烃储罐10之间还设有用于将部分液化烃回流至液化烃储罐10中的回流管路42,回流管路42上设有用于控制该回流管路42的流量大小的控制阀50,为使充装过程更加安全,增压泵30设压力高报联锁停泵,具体地,该控制阀50通过控制系统与增压泵30信号连通;更具体地,为了方便对回流管路42的流量进行准确控制,控制阀50为气动调节阀。回流管路42上还设有第一阀421和第二阀422,第一阀421位于控制阀50的进口位置,第二阀422位于控制阀50的出口位置。当需要对该回流管路42上的控制阀50检修或更换时,可以通过第一阀421和第二阀422将该控制阀50进行切出。相应地,该回流管路42上还设有与控制阀50并联的旁路管路43,该旁路管路43上设有旁路阀430。该旁路管路43可在控制阀50出现故障或检修时应急使用,正常情况下不开启。第一管路40上还设有靠近增压泵30的进口位置的第三阀401,第二管路41上设有靠近增压泵30的出口位置的第四阀411,以方便对增压泵30进行切出检修或更换。此外,为了方便在液化烃充装之前或充装完成后控制第一管路40及回流管路42的通断,第一管路40上还设有靠近液化烃储罐10的出口位置的第五阀402;液化烃储罐10具有用于与回流管路42连接的回流口,回流管路42上设有靠近液化烃储罐10的回流口的第六阀423。本实施例的液化烃充装系统的装车及控制过程为:来自液化烃储罐10液化烃(如混合碳四)经增压泵30进行增压(如增压至1.1MPa),其中,一部分液化烃去液化烃罐车20进行装车,另一部分液化烃通过控制阀50自动调整压力返回液化烃储罐10,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增压泵30憋压损坏,且能保证装车过程更加安全、稳定,实现零排放装车,对环境无污染。其中,增压泵30与控制阀50处压力管道测压点形成联锁控制回路,在正常充装操作时,控制阀50处设置压力为0.8MPa-1.2MPa范围内,控制管网压力,实现正常、安全充装。在充装过程中,随着充装时间的延长,管线系统内压力会慢慢升高,在正常情况下,当压力升到1.2MPa时即可完成一辆液化烃罐车20的充装,如在故障情况下或仪表指示错误的情况下,当控制阀50处的压力达到1.4MPa时,控制系统控制增压泵30自动停止,装车工序停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化烃充装系统,包括液化烃储罐(10)、液化烃罐车(20)以及增压泵(30),所述液化烃储罐(10)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40)连接所述增压泵(30)的进口,所述增压泵(30)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41)连接所述液化烃罐车(20)的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41)与所述液化烃储罐(10)之间还设有用于将部分液化烃回流至液化烃储罐(10)中的回流管路(42),所述回流管路(42)上设有用于控制该回流管路(42)的流量大小的控制阀(50),该控制阀(50)通过控制系统与所述增压泵(30)信号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化烃充装系统,包括液化烃储罐(10)、液化烃罐车(20)以及增压泵(30),所述液化烃储罐(10)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40)连接所述增压泵(30)的进口,所述增压泵(30)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41)连接所述液化烃罐车(20)的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41)与所述液化烃储罐(10)之间还设有用于将部分液化烃回流至液化烃储罐(10)中的回流管路(42),所述回流管路(42)上设有用于控制该回流管路(42)的流量大小的控制阀(50),该控制阀(50)通过控制系统与所述增压泵(30)信号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烃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路(42)上还设有与所述控制阀(50)并联的旁路管路(43),该旁路管路(43)上设有旁路阀(4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烃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路(42)上还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泽东王永亮张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泰盛富聚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