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接固定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99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接固定件,用于将线束接插件固定于车身钣金上,线束接插件上设有滑槽,卡接固定件包括滑动部、卡接部及连接滑动部与卡接部的防脱部,卡接部包括固定部和两个弹性臂,滑动部滑动设于滑槽上,防脱部为弧形结构,且防脱部的凹面朝向卡接部,两个弹性臂末端低于防脱部两端连线所在面,卡接部卡接车身钣金,车身钣金挤压防脱部,以对卡接部和滑动部进行卡接。上述固定件,通过接插件上设置滑槽,滑动部卡接滑槽,卡接部卡接于车身钣金,防脱部挤压车身钣金,对卡接部和滑动部进行卡接,将接插件固定在机舱内部,限制线束松脱,采用卡扣固定,拆装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扎带固定线束容易造成线束松脱及维修时拆装不便的问题。

A kind of clamp fixed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接固定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卡接固定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性能越来越完善的同时,伴随性能产生的车辆中的线束接插件也越来越多,接插件在车身中的布局以及固定,一直困扰的研发人员,如果线束接插件在车身中的固定处理不好,造成接插件在车身中无规律晃动,将直接影响线束、线束接插件的使用寿命以及与之相连的设备功能和寿命,所以,接插件的固定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汽车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扎带将线束接插件固定在汽车机舱内部,扎带的固定方式,在长久使用后,容易造成扎带松脱,引起线束脱落以及产生异响,影响线束的功能及使用寿命,同时,扎带固定线束,对后期维修,拆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接固定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扎带固定线束容易造成线束松脱以及维修时拆装不便的问题。一种卡接固定件,用于将线束接插件固定于车身钣金上,所述线束接插件上设有滑槽,所述卡接固定件包括滑动部、卡接部以及连接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卡接部的防脱部,所述卡接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防脱部上的固定部、以及由所述固定部末端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防脱部倾斜延伸的两个弹性臂,所述滑动部滑动设于所述滑槽上,所述防脱部为弧形结构,且所述防脱部的凹面朝向所述卡接部,两个所述弹性臂末端连线所在面低于所述防脱部两端连线所在面,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车身钣金卡接配合,所述车身钣金挤压所述防脱部,以对所述卡接部和所述滑动部进行卡接。上述卡接固定件,通过在接插件上设置滑槽,所述滑动部卡接所述滑槽,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车身钣金,使所述线束接插件、所述卡接固定件及所述车身钣金连接成整体,所述防脱部挤压所述车身钣金,对所述卡接部和所述滑动部进行卡接,有效的将线束接插件固定在机舱内部,限制了线束松脱,同时,卡扣卡接线束的固定方式,拆装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扎带固定线束容易造成线束松脱以及维修时拆装不便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车身钣金上设有与所述卡接部卡接配合的卡孔,所述弹性臂包括弹性部、以及由所述弹性部的末端向外延伸出的抵靠部,所述抵靠部卡在所述卡孔中。进一步地,所述抵靠部由所述弹性部的末端内侧缘向外延伸而成。进一步地,所述抵靠部厚度小于所述弹性部。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外表面成弧形面。进一步地,所述防脱部两端设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挤压所述车身钣金。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防脱部连接处设有弧形倒角,所述弧形倒角提高所述卡接固定件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的纵向长度与所述卡孔的长度尺寸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固定件一体成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接固定件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接固定件结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接固定件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接固定件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接固定件与车身钣金装配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接固定件的应用场景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接固定件与滑槽配合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卡接固定件100,用于将线束接插件200固定于车身钣金300上,所述线束接插件200上设有滑槽210,所述卡接固定件100包括滑动部130、卡接部110以及连接所述滑动部130与所述卡接部110的防脱部120,所述卡接部110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防脱部120上的固定部111、以及由所述固定部111末端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防脱部120倾斜延伸的两个弹性臂,所述滑动部130滑动设于所述滑槽210上,所述防脱部120为弧形结构,且所述防脱部120的凹面朝向所述卡接部110,两个所述弹性臂末端连线所在面低于所述防脱部120两端连线所在面,所述卡接部110与所述车身钣金300卡接配合,所述车身钣金300挤压所述防脱部120,以对所述卡接部110和所述滑动部130进行卡接。所述车身钣金300上设有与所述卡接部110卡接配合的卡孔,所述弹性臂包括弹性部112、以及由所述弹性部112的末端向外延伸出抵靠部113,所述抵靠部113卡在所述卡孔中。所述抵靠部113由所述弹性部112的末端内侧缘向外延伸而成。所述抵靠部113厚度小于所述弹性部112。所述弹性部112外表面成弧形面。所述防脱部120两端设有翻边结构121,所述翻边结构121挤压所述车身钣金300。所述卡接部110与所述防脱部120连接处设有弧形倒角,所述弧形倒角提高所述卡接固定件100的结构强度。所述固定部111的纵向长度与所述卡孔的长度尺寸相配合,所述卡接固定件100一体成型。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滑动部130包括滑动本体131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本体131两侧的限位部132,所述限位部132由所述滑动本体131一端开始延伸且未延伸到所述滑动本体131的另一端,所述限位部132卡接于所述滑槽210,所述滑动本体131底部设有凹槽133,所述凹槽133由所述滑动本体131一端开始延伸且未延伸到所述滑动本体131的另一端,所述滑槽210底部设有直角梯形块220,所述直角梯形块220配合所述凹槽133固定所述卡接固定件1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靠部113透穿所述卡孔时,在外力作用下,两个所述弹性部112将会受力内缩,以便所述弹性部112穿过所述卡孔,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112的末端面接触所述车身钣金300的上表面,所述抵靠部113的外侧挤压所述卡孔内壁,从而防止了所述卡接固定件100的水平横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111的纵向尺寸配合所述卡孔的纵向尺寸,从而防止所述卡接固定件100的水平纵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翻边结构121挤压所述车身钣金300的下表面,结合所述弹性部112的末端挤压所述车身钣金300的上表面,防止了所述卡接固定件100的竖直纵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接固定件,用于将线束接插件固定于车身钣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接插件上设有滑槽,所述卡接固定件包括滑动部、卡接部以及连接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卡接部的防脱部,所述卡接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防脱部上的固定部、以及由所述固定部末端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防脱部倾斜延伸的两个弹性臂,所述滑动部滑动设于所述滑槽上,所述防脱部为弧形结构,且所述防脱部的凹面朝向所述卡接部,两个所述弹性臂末端连线所在面低于所述防脱部两端连线所在面,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车身钣金卡接配合,所述车身钣金挤压所述防脱部,以对所述卡接部和所述滑动部进行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接固定件,用于将线束接插件固定于车身钣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接插件上设有滑槽,所述卡接固定件包括滑动部、卡接部以及连接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卡接部的防脱部,所述卡接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防脱部上的固定部、以及由所述固定部末端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防脱部倾斜延伸的两个弹性臂,所述滑动部滑动设于所述滑槽上,所述防脱部为弧形结构,且所述防脱部的凹面朝向所述卡接部,两个所述弹性臂末端连线所在面低于所述防脱部两端连线所在面,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车身钣金卡接配合,所述车身钣金挤压所述防脱部,以对所述卡接部和所述滑动部进行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钣金上设有与所述卡接部卡接配合的卡孔,所述弹性臂包括弹性部、以及由所述弹性部的末端向外延伸出的抵靠部,所述抵靠部卡在所述卡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保亮丁海辉梁庚法廖程亮杨林海熊和保邓乐辉秦文波段志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