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边梁水平移动的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85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边梁水平移动的定位器,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支撑架存在的费工、费时,钢丝绳后期难以拆除,有孔影响美观,施工难度高的问题。该一种控制边梁水平移动的定位器包括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第一角钢一边的端部连接有连接部,连接部与预制件支撑架连接;第二角钢位于第一角钢的凹面,其一边与第二角钢的一边重合连接;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的另一边形成放置边梁的空间。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可以拆卸重复使用,减少了建筑工程成本,还可以提高施工速度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A positioner for controlling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of side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边梁水平移动的定位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边梁定位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控制边梁水平移动的定位器。
技术介绍
现有设计中框架结构外墙多采用外墙挂板形式,所以导致边梁水平定位成为施工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在预制梁体上预留洞,在洞内穿钢丝将梁体拉到内侧支撑架体上,并采用普通钢管对称的方式进行固定。总体来看,现有技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a、工序繁琐费工费时,加固方式均为传统模式不具备通用性;b、钢丝绳后期拆除困难;c、预留孔洞后期需要修补费工费时且影响美观;d、在工厂预埋空洞定位困难,耗时且精度要求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边梁水平移动的定位器,以解决现有支撑架存在的费工、费时,钢丝绳后期难以拆除,有孔影响美观,施工难度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边梁水平移动的定位器包括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第一角钢一边的端部连接有连接部,连接部与预制件支撑架连接;第二角钢位于第一角钢的凹面,其一边与第二角钢的一边重合连接;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的另一边形成放置边梁的空间。具体地,连接部包括钢板;钢板的一面与第一角钢一边的端部连接,其另一面连接有第一钢管;第一钢管连接有第二钢管。具体地,第二钢管位于第一钢管内,两者重合部分连接有贯通两者的螺栓固定。具体地,第一角钢或第二角钢中一者的一边上沿其长度方向上依次设有多个连接孔,另一者上设有通孔;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通过连接在连接孔和通孔内的螺栓连接。>具体地,第一角钢、钢板、第一钢管中相邻两者之间均焊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工序简单,本定位器采用的零配件均能从市场上采购经过简单的加工即可,安装时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工艺要求精度不高,便于施工操作;拆去螺栓即可拆去存放下次实用,拆除简单方便,不需要在工厂预埋空洞,后期不需要对预制件进行修补,也不会影响构件的美观。(2)本技术具备调节宽度的功能,通用性极高且可以回收重复利用,避免了现有施工中绑扎带来的材料浪费,节约资源的同时又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的建造成本。(3)本技术提高了预制构件的生产速度;采用本定位器后,预制件生产时不需要预留洞口,降低了预制构件对精度的要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预制构件的生产速度。(4)本技术经济适用,降低建筑建造总成本;本定位器可回收重复使用,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对钢丝绳、短钢管等材料的浪费,总体上也可降低建筑建造成本。(5)降低施工危险性;本定位器安装在边梁放置之前,拆卸在边梁固定之后,不同于传统施工与边梁安装同步进行,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所面临的危险。(6)提升施工速度;传统施工需要先安装钢丝绳后安装钢管,因边梁体积、重量较大而延长工期,本定位器安装受边梁影响较小,只要吊装到位固定好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第一角钢,2-第一钢管,3-第二钢管,4-第二角钢,5-钢板,6-螺栓,7-连接孔,8-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控制边梁水平移动的定位器包括第一角钢1和第二角钢4;第一角钢1一边的端部连接有连接部,连接部与预制件支撑架连接;第二角钢4位于第一角钢1的凹面,其一边与第二角钢4的一边重合连接;第一角钢1和第二角钢4的另一边形成放置边梁的空间。其中,第一角钢1和第二角钢4可选择类似结构的其他材料;连接部连接在预制件横向和竖向支撑之间,以固定定位器整体位置。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部包括钢板5;钢板5的一面与第一角钢1一边的端部连接,其另一面连接有第一钢管2;第一钢管2连接有第二钢管3;第一钢管2和第二钢管3,用于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较长长度时,便于调节。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钢管3位于第一钢管2内,两者重合部分连接有贯通两者的螺栓6固定。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角钢1或第二角钢4中一者的一边上沿其长度方向上依次设有多个连接孔7,另一者上设有通孔8;第一角钢1和第二角钢4通过连接在连接孔7和通孔8内的螺栓6连接;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择,使本技术可用于控制各类规格边梁的水平移动。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角钢1、钢板5、第一钢管2中相邻两者之间均焊接;也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本技术组装方法:现将第一角钢1与钢板5焊接,然后与第一钢管2焊接,形成基本基架;然后将第二钢管3插入第一钢管2中,对准螺栓6孔然后用螺栓6连接成一体,然后固定在预制件支撑架上,吊放好边梁后,在依据边梁大小放置第二角钢4,将第一角钢1和第二角钢4孔对好后用螺栓6连接固定,即可固定住边梁的位置,防止边梁水平方向移动。一般情况的选择如下:第一角钢1厚度为5-15mm,竖向高度为200-500mm,长度为500-800mm,宽50-100mm,开孔位置位于距离竖向150-600mm之间,孔距50mm,孔直径12mm。第一钢管2采用不锈钢管,外径为55-60mm,长度150-300mm,钢管开有12mm的通孔8,孔距30mm。第二钢管3采用不锈光管,外径为45-48mm,长度随预制件支撑架位置而定,钢管开有12mm的通孔8,孔距30mm。第二角钢4厚度为5-15mm,竖向高度为200-450mm,长度为300-500mm,宽50-100mm,开孔位置位于距离竖向50-300mm之间,孔距50mm,孔径12mm。钢板5材质、厚度均与第一角钢1一致,直径60-100mm。某项目中边梁宽350mm,高250mm,构件吊装前先放置好预制件支撑架,第一角钢1和第二角钢4均选用长500mm,高200mm,宽60mm的尺寸,钢板5直径选用85mm,将第一角钢1和第二角钢4焊接好,在跟第一钢管2焊接在一起,套进第二钢管3中,将第一钢管2和第二钢管3用螺栓6连接,然后固定第二钢管3在预制件支撑架上,吊放边梁,按照边梁尺寸将第二角钢4竖向边与边梁靠紧,对第一角钢1和第二角钢4的孔洞,用螺栓6紧固定位,即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本技术可以减少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生产的工艺难度,同时因定位器可以拆卸重复使用,减少了建筑工程成本,还可以提高施工速度,适于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广泛使用。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技术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技术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边梁水平移动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角钢(1)和第二角钢(4);第一角钢(1)一边的端部连接有连接部,连接部与预制件支撑架连接;第二角钢(4)位于第一角钢(1)的凹面,其一边与第二角钢(4)的一边重合连接;第一角钢(1)和第二角钢(4)的另一边形成放置边梁的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边梁水平移动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角钢(1)和第二角钢(4);第一角钢(1)一边的端部连接有连接部,连接部与预制件支撑架连接;第二角钢(4)位于第一角钢(1)的凹面,其一边与第二角钢(4)的一边重合连接;第一角钢(1)和第二角钢(4)的另一边形成放置边梁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边梁水平移动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包括钢板(5);钢板(5)的一面与第一角钢(1)一边的端部连接,其另一面连接有第一钢管(2);第一钢管(2)连接有第二钢管(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源黄光刘松倪健茗寸江涛陈英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鼎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