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钢筋连接的改进型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81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钢筋连接的改进型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主体、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连接器主体为内部设有两个钢筋穿装孔、外轮廓横截面呈8字形的双管并联式结构,一钢筋穿装孔为上部钢筋穿装孔,另一钢筋穿装孔为下部钢筋穿装孔;上部钢筋穿装于上部钢筋穿装孔内、并通过内外丝扣配合与连接器主体固连;下部钢筋穿装于下部钢筋穿装孔内,其上伸出端连接有下钢筋锚固板;连接器主体、上部钢筋预埋于上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下部钢筋下端部预埋于下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该钢筋连接结构保证了钢筋之间应力的有效传动,降低了施工技术性要求、施工简便、施工成本低、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An improved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steel bar connection between prefabricated concrete memb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钢筋连接的改进型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涉及钢筋之间的连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钢筋连接的改进型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目前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的钢筋连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阶段国内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不高,装配式建筑钢筋的连接技术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装配整体式结构钢筋之间的连接是保证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传力以及结构整体性能的关键。目前,我国相关规范推荐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的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钢筋浆锚搭接连接,金属套筒灌浆连接,钢筋套筒挤压连接。对于钢筋浆锚搭接连接,不连续钢筋应力均通过灌浆料、孔道材料(预埋管道成孔)及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应力传递至装配式构件内的预埋钢筋,实现钢筋的连续传力,但存在着预留钢筋的外伸长度大,给运输和生产造成困难,灌浆料的用量大,施工质量严重依赖于工人素质,施工质量难以检测,灌浆后不能立即受力,需要大量支撑等问题。对于金属套筒灌浆连接,不连续钢筋之间通过灌浆料、钢套筒进行应力传递,但是钢套筒的成本较高,施工困难,施工质量严重依赖于工人素质,施工质量难以检测,灌浆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不能立即受力且需要大量支撑。对于钢筋挤压套筒连接,钢筋挤压套筒连接的工作原理就是将需要连接的两根钢筋端部插入钢套筒内,利用挤压机压缩钢套筒,使它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套筒与带肋钢筋间的咬合紧固力来实现钢筋的连接,但是此连接方式也存在着成本高、施工困难、施工质量严重依赖于工人素质、施工质量难以检测、灌浆后不能立即受力、需要大量的支撑、容错率差等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现有装配式建筑中钢筋连接的不足,本专利申请人在申请号为:2019105103384,名称为:预制混凝土构件间的双管型钢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专利申请材料中提出了一种可降低施工技术性要求、结构简单、施工简便、施工成本低、施工质量易于保证的钢筋连接结构。在专利申报后,专利技术人对该技术方案做了进一步研究,在提高施工便利性方面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钢筋连接的改进型连接结构,该钢筋连接结构在保证钢筋之间应力有效传动的基础上,可降低施工技术性要求、结构简单、施工简便、施工成本低、施工质量易于保证。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钢筋连接的改进型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主体、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所述连接器主体为一体浇铸成型或焊接成型的双管并联式结构,其内部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钢筋穿装孔,其外轮廓横截面呈8字形,其中一钢筋穿装孔为上部钢筋穿装孔,另一钢筋穿装孔为下部钢筋穿装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钢筋穿装孔内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内丝扣,上部钢筋的下端部设置有外丝扣,所述上部钢筋由上至下穿装于上部钢筋穿装孔内、并通过内外丝扣配合与连接器主体形成固定连接;所述下部钢筋穿装孔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在下部钢筋的上端部设置有外丝扣,所述下部钢筋由下至上穿装于下部钢筋穿装孔内,下部钢筋的上端部从下部钢筋穿装孔的上端伸出、并与钢筋锚固板通过丝扣连接,使下部钢筋与连接器主体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主体、上部钢筋预埋于上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所述下部钢筋的下半部分预埋于下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在上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位于下部钢筋穿装孔的上方预制有用于容纳钢筋锚固板的预留开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技术上部钢筋由上向下穿入上部钢筋穿装孔中,通过钢筋端部与上部穿装孔内预留丝扣的互相咬合,实现上部钢筋的固定;下部钢筋由下向上穿入到下部钢筋穿装孔后,下部钢筋外露端与钢筋锚固板通过丝扣相连接,降低了接头质量对人的依赖程度。2、本技术一端通过管内的丝扣连接,另一端通过钢筋锚固板将待连接钢筋与连接器主体相连,无需高强灌浆料;设置钢筋锚固板保证了钢筋间拉力的有效传递;钢筋锚固板与钢筋端部通过丝扣连接,安装快捷,质量易于保证,锚固性能好、方便施工。3、本技术提出的改进型连接结构通过并联双管式结构形成的连接空间来实现两根钢筋之间的拉力传递,连接器主体内部设置的两个钢筋穿装孔中需要在现场穿装的下部钢筋穿装孔采用了上小下大的锥形状,方便了下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中下部钢筋的穿装定位。4、本技术连接结构主体采用一体浇铸成型或者焊接成型,保证了连接器主体的抗剪性能;5、本技术连接器主体整体采用圆弧面设计,有利于避免连接结构周边的混凝土应力集中而造成局部破坏。综上,本改进型连接结构相比于在先申请,在上部钢筋与上部钢筋穿装孔的连接方式上、下部钢筋穿装孔的孔型上及下部钢筋的外伸出端的固定连接方式上均进行了优化改进,使安装操作更方便,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连接器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连接器主体与上、下部钢筋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改进型连接结构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改进型连接结构的纵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钢筋连接的改进型连接结构,请参见图1-4,包括连接器主体1、上部钢筋2和下部钢筋4。所述连接器主体为一体浇铸成型或焊接成型的双管并联式结构,其内部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钢筋穿装孔,其外轮廓横截面呈8字形,其中一钢筋穿装孔为上部钢筋穿装孔1-1,另一钢筋穿装孔为下部钢筋穿装孔1-2;其专利技术点为:在所述上部钢筋穿装孔内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内丝扣,上部钢筋的下端部设置有外丝扣,所述上部钢筋由上至下穿装于上部钢筋穿装孔内、并通过内外丝扣配合与连接器主体形成固定连接。所述下部钢筋穿装孔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在下部钢筋的上端部设置有外丝扣,所述下部钢筋由下至上穿装于下部钢筋穿装孔内,下部钢筋的上端部从下部钢筋穿装孔的上端伸出、并与钢筋锚固板3通过丝扣连接,使下部钢筋与连接器主体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主体、上部钢筋预埋于上部预制混凝土构件5内,所述下部钢筋的下半部分预埋于下部预制混凝土构件7内,在上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位于下部钢筋穿装孔的上方预制有用于容纳钢筋锚固板的预留开孔5-1。本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钢筋连接的改进型连接结构的具体施工步骤为:在工厂内将连接器主体及上部钢筋预埋到上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内,并将下部钢筋与下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预埋连接。在制作上部装配式混凝体构件时,首先将上部钢筋由上向下穿入连接器主体上的上部钢筋穿装孔内,通过钢筋端部以及上部穿装孔内预留丝扣的互相咬合,实现上部钢筋的固定;然后将上部钢筋与连接器主体一起放入到上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成型模具中,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上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其中预留开孔以及下部钢筋穿装孔处应设置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钢筋连接的改进型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主体、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所述连接器主体为一体浇铸成型或焊接成型的双管并联式结构,其内部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钢筋穿装孔,其外轮廓横截面呈8字形,其中一钢筋穿装孔为上部钢筋穿装孔,另一钢筋穿装孔为下部钢筋穿装孔;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上部钢筋穿装孔内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内丝扣,上部钢筋的下端部设置有外丝扣,所述上部钢筋由上至下穿装于上部钢筋穿装孔内、并通过内外丝扣配合与连接器主体形成固定连接;/n所述下部钢筋穿装孔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在下部钢筋的上端部设置有外丝扣,所述下部钢筋由下至上穿装于下部钢筋穿装孔内,下部钢筋的上端部从下部钢筋穿装孔的上端伸出、并与钢筋锚固板通过丝扣连接,使下部钢筋与连接器主体形成固定连接;/n所述连接器主体、上部钢筋预埋于上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所述下部钢筋的下半部分预埋于下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在上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位于下部钢筋穿装孔的上方预制有用于容纳钢筋锚固板的预留开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钢筋连接的改进型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主体、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所述连接器主体为一体浇铸成型或焊接成型的双管并联式结构,其内部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钢筋穿装孔,其外轮廓横截面呈8字形,其中一钢筋穿装孔为上部钢筋穿装孔,另一钢筋穿装孔为下部钢筋穿装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部钢筋穿装孔内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内丝扣,上部钢筋的下端部设置有外丝扣,所述上部钢筋由上至下穿装于上部钢筋穿装孔内、并通过内外丝扣配合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磊王宇张勃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城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