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75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设有格构柱组件,格构柱组件包括若干第一钢板,最底部的第一钢板固定于底座上,第一钢板的一端设有第二钢板,第一钢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对接板,第二钢板的一端均开设有与对接板相匹配的对接槽,对接板插接在对接槽内,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侧面分别焊接有金属板,金属板垂直分布于相应的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的中部,金属板的外侧均固定有封堵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缩短组装时间,提高现场作业效率。

A kind of easily assembled lattic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
本技术涉及工程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场的不断加快,在城市地区地上建筑的高度已远远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开始不断向地下发展;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深基坑的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尤为重要,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采用格构柱支撑是常见的一种支撑施工方法,格构柱缀材形式主要有缀条和缀板,格构柱的结构特点是,将材料面积向距离惯性轴远的地方布置,能保证相同轴向抗力条件下增强构件抗弯性能,并且节省材料;在以往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格构柱焊接进行很好的保护,导致其在灌注桩混凝土浇筑、空孔回填过程中,对其表面污染严重,影响后续施工质量及进度,同时在清理表面污染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形的影响,导致格构柱需要的高度不同,如果格构柱过高需要裁切,如果高度不足需要进行焊接钢板进行拼接,这种方式导致格构柱的施工进度变慢,同时降低了格构柱整体的承受力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时存在格构柱安装困难的缺点,而提出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以提高施工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格构柱组件,所述格构柱组件包括若干第一钢板,最底部的第一钢板固定于底座上,所述第一钢板的一端设有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对接板,所述第二钢板的一端均开设有与对接板相匹配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板插接在对接槽内,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侧面分别焊接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垂直分布于相应的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的中部,所述金属板的外侧均固定有封堵件。优选的,所述封堵件包括封堵板,所述封堵板套设在金属板的外侧,所述封堵板内壁与金属板的外侧壁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优选的,所述封堵板一端的四角位置均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均与相邻的封堵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封堵板另一端的四角均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相邻两个封堵板之间通过卡块卡接在卡槽实现对接。优选的,所述金属板两端的焊接处均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位于封堵板的内侧,且与封堵板固定连接。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有益效果在于:1、第一钢板通过对接板与第二钢板实现对接,这种方式可以在格构柱安装过程中,根据地形所需高度进行拼接,也就是可以将若干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拼接到合适的高度;另外,这种对接方式能够保证格构柱的力学稳定性不受影响;2、格构柱在浇筑过程中,封堵板作用于垫板对金属板进行封堵,这样可以避免混凝土进入金属板的焊缝中,避免空孔回填,保证焊缝表面的清洁性,方便后期的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的格构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的封堵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格构柱组件;21、第一钢板;22、第二钢板;23、金属板;24、对接板;25、对接槽;3、封堵件;31、封堵板;32、卡槽;33、卡块;34、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和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有格构柱组件2,格构柱组件2包括若干第一钢板21和若干第二钢板22,四个第一钢板21为一组呈矩形分布,最底部的一组第一钢板21固定于底座1上,第一钢板21的一端设有第二钢板22,第一钢板2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对接板24,所述第二钢板22的一端均开设有与对接板24相匹配的对接槽25,对接板24插接在对接槽25内,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的侧面分别焊接有金属板23,金属板23垂直分布于相应的第一钢板21、第二钢板22的中部,将四个第一钢板21固定为一组、四个第二钢板22固定为一组;金属板23的外侧均固定有封堵件3;第一钢板21通过对接板24与第二钢板22实现对接,这种方式可以在格构柱安装过程中,根据地形所需高度进行拼接,也就是可以将若干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拼接到合适的高度;另外,这种对接方式能够保证格构柱的力学稳定性不受影响。相邻两个格构柱组件2之间可以采用如同对接板24、对接槽25的结构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榫卯连接的方式或其他本领域已知连接方式进行组装。实施例2:参照图3,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封堵件3包括封堵板31,封堵板31套设在金属板23的外侧,封堵板31内壁与金属板23的外侧壁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封堵板31一端的四角位置均设有卡块33,卡块33均与相邻的封堵板31固定连接,封堵板31另一端的四角均设有与卡块33相匹配的卡槽32,相邻两个封堵板31之间通过卡块33卡接在卡槽32实现对接,金属板23两端的焊接处均设有垫板34,垫板34位于封堵板31的内侧,且与封堵板31固定连接;格构柱在浇筑过程中,封堵板31作用于垫板34对金属板23进行封堵,这样可以避免混凝土进入金属板23的焊缝中,避免空孔回填,保证焊缝表面的清洁性,方便后期的清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所获得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格构柱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组件(2)包括若干第一钢板(21),最底部的第一钢板(21)固定于底座(1)上,所述第一钢板(21)的一端设有第二钢板(22),所述第一钢板(2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对接板(24),所述第二钢板(22)的一端均开设有与对接板(24)相匹配的对接槽(25),所述对接板(24)插接在对接槽(25)内,所述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的侧面分别焊接有金属板(23),所述金属板(23)垂直分布于相应的第一钢板(21)、第二钢板(22)的中部,所述金属板(23)的外侧均固定有封堵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格构柱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组件(2)包括若干第一钢板(21),最底部的第一钢板(21)固定于底座(1)上,所述第一钢板(21)的一端设有第二钢板(22),所述第一钢板(2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对接板(24),所述第二钢板(22)的一端均开设有与对接板(24)相匹配的对接槽(25),所述对接板(24)插接在对接槽(25)内,所述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的侧面分别焊接有金属板(23),所述金属板(23)垂直分布于相应的第一钢板(21)、第二钢板(22)的中部,所述金属板(23)的外侧均固定有封堵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格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3)包括封堵板(3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汪雅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乾威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