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增光专利>正文

重力给水自控水量空气增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66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使室内空气增湿的装置,其结构如摘要附图所示。本装置利用位置较高的盛水容器(2)把水供给吸水材料(8),经过吸水材料(8)未蒸发完的水流入下水槽(9),利用下水槽(9)中水位的升高及降低控制盛水容器(2)供给吸水材料(8)的水量,达到根据水分蒸发量自动控制给水流量的目的。本装置不耗任何能源,无任何运转部件。(*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使室内空气增湿的装置。在严寒的冬季,我国北方气温很低,当气温下降到摄氏零度时,即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为百分之百,其绝对湿度也只有4.8g/m3。如其相对湿度为60%,则其绝对湿度为2.88g/m3。这种空气进入温度较高的室内被加热后,相对湿度就大大降低。如果被加热到18℃,则其相对湿度只有17.6%。这样干燥的空气会强烈地吸收周围物质的水分,使人感到难受、皮肤干燥、呼吸系统不舒服、并使木质家具出现裂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长城信息服务公司出产了一种“无动力型家用空气湿润器”,湿润器下部有储水容器,吸湿材料下部放入水中。由于毛细作用,吸湿材料就会将水吸至上部未放入水中的部分。将湿润器挂于暖气前方,吸湿材料上的水分就会不断挥发,使室内空气湿度增加。但毛细作用的吸水高度有限(常用吸湿材料的吸水高度约为300mm左右),因此这种湿润器不能做得过高,一般其高度在300mm左右,为了美观不宜过宽,具宽度一般也在300mm左右。这样的湿润器置于家用供热暖气上,每天蒸发的水量只有200-300毫升。而每个15m2的居室如果每天换气5次,如果对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加湿6.96g/m3(这样才能使室外温度0℃,相对湿度达到60%的空气在室内加热到18℃时,相对湿度达到60%),则每天蒸发的水分应达到1566毫升。由此可见上述湿润器的增湿能力是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的。另一种家用超声波空气加湿器雾化水的能力每天可以达到10000毫升左右,但雾化400毫升水要耗电55W。更重要的是该加湿器的寿命较短及价格较高,该产品的平均寿命为5000小时,如每年用150天,每天运转8小时,则该加湿器只能使用42年。现在该加湿器的市场售价接近300元,在上述运转条件下每年耗电为60-70kw.h,价值10元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增湿装置,它有较大的增湿能力,且结构简单、寿命长、生产成本低、不耗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增湿装置的盛水器底部高于上水槽,容器中的水靠重力经小管及水量控制器流入上水槽,吸水材料的上端放入上水槽、下端放入下水槽。吸水材料靠毛细及虹吸作用把水吸取至上水槽外部,水靠重力沿吸水材料向下移动。水经过吸水材料未被完全蒸发时,流入下水槽。下水槽中的水位升高后,对盛水容器上部通向下水槽的小管形成封闭,这样水靠重力从盛水容器继续流出时,使容器中造成负压,从而使单位时间流出的水量减少。容器中水量流出愈多、造成的负压愈大。容器中负压与水的重力平衡时,其中的水就停止流出。在盛水容器停止向上水槽供水期间,吸水材料靠毛细作用吸取下水槽的水进行蒸发,这样下水槽中的水位就逐渐降低,从而部分或全部解除对盛水容器上部通向下水槽的小管的封闭,盛水容器中压力就会升高或恢复常压,流入上水槽的水得到恢复,如此反复循环,达到自动控制增湿装置的给水量。本专利技术因采用重力给水,因而能根据需要增加吸水材料的竖向长度,从而可以相应增加吸水材料的宽度,比单纯依靠毛细作用吸水蒸发的加湿器的蒸发能力大得多。据实验,吸水材料长度700mm、宽度550mm的加湿装置,置于家用供热暖气片上,在室外0-10℃,室内温度18-21℃的条件下,每昼夜可蒸发水2000-4000毫升。比现有的单纯依靠毛细作用吸水蒸发的加湿器的蒸发能力大10倍左右。与超声波加湿器相比,本专利技术加湿装置的寿命长、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不耗电。附图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重力给水自控水量空气增湿装置图”。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该装置包括一个带有密封塞子的盛水容器,水靠重力从容器经由小管及水量控制器、水滴观察器流入上水槽、上端置于上水槽底部的吸水材料靠毛细及虹吸作用把水吸取至上水槽的外部,水靠重力沿吸水材料向下移动。水经过吸水材料未被完全蒸发时,流入下水槽。下水槽中水位升高超过小管的下口时,就形成水封,封闭了盛水容器通向大气的孔口。此后水靠重力从盛水器继续流出时,就使容器中造成负压,负压抽吸下水槽中的水使之在管中升高,同时使容器在单位时间流出的水量减少。小管下口被封闭期间,容器中流出的总水量愈多,容器中的负压愈大。容器中的负压与水的重力平衡时,容器中的水就停止流出。这时吸水材料可以靠毛细作用吸取下部水槽中的水进行蒸发,使下水槽中的水位逐渐降低。当水位下降到小管下口之下时,其水封破坏,小管中的水流入下水槽,空气从小管的下口向上进入盛水容器,盛水容器又通过小管通向大气。其中的水又通过小管流向上水槽。通过上述循环达到根据水分蒸发量对空气增湿装置自动控制给水量的目的。运行中也可能出现下述两种不正常情况。1、盛水容器单位时间流出的水量过小,吸水材料下部未湿润,下水槽中无水或水始终不能封闭小管的下口,这时应当调节水量控制器增加单位时间从盛水容器中流出的水量。2、盛水容器单位时间流出的水量过大,下水槽中存水过多,水封很长时间才破坏。在水封破坏前吸水材料的上部变干,只靠下部通过毛细作用吸取下水槽中的水进行蒸发。这时应当调节水量控制器减少单位时间从盛水容器中流出的水量。用水封闭小管的下口不是唯一的办法,尚可利用下水槽中水位升高时举起浮球的方法封闭小管或其他利用下水槽中水位升高的作用封闭小管。但均不如水封简单易行。在用水量控制器调节水流量时,可以从水滴观察器看到水流量的多少。盛水容器上的塞子也可以用盖子、阀门等代替、但从密封性和价格上考虑,还是以塞子为好。盛水容器最好设一吊环,以便悬挂。盛水容器最好是透明的,以便观察其中的水位。非透明容器应设水位计或水位观察孔。盛水容器与小管及之间最好用容易拆装的小管连接起来。上水槽与下水槽可根据情况用软连接或硬连接组装在一起。但也可以各自分别安装。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增湿装置,它包括盛水容器,密封容器的盖子或阀门或塞子、上部水槽、下部水槽、吸水材料、盛水容器通向上水槽的小管及水量控制器、盛水容器通向下水槽的小管。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增湿装置,其特征在于盛水容器底部高于上水槽,容器中的水经小管及水量控制器流入上水槽。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增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水材料的一端放入上水槽,另一端放入下水槽,吸水材料把水吸到上水槽的外部,水沿吸水材料向下移动。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增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经过吸水材料未被完全蒸发时,流入下水槽,下水槽中的水位升高后,对盛水容器通向下水槽的小管形成封闭,使盛水容器流入上水槽的水量减少或停止。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增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水材料吸取下水槽中的水进行蒸发,下水槽中的水位降低后,部分或全部解除了对小管的封闭,盛水容器中的水又恢复流入上水槽。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使室内空气增湿的装置,其结构如摘要附图所示。本装置利用位置较高的盛水容器(2)把水供给吸水材料(8),经过吸水材料(8)未蒸发完的水流入下水槽(9),利用下水槽(9)中水位的升高及降低控制盛水容器(2)供给吸水材料(8)的水量,达到根据水分蒸发量自动控制给水流量的目的。本装置不耗任何能源,无任何运转部件。文档编号F24F6/02GK1055808SQ9110087公开日1991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1991年2月8日 优先权日1991年2月8日专利技术者王增光 申请人:王增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增湿装置,它包括盛水容器[2],密封容器[2]的盖子或阀门或塞子[1]、上部水槽[6]、下部水槽[9]、吸水材料[8]、盛水容器通向上水槽的小管[5]及水量控制器[3]、盛水容器通向下水槽的小管[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增光
申请(专利权)人:王增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