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838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5:24
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其包括容纳端子的端子容纳室以及围绕插入开口的管状部分,所述端子通过所述插入开口进入所述端子容纳室,所述管状部分包括开口部分;止水构件,其防止水通过所述插入开口;以及保持构件,其从所述开口部分插入,使得所述止水构件放置在所述插入开口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所述保持构件将所述止水构件保持在所述管状部分内。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保持构件的端部部分处包括在所述保持构件的外表面上的朝向所述管状部分的内周表面的突起,当所述保持构件装配在所述管状部分中时,所述端部部分更靠近所述管状部分的开口部分。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包括配置为防止水进入端子容纳室的止水构件,以及用于保持止水构件的保持构件。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的连接器包括:具有端子容纳室的壳体,连接到电线的端部部分的端子容纳在端子容纳室中;设置在壳体的后面的止水构件,用于密封电线和壳体之间的间隙;以及用于将止水构件保持在壳体中的保持构件(例如,参见JP2018-018583A)。然而,在上述的相关技术的连接器中,当强外力施加到连接到连接器的电线时,存在保持构件和止水构件发生移位,并且止水构件的止水性能降低的可能性。理想的是尽可能地防止止水性能的这种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性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止水构件来维持优异的止水性能的连接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性方面,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其包括配置为容纳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端子的端子容纳室以及设置为围绕插入开口的管状部分,所述端子通过所述插入开口进入所述端子容纳室,所述管状部分包括开口部分;止水构件,其配置为从所述管状部分的开口部分插入,所述止水构件配置为防止水通过所述插入开口;以及保持构件,其配置为从所述开口部分插入,使得所述止水构件放置在所述插入开口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所述保持构件将所述止水构件在所述管状部分内保持就位。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保持构件的端部部分处包括从所述保持构件的外表面朝向所述管状部分的内周表面突出的突起,当所述保持构件装配在所述管状部分中时,所述端部部分比所述保持构件的另一端部部分更靠近所述管状部分的开口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从以下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中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前透视图;图1B是连接器的后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着图1B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图4A是包括在图1中的连接器中的垫密封盖的透视图;图4B是垫密封盖的后视图;图4C是垫密封盖的侧视图。图5是图1B所示的垫密封盖的后视图;图6A是包括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修改的连接器中的垫密封盖的透视图;图6B是垫密封盖的后视图;图6C是垫密封盖的侧视图;图7A是包括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修改的连接器中的垫密封盖的透视图;图7B是垫密封盖的后视图;和图7C是垫密封盖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1。在下文中,为便于描述,“前”和“后”如图1所示定义。“竖直方向”和“宽度方向”如图4所示定义。连接器1的前侧配置为面向配合连接器(未示出),连接到端子(未示出)的电线W将从连接器1的后侧引出。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器1包括:由树脂制成的壳体10;由橡胶或柔性树脂制成的垫密封件20(止水构件),其配置为从壳体10的后侧附接到壳体10;由树脂制成的垫密封盖30(保持构件),其配置为从壳体10的后侧附接到壳体10,从而抵着壳体10按压垫密封件20;垫圈40,其从壳体10的前侧附接到壳体10;以及前保持器50,其配置为从壳体10的前侧附接到壳体10。连接器1是防水连接器,其中电线W和壳体10之间的间隙将由垫密封件20密封。更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壳体10包括用于容纳端子(未示出)的多个端子容纳室11,限定端子容纳室11的内部壳体12,从外部围绕内部壳体12的外部壳体13,以及设置在端子容纳室11的后侧的管状部分15。端子容纳室11在正视图中形成为矩形。配置为电连接到配合端子(未示出)的矩形管状的端子(未示出)将从后侧通过插入开口11a以预定姿势容纳在端子容纳室11中。包括配合连接器(未示出)的壳体将插入到内部壳体12和外部壳体13之间的空间中。此时,设置在外部壳体13上的锁定臂14与包括配合连接器的壳体的预定部分接合,从而使连接器1和配合连接器彼此装配。外部壳体13的后侧的端部部分连接到内部壳体12的后侧的端部部分和管状部分15的前侧的端部部分。管状部分15限定用于容纳垫密封件20和垫密封盖30的容纳空间16。如图2所示,垫密封件20和垫密封盖30将插入到容纳空间16中,使得垫密封件20和垫密封盖30附接到容纳空间16。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垫密封件20包括唇缘部分22,当垫主体21从壳体10的后侧插入到管状部分15的容纳空间16中时,唇缘部分22密封垫密封件20的外周与管状部分15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插入孔23分别在垫主体21的对应于壳体10的端子容纳室11的位置处形成在垫密封件20中。如图3所示,多个凸出部24设置在插入孔23的内周表面上。当电线W设置为穿过插入孔23时,插入孔23的内周表面上的凸出部24紧密地接触电线W的外周表面。此外,当垫密封件20插入到容纳空间16中时,唇缘部分22以挤压的方式与管状部分15的内周表面接触。因此,电线W的外周表面与垫密封件20之间的间隙,以及管状部分15的内周表面与垫密封件20之间的间隙被密封,将防止水等从壳体10的后侧侵入端子容纳室11。垫密封盖30将从壳体10的后侧插入到管状部分15的容纳空间16中,并将在垫密封件20夹在垫密封盖30和端子容纳室11之间的状态下固定到管状部分15。具体地,垫密封盖30包括朝向管状部分15的内周表面突出的锁定突起31。锁定突起31将与形成在壳体10的管状部分15中的锁定孔17接合。因为锁定突起31与锁定孔17接合,所以垫密封盖30将固定到管状部分15,从而,在朝向管状部分15的内部推动垫密封件20的同时保持垫密封件20的位置。突起33(将在后面详细说明)设置在垫密封盖30的外表面上。垫密封盖30包括从面向垫密封件20的表面突出的锁定部分32。锁定部分32将插入到垫密封件20的凹部25中,以防止垫密封件20移位。此外,垫密封盖30在与垫密封件20的插入孔23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34。如图3所示,电线W将通过通孔34和垫密封件20的插入孔23被引导到端子容纳室11。如图4A至图4C所示,垫密封盖30在靠近管状部分15的开口部分15a的一侧的端部部分处包括从其外表面朝向管状部分15的内周表面突出的突起33。在该示例中,两个突起33设置在垫密封盖30的上侧的外表面上,两个突起33设置在垫密封盖30的下侧的外表面上,两个突起33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外侧表面上。突起33包括倾斜表面,其倾斜为在垫密封盖30插入到管状部分15中的插入方向上,远离垫密封盖30的外表面朝向垫密封盖30的后侧(也参见图2)。当垫密封盖30插入到管状部分15的容纳空间16中时,突起33从外表面突出一高度使得突起33接触或以压紧的方式接触管状部分15的内周表面。如图5所示,当垫密封盖30插入到管状部分15的容纳空间16中以附接到管状部分15时,突起33接触或以压紧的方式接触管状部分15的内周表面。因此,管状部分15的内周表面与垫密封盖3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被部分填充,以消除管状部分15和垫密封盖30之间的游隙。此外,由于突起33包括上述的倾斜表面33a,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包括:/n壳体,其包括配置为容纳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端子的端子容纳室,以及设置为围绕插入开口的管状部分,所述端子通过所述插入开口进入所述端子容纳室,所述管状部分包括开口部分;/n止水构件,其配置为从所述管状部分的开口部分插入,所述止水构件配置为防止水通过所述插入开口;以及/n保持构件,其配置为从所述开口部分插入,使得所述止水构件放置在所述插入开口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所述保持构件将所述止水构件在所述管状部分内保持就位,/n其中,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保持构件的端部部分处包括从所述保持构件的外表面朝向所述管状部分的内周表面突出的突起,当所述保持构件装配在所述管状部分中时,所述端部部分比所述保持构件的另一端部部分更靠近所述管状部分的所述开口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02 JP 2018-207312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其包括配置为容纳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端子的端子容纳室,以及设置为围绕插入开口的管状部分,所述端子通过所述插入开口进入所述端子容纳室,所述管状部分包括开口部分;
止水构件,其配置为从所述管状部分的开口部分插入,所述止水构件配置为防止水通过所述插入开口;以及
保持构件,其配置为从所述开口部分插入,使得所述止水构件放置在所述插入开口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所述保持构件将所述止水构件在所述管状部分内保持就位,
其中,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保持构件的端部部分处包括从所述保持构件的外表面朝向所述管状部分的内周表面突出的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谷一英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