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扁线圈上下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698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4:56
一种打扁线圈上下料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它包含上柜体、下柜体、上料机构、中转机构、切换机构、清粉机构和收料机构,上柜体罩设在下柜体的上侧,下柜体上表面的右侧设有上料机构,上料机构中的传送皮带设置于中转机构中四轴机械手的左侧,四轴机械手固定在下柜体的上表面上,中转机构中的六轴机械手固定在下柜体的上侧壁上,六轴机械手的左侧设有收料机构,收料机构中的导杆插设在下柜体的上侧壁内,收料机构的后侧设有清粉机构,清粉机构的右侧设有切换机构;其将打扁线圈自动进中模、填粉成型、取成品、收料一系列动作实现自动化作业,节省了大量人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扁线圈上下料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技术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扁线圈上下料机。
技术介绍
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导线绕组,最常见的线圈应用有:马达、电感、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电路中的线圈是指电感器,是将导线一根一根绕起来,导线彼此之间是绝缘的,导线刚绕起来时,其为立体状,导线与导线之间留有较大的孔隙,在安装时,则较难操作,从而需要将线圈打扁,但现有的打扁线圈机在上下料时,均需人工将线圈放置到中模上,从而需增加大量的人工,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打扁线圈上下料机,其将打扁线圈自动进中模、填粉成型、取成品、收料一系列动作实现自动化作业,节省了大量人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柜体、下柜体、上料机构、中转机构、切换机构、清粉机构和收料机构,上柜体罩设在下柜体的上侧,下柜体上表面的右侧设有上料机构,上料机构中的传送皮带设置于中转机构中四轴机械手的左侧,四轴机械手固定在下柜体的上表面上,四轴机械手中的吸取机构悬设在传送皮带的上侧,中转机构中的六轴机械手固定在下柜体的上侧壁上,六轴机械手的左侧设有收料机构,收料机构中的导杆插设在下柜体的上侧壁内,收料机构的后侧设有清粉机构,清粉机构的右侧设有切换机构;上述上料机构还包含上料漏斗、一号直振、二号直振、一号对射光电、二号对射光电和三号对射光电,上料漏斗的下端固定在一号直振后侧的上侧,一号直振前端左右两侧的凸边分别固定在前侧板上端后侧壁的左右两侧上,一号直振后端的左侧设有一号对射光电,该一号对射光电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固定在支撑板上,固定板的下侧设有二号直振,二号直振的前端固定在前侧板的下端上,二号直振的下端通过支架固定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下端均固定在下柜体的上表面上,二号直振前端的左侧设有二号对射光电,二号对射光电通过支撑架固定在下柜体的上表面上,二号直振的后端悬设在传送皮带的上侧,传送皮带的两端通过滚轮连接,传送皮带后端的滚轮通过外部驱动机构连接,传送皮带前端的支架上固定有三号对射光电,该三号对射光电设置于二号直振后端的左侧;上述中转机构还包含中转治具和旋转气缸,中转治具的下端固定在旋转气缸的活塞杆上,旋转气缸固定在下柜体的上表面上,旋转气缸设置于传送皮带后端的左侧,且该旋转气缸设置于六轴机械手的后侧,六轴机械手中的吸取机构悬设在中模前侧的上方;上述切换机构由一号气缸、二号气缸、直线导轨和切换轨道构成,一号气缸固定在下柜体的上表面上,一号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通过滑块滑动设置有切换轨道,切换轨道下表面的中心与二号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二号气缸设置于前后两侧直线导轨之间,且二号气缸固定在固定座的上表面上,二号气缸和一号气缸均与外部气源连接;上述清粉机构由推料杆、清粉轨道、三号气缸、一号移动模组、一号电机和毛刷构成,推料杆的中端插设在切换轨道内,推料杆的右端固定在连接板的上表面上,连接板的下侧固定在一号移动模组上,一号移动模组的右侧与外部驱动源连接,推料杆的左端插设在清粉轨道内,清粉轨道通过支架焊接固定在下柜体的上表面上,清粉轨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毛刷,上下两侧的毛刷中心的转动轴分别与一号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一号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其设置于一号防护罩内部的下侧,一号防护罩的下侧固定在下柜体的上表面上,一号防护罩内部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三号气缸,三号气缸的活塞杆分别穿过支架后,与一号电机的外壳固定连接;上述收料机构还包含料仓轨道、料盘、二号电机、二号移动模组、移动板、四号气缸和推杆,料仓轨道设置于清粉轨道的左侧,料仓轨道与清粉轨道呈同一水平面设置,料仓轨道的下端固定在移动板前侧的上表面上,移动板上表面的后侧设有四号气缸,四号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支架与推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推杆的后端与料仓轨道呈同一水平面设置,移动板下侧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在二号移动模组中的丝杆上的丝母以及导向杆上的直线轴承上,二号移动模组后侧的前侧壁上固定有二号电机,二号电机的输出轴与二号移动模组内的转动轮连接,二号移动模组的外壳固定在下柜体的上侧壁上,二号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其固定在底板后端的上表面上,底板固定在下柜体的上表面上,二号移动模组的右侧设有料架,料架内插设有数个料盘,料架的下表面上固定有数个导杆,导杆上的直线轴承嵌设固定在下柜体上侧壁内,料架下表面的中心固定有升降模组,该升降模组中的丝杆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减速电机悬设在下柜体的内部,升降模组的外壳通过支架固定在下柜体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右侧壁的中心以及左侧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的上端露设在固定座的上方。进一步地,上侧的毛刷的外侧罩设有二号防护罩,二号防护罩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在清粉轨道的上侧,二号防护罩左右两侧的下方均设有凹槽,二号防护罩的下侧设有三号防护罩,该三号防护罩罩设在下侧的毛刷上,三号防护罩的后侧固定在一号防护罩的前侧壁上。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其将打扁线圈自动进中模、填粉成型、取成品、收料一系列动作实现自动化作业,节省了大量人工;2、上料机构中通过一号直振和二号直振将物料均匀的导入传送皮带上,从而方便四轴机械手进行搬运;3、中转治具的下侧设有旋转气缸,其作用是实现双工位作业,可不停机连续作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4、在切换机构与收料机构之间设有清粉机构,可对物料进行清粉,从而保证了物料的干净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上料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中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中转机构左前侧示意图。图7为图6中A部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清粉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B部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C部放大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料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上柜体1、下柜体2、上料机构3、传送皮带3-1、上料漏斗3-2、一号直振3-3、二号直振3-4、一号对射光电3-5、二号对射光电3-6、三号对射光电3-7、前侧板3-8、支撑板3-9、固定板3-10、中转机构4、四轴机械手4-1、六轴机械手4-2、中转治具4-3、旋转气缸4-4、切换机构5、一号气缸5-1、二号气缸5-2、直线导轨5-3、切换轨道5-4、固定座5-5、清粉机构6、推料杆6-1、清粉轨道6-2、三号气缸6-3、一号移动模组6-4、一号电机6-5、毛刷6-6、连接板6-7、一号防护罩6-8、收料机构7、导杆7-1、料仓轨道7-2、料盘7-3、二号电机7-4、二号移动模组7-5、移动板7-6、四号气缸7-7、推杆7-8、底板7-9、料架7-10、升降模组7-11、减速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扁线圈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柜体(1)、下柜体(2)、上料机构(3)、中转机构(4)、切换机构(5)、清粉机构(6)和收料机构(7),上柜体(1)罩设在下柜体(2)的上侧,下柜体(2)上表面的右侧设有上料机构(3),上料机构(3)中的传送皮带(3-1)设置于中转机构(4)中四轴机械手(4-1)的左侧,四轴机械手(4-1)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表面上,四轴机械手(4-1)中的吸取机构悬设在传送皮带(3-1)的上侧,中转机构(4)中的六轴机械手(4-2)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侧壁上,六轴机械手(4-2)的左侧设有收料机构(7),收料机构(7)中的导杆(7-1)插设在下柜体(2)的上侧壁内,收料机构(7)的后侧设有清粉机构(6),清粉机构(6)的右侧设有切换机构(5);/n上述上料机构(3)还包含上料漏斗(3-2)、一号直振(3-3)、二号直振(3-4)、一号对射光电(3-5)、二号对射光电(3-6)和三号对射光电(3-7),上料漏斗(3-2)的下端固定在一号直振(3-3)后侧的上侧,一号直振(3-3)前端左右两侧的凸边分别固定在前侧板(3-8)上端后侧壁的左右两侧上,一号直振(3-3)后端的左侧设有一号对射光电(3-5),该一号对射光电(3-5)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板(3-10)上,固定板(3-10)固定在支撑板(3-9)上,固定板(3-10)的下侧设有二号直振(3-4),二号直振(3-4)的前端固定在前侧板(3-8)的下端上,二号直振(3-4)的下端通过支架固定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板(3-9)上,支撑板(3-9)的下端均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表面上,二号直振(3-4)前端的左侧设有二号对射光电(3-6),二号对射光电(3-6)通过支撑架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表面上,二号直振(3-4)的后端悬设在传送皮带(3-1)的上侧,传送皮带(3-1)的两端通过滚轮连接,传送皮带(3-1)后端的滚轮通过外部驱动机构连接,传送皮带(3-1)前端的支架上固定有三号对射光电(3-7),该三号对射光电(3-7)设置于二号直振(3-4)后端的左侧;/n上述中转机构(4)还包含中转治具(4-3)和旋转气缸(4-4),中转治具(4-3)的下端固定在旋转气缸(4-4)的活塞杆上,旋转气缸(4-4)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表面上,旋转气缸(4-4)设置于传送皮带(3-1)后端的左侧,且该旋转气缸(4-4)设置于六轴机械手(4-2)的后侧,六轴机械手(4-2)中的吸取机构悬设在中模前侧的上方;/n上述切换机构(5)由一号气缸(5-1)、二号气缸(5-2)、直线导轨(5-3)和切换轨道(5-4)构成,一号气缸(5-1)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表面上,一号气缸(5-1)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固定座(5-5),固定座(5-5)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直线导轨(5-3),直线导轨(5-3)上通过滑块滑动设置有切换轨道(5-4),切换轨道(5-4)下表面的中心与二号气缸(5-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二号气缸(5-2)设置于前后两侧直线导轨(5-3)之间,且二号气缸(5-2)固定在固定座(5-5)的上表面上,二号气缸(5-2)和一号气缸(5-1)均与外部气源连接;/n上述清粉机构(6)由推料杆(6-1)、清粉轨道(6-2)、三号气缸(6-3)、一号移动模组(6-4)、一号电机(6-5)和毛刷(6-6)构成,推料杆(6-1)的中端插设在切换轨道(5-4)内,推料杆(6-1)的右端固定在连接板(6-7)的上表面上,连接板(6-7)的下侧固定在一号移动模组(6-4)上,一号移动模组(6-4)的右侧与外部驱动源连接,推料杆(6-1)的左端插设在清粉轨道(6-2)内,清粉轨道(6-2)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毛刷(6-6),上下两侧的毛刷(6-6)中心的转动轴分别与一号电机(6-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一号电机(6-5)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其设置于一号防护罩(6-8)内部的下侧,一号防护罩(6-8)的下侧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表面上,一号防护罩(6-8)内部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三号气缸(6-3),三号气缸(6-3)的活塞杆分别穿过支架后,与一号电机(6-5)的外壳固定连接;/n上述收料机构(7)还包含料仓轨道(7-2)、料盘(7-3)、二号电机(7-4)、二号移动模组(7-5)、移动板(7-6)、四号气缸(7-7)和推杆(7-8),料仓轨道(7-2)设置于清粉轨道的左侧,料仓轨道(7-2)与清粉轨道呈同一水平面设置,料仓轨道(7-2)的下端固定在移动板(7-6)前侧的上表面上,移动板(7-6)上表面的后侧设有四号气缸(7-7), 四号气缸(7-7)的活塞杆通过支架与推杆(7-8)的前端固定连接,推杆(7-8)的后端与料仓轨道(7-2)呈同一水平面设置,移动板(7-6)下侧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在二号移动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扁线圈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柜体(1)、下柜体(2)、上料机构(3)、中转机构(4)、切换机构(5)、清粉机构(6)和收料机构(7),上柜体(1)罩设在下柜体(2)的上侧,下柜体(2)上表面的右侧设有上料机构(3),上料机构(3)中的传送皮带(3-1)设置于中转机构(4)中四轴机械手(4-1)的左侧,四轴机械手(4-1)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表面上,四轴机械手(4-1)中的吸取机构悬设在传送皮带(3-1)的上侧,中转机构(4)中的六轴机械手(4-2)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侧壁上,六轴机械手(4-2)的左侧设有收料机构(7),收料机构(7)中的导杆(7-1)插设在下柜体(2)的上侧壁内,收料机构(7)的后侧设有清粉机构(6),清粉机构(6)的右侧设有切换机构(5);
上述上料机构(3)还包含上料漏斗(3-2)、一号直振(3-3)、二号直振(3-4)、一号对射光电(3-5)、二号对射光电(3-6)和三号对射光电(3-7),上料漏斗(3-2)的下端固定在一号直振(3-3)后侧的上侧,一号直振(3-3)前端左右两侧的凸边分别固定在前侧板(3-8)上端后侧壁的左右两侧上,一号直振(3-3)后端的左侧设有一号对射光电(3-5),该一号对射光电(3-5)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板(3-10)上,固定板(3-10)固定在支撑板(3-9)上,固定板(3-10)的下侧设有二号直振(3-4),二号直振(3-4)的前端固定在前侧板(3-8)的下端上,二号直振(3-4)的下端通过支架固定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板(3-9)上,支撑板(3-9)的下端均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表面上,二号直振(3-4)前端的左侧设有二号对射光电(3-6),二号对射光电(3-6)通过支撑架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表面上,二号直振(3-4)的后端悬设在传送皮带(3-1)的上侧,传送皮带(3-1)的两端通过滚轮连接,传送皮带(3-1)后端的滚轮通过外部驱动机构连接,传送皮带(3-1)前端的支架上固定有三号对射光电(3-7),该三号对射光电(3-7)设置于二号直振(3-4)后端的左侧;
上述中转机构(4)还包含中转治具(4-3)和旋转气缸(4-4),中转治具(4-3)的下端固定在旋转气缸(4-4)的活塞杆上,旋转气缸(4-4)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表面上,旋转气缸(4-4)设置于传送皮带(3-1)后端的左侧,且该旋转气缸(4-4)设置于六轴机械手(4-2)的后侧,六轴机械手(4-2)中的吸取机构悬设在中模前侧的上方;
上述切换机构(5)由一号气缸(5-1)、二号气缸(5-2)、直线导轨(5-3)和切换轨道(5-4)构成,一号气缸(5-1)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表面上,一号气缸(5-1)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固定座(5-5),固定座(5-5)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直线导轨(5-3),直线导轨(5-3)上通过滑块滑动设置有切换轨道(5-4),切换轨道(5-4)下表面的中心与二号气缸(5-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二号气缸(5-2)设置于前后两侧直线导轨(5-3)之间,且二号气缸(5-2)固定在固定座(5-5)的上表面上,二号气缸(5-2)和一号气缸(5-1)均与外部气源连接;
上述清粉机构(6)由推料杆(6-1)、清粉轨道(6-2)、三号气缸(6-3)、一号移动模组(6-4)、一号电机(6-5)和毛刷(6-6)构成,推料杆(6-1)的中端插设在切换轨道(5-4)内,推料杆(6-1)的右端固定在连接板(6-7)的上表面上,连接板(6-7)的下侧固定在一号移动模组(6-4)上,一号移动模组(6-4)的右侧与外部驱动源连接,推料杆(6-1)的左端插设在清粉轨道(6-2)内,清粉轨道(6-2)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毛刷(6-6),上下两侧的毛刷(6-6)中心的转动轴分别与一号电机(6-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一号电机(6-5)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其设置于一号防护罩(6-8)内部的下侧,一号防护罩(6-8)的下侧固定在下柜体(2)的上表面上,一号防护罩(6-8)内部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三号气缸(6-3),三号气缸(6-3)的活塞杆分别穿过支架后,与一号电机(6-5)的外壳固定连接;
上述收料机构(7)还包含料仓轨道(7-2)、料盘(7-3)、二号电机(7-4)、二号移动模组(7-5)、移动板(7-6)、四号气缸(7-7)和推杆(7-8),料仓轨道(7-2)设置于清粉轨道的左侧,料仓轨道(7-2)与清粉轨道呈同一水平面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飞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凡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