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内插的多沿变位置编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1897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2:31
一种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内插的多沿变位置编码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延迟链数据分片并行处理,对各片进行温度计码‑二进制码转换并得到标志位,将相邻片标志位进行异或处理;将相邻的多片合并成组,每组利用标志位异或结果确定沿变所在分片的位置序号及沿变类型;综合有沿变分片的位置序号、片内二进制码转换结果,根据应用需求输出一个或多个沿变位置编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内插的多沿变位置编码方法,将延迟链数据分片,充分利用硬件的并行性特点,有效节省逻辑资源量,并且根据片内统计信息确定沿变位置,能够达到和常用的逐一定位编码方法相同的精度。

Multi edge variable position coding method for TDC delay chain interpo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内插的多沿变位置编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时间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内插的多沿变位置编码方法。
技术介绍
时间数字转换器(Time-to-DigitalConverter,TDC)是一种将时间间隔转换为数字量输出的器件,它在物理实验、国防及医疗诊断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延迟链内插型时间数字转换器作为现在主流的时间数字转换器技术,采用“粗”、“细”结合的方法,可以在测量精度、死时间、动态范围几个方面都达到很好平衡。但普通延迟链内插型时间数字转换器精度取决于内插单元的延时大小,为进一步提高精度,部分改进型延迟链内插型时间数字转换器应用了“WaveUnion”技术,即一个输入沿变在触发电路中产生一个或多个周期性窄脉冲,通过测量多个沿变沿之后平均得到高于延迟单元的测量精度,“WaveUnion”进位链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普通的延迟链内插型时间数字转换器中,延迟链只有一个沿变沿,被D触发器阵列锁存的进位链原码具有…11110000…的形式,是典型的温度计码。采用华莱士树等编码方法累加温度计码中“1”的个数,不仅可以快速高效地将温度计码转换成二进制码,由于D触发器阵列时钟分布所产生的如…11101000…形式的“冒泡”错误也可以在编码中被消除。但是在进位链中存在多个沿变沿时,进位链原码具有…11110000…000111…的形式,无法采用“1”相加的方法得到沿变位置。在中国专利CN104614976A中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滑动窗寻找沿变沿的方法,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中的查找表,在原码中逐个寻找沿变位置。这种方法解决了基本的沿变位置编码问题,然而滑动窗结构使用的查找表数量与原码位数大致相同,会消耗大量逻辑资源,降低系统集成度,增加系统的功耗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内插的多沿变位置编码方法,以解决常用的延迟链内插型时间数字转换器得到多个沿变位置需要消耗大量逻辑资源,结构复杂,导致系统的功耗和成本增加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内插的多沿变位置编码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延迟链数据分片并行处理,对各片进行温度计码-二进制码转换并得到标志位,将相邻分片标志位进行异或处理;将相邻多片合并成组,每组利用标志位异或结果确定沿变所在分的位置序号片沿变其类型;综合有沿变分片的位置序号、片内统计二进制码转换结果,根据需求输出一个或多个沿变位置编码。上述方案中,将延迟链数据分片并行处理,对分片进行温度计码-二进制码转换并得到标志位,将相邻分片标志位进行异或处理,包括:将长度为m的延迟链数据原码分片,每片长度为s,则原始延迟链数据序列被分为m/s片,记为n;在片内统计片内“1”的数量,即进行温度计码-二进制码转换,将每片转换所得二进制结果缓存,每片最高位为片标志位,相邻分片标志位两两异或得到n-1位异或结果。上述方案中,将相邻多片合并成组,每组利用标志位异或结果确定沿变所在分片的位置序号及沿变类型,包括:将得到的n-1位异或结果及其对应分片转换结果合并成k组,其中k大于1;对第i组,其中i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k,在第[(n-1)/k×(i-1)+1]到第[(n-1)/k×i+1]分片的标志位异或结果中找沿变,若有沿变,则沿变发生在标志位异或结果为“1”的两个分片中;同时根据相邻分片标志确定沿变为“1到0”型或是“0到1”型;将这两个分片转换结果求和,缓存这两个分片的位置序号、标志位和片内二进制转换结果之和。上述方案中,综合有沿变分片的位置序号、片内转换结果,根据应用场景得到一个或多个沿变位置编码,包括:对于沿变为“1到0”型,沿变位置编码为标志位异或结果为“1”的两个分片中第一个分片序号与片长s的乘积加上片内二进制码转换结果之和;对于沿变为“0到1”型,沿变位置编码为标志位异或结果为“1”的两个分片中第一个分片序号与片长s的乘积并与两相邻分片内余下“0”的个数之和。(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沿变位置的编码方法,将延迟链数据分片,逻辑简单,充分利用硬件的并行性特点,先根据分片位编号进行沿变位置的粗略判断,有效节省硬件资源量;再根据片内统计信息得到确定位置,达到和逐一定位相同的精度。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沿变位置的编码方法,步骤一、二都是并行操作,结构简单,死时间小;步骤三也可以流水线处理,所以整个解码逻辑可以运行在很高的时钟频率,整体死时间小吞吐率高。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沿变位置的编码方法,步骤一、二中将延迟链数据分片,片内运算各不相干,当输入数据宽度改变时只需要复用已有逻辑,无需其他修改,所以有很强的扩展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WaveUnion”进位链示意图;图2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沿变位置的编码方法流程图;图3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0位序列编码示意图;图4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片处理单元;图5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逻辑仿真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图2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沿变位置的编码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将延迟链数据分片并行处理,对各片进行温度计码-二进制码转换统计“1”的数量并得到标志位,将相邻片标志位进行异或处理。将长度为m的延迟链数据原码分片,每片长度为s,则原始延迟链数据序列被分为m/s片,记为n;在片内统计片内“1”的数量,即进行温度计码-二进制码转换,将每片转换结果缓存,每片所得二进制编码最高位为片标志位,相邻分片标志位两两异或得到n-1位异或结果,将结果缓存进入下一步处理。步骤二,将相邻多片合并成组,每组利用标志位异或结果确定沿变所在分片的位置序号及沿变类型。将步骤一所得n-1位异或结果输出及其对应分片转换结果合并成k组处理,k大于1;对第i组,i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k,在第[(n-1)/k×(i-1)+1]到第[(n-1)/k×i+1]分片的标志位异或结果中找沿变,若有沿变,则沿变发生在标志位异或结果为“1”的两个分片中;同时根据邻分片标志确定沿变为“1到0”型或是“0到1”型;将这两个分片转换结果求和,缓存这两个分片的序号、标志位和片内二进制码转换结果之和。以两组为例,第一组在第1到第(n-1)/2+1分片的标志异或结果中找沿变,若有沿变,则沿变发生在标志异或结果为“1”的两个分片中。同时根据相邻分片标志确定沿变为“1到0”型或是“0到1”型;将这两个分片转换结果求和并记为sum,缓存这两个分片的序号、标志位和片内转换结果之和sum。第二组类似地处理第(n-1)/2+1到第n分片的数据,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内插的多沿变位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将延迟链数据分片并行处理,对各片进行温度计码-二进制码转换并得到标志位,将相邻分片标志位进行异或处理;/n将相邻的多片合并成组,每组利用标志位异或结果确定沿变所在分片的位置序号及沿变类型;/n综合有沿变分片的位置序号、片内二进制码转换结果,根据需求输出一个或多个沿变位置编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内插的多沿变位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延迟链数据分片并行处理,对各片进行温度计码-二进制码转换并得到标志位,将相邻分片标志位进行异或处理;
将相邻的多片合并成组,每组利用标志位异或结果确定沿变所在分片的位置序号及沿变类型;
综合有沿变分片的位置序号、片内二进制码转换结果,根据需求输出一个或多个沿变位置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内插的多沿变位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延迟链数据分片并行处理,对各片进行温度计码-二进制码转换并得到标志位,将相邻分片标志位进行异或处理,包括:
将长度为m的延迟链数据原码分片,每片长度为s,则原始延迟链数据序列被分为m/s片,记为n;
在片内统计片内“1”的数量,即进行温度计码-二进制编码转换,将每片统计结果缓存,每片所得二进制编码结果最高位为片标志位,片标志位相邻两两异或得到n-1位异或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延迟链内插的多沿变位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相邻多片合并成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常青董文豪刘树彬陈昊磊沈仲弢王君宸安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