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和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1872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成像镜头和摄像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抑制伴随聚焦的镜头性能变化的新型成像镜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从物方到像方依次配备第一透镜组(G1)、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光圈(S)、以及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G3),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聚焦时,所述第二透镜组(G)和所述光圈(S)以及第三透镜组(G)作为一个整体向物方移动,用以减少与所述第一透镜组(G1)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二透镜组(G2)构成为,从物方向像方依次配备负透镜(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和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镜头和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小型照相机、单反相机、无反光镜照相机等"拍摄被摄体的摄影照相机"作为使用区域传感器的摄像装置广为所知。近年来,这种摄像装置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工业用照相机、车载照相机、监视用摄像头等领域。对于用于摄像装置的成像镜头,其伴随聚焦(聚焦动作)的性能劣化少,性能稳定十分重要,对此,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2173号公报)和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891912号公报)公开了如何抑制伴随聚焦的性能变化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开发一种能够有效抑制伴随聚焦的镜头性能变化的新型成像镜头。本专利技术一种成像镜头,其中,从物方到像方依次配备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光圈、以及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聚焦时,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光圈以及第三透镜组作为一个整体向物方移动,用以减少与所述第一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二透镜组构成为,从物方向像方依次配备负透镜L21、正透镜L22、负透镜L23、正透镜L24的四片透镜。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提供能够有效抑制伴随聚焦的镜头性能变化的新型成像镜头。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结构的剖面图。图3是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结构的剖面图。图4是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结构的剖面图。图5是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结构的剖面图。图6是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聚焦无穷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7是实施例1成像镜头以-0.03倍聚焦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8是实施例1成像镜头以-0.07倍聚焦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9是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聚焦无穷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10是实施例2成像镜头以-0.03倍聚焦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11是实施例2成像镜头以-0.07倍聚焦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12是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聚焦无穷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13是实施例3成像镜头以-0.03倍聚焦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14是实施例3成像镜头以-0.07倍聚焦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15是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聚焦无穷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16是实施例4成像镜头以-0.03倍聚焦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17是实施例4成像镜头以-0.07倍聚焦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18是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聚焦无穷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19是实施例5成像镜头以-0.03倍聚焦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20是实施例5成像镜头以-0.07倍聚焦物体的状态下的像差图。图21A和图21B是关于摄像装置执行动作的一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5显示五例成像镜头的实施方式。在此,图示顺序对应后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5。在这些图中设想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是一例用于工业摄像头的"产品检查装置等机器视觉"的成像镜头。图1至图5中图的左侧为"物方",右侧为"像方"。上图显示成像镜头"在无穷远处合焦"时的透镜配置,中图显示"在中距离处合焦"时的透镜配置,下图显示"在近距离处合焦"时的透镜配置。"中距离"在后述的实施例中是以倍率-0.03倍与物体合焦时的情况。为了简化,图1至图5中的符号通用。也就是说,在这些图中,符号G1表示"第一透镜组",符号G2表示"第二透镜组",符号G3表示"第三透镜组"。符号S表示"光圈"。第三透镜组G3的像方的符号Im表示"像面"。在采用以下将要说明的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中,设想用CCD区域传感器、MOS传感器、CMOS传感器等"区域传感器"拍摄以成像镜头成像的物像,将物像成像到与像面Im一致的传感器受光面上。在像面Im的物方,把用符号F所表示的区域传感器的盖玻片和各种滤光片作为"与此等价的一片透明板"来表示。第一透镜组G1具有"正或负屈光度",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均具有"正屈光度"。当如图1至图5所示,从无穷远距离(上图)向近距离(下图)聚焦时,第2透镜群G2和光圈S以及第3透镜群G3作为一个整体向物方移动,以减少与第一透镜组G1之间的间隔。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G1由两片透镜构成,第三透镜组G3由五片透镜构成,但是,第一透镜组G1、第三透镜组G3的镜片数量并不受此限制。第2镜头组G2由4片透镜构成。该四片镜片从物方起依次为负透镜L21、正透镜L22、负透镜L23、正透镜L24,图中用L21、L22、L23、L24显示。第2镜头组G2用正透镜L24消除在负透镜L21像方透镜镜面上产生的球面像差及彗形像差等,进行像差补偿,但这不足以获得充分的相差补偿,也无法抑制伴随聚焦而产生的性能劣化。因此,通过在负透镜L21和正透镜L24之间配置正透镜L22和负透镜L23,来良好地补偿由两片透镜L21、L24无法完全补偿的单色像差以及色差。如此,第二透镜组G2由从物方向像方依次配置的负透镜L21、正透镜L22、负透镜L23、正透镜L24四片透镜构成,优选正透镜L22的物方镜面和负透镜L23的像方镜面之间的光轴距离dL22a-L23b,与负透镜L21的物方镜面和正透镜L24的像方镜面之间的光轴距离L2g满足以下关系式(1),0.40<dL22a-L23b/L2g<0.75(1)除上述关系式(1)以外,优选满足以下关系式(1a)。0.00≤dL22b-L23a/dL22a-L23b<0.10(1a)上述式(1a)的参数中的"dL22b-L23a"是正透镜L22的像方镜面和负透镜L23的物方镜面之间的光轴距离,"dL22a-L23b"如上所述,是正透镜L22的物方镜面和负透镜L23的像方镜面之间的光轴距离。成像镜头还优选与上述式(1)或者与式(1)以及式(1a)一起,满足以下式(2)至式(9)中任意一关系式。1.15<f2g3g/f<1.45(2)-0.85<fL21/fL24<-0.45(3)-0.50<(RL21b+RL24b)/(RL21b-RL24b)<-0.05(4)-0.85<fL22/fL23<-0.25(5)0.20<f2g/fL22L23<0.65(6)0.40<L3g/L2g<1.00(7)0.60<f2g/f3g<1.50(8)-0.35<(RL31a-RL32b)/(RL31a+RL32b)<-0.03(9)关系式(2)至(8)中的各个参数的符号含义如下。f:成像镜头在无穷远处合焦状态下整个系统的焦距。f2g3g: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的合成焦距。fL21:负透镜L21的焦距fL24:正透镜L24的合成焦距。RL21b:负透镜L21的像方镜面的曲率半径。RL24b:正透镜L24的像方镜面的曲率半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镜头,其中,/n从物方到像方依次配备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光圈、以及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n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聚焦时,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光圈以及第三透镜组作为一个整体向物方移动,用以减少与所述第一透镜组之间的间隔,/n所述第二透镜组构成为,从物方向像方依次配备负透镜L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01 JP 2018-2067111.一种成像镜头,其中,
从物方到像方依次配备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光圈、以及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
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聚焦时,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光圈以及第三透镜组作为一个整体向物方移动,用以减少与所述第一透镜组之间的间隔,
所述第二透镜组构成为,从物方向像方依次配备负透镜L21、正透镜L22、负透镜L23、正透镜L24的四片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所述正透镜L22的物方镜面和所述负透镜L23的像方镜面之间的光轴距离dL22a-L23b,与所述负透镜L21的物方镜面和所述正透镜L24的像方镜面之间的光轴距离L2g满足以下关系式(1),
0.40<dL22a-L23b/L2g<0.7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在无穷远处合焦状态下整个系统的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2g3g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2),
1.15<f2g3g/f<1.45(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负透镜L21的焦距fL21与所述正透镜L24的合成焦距fL24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3),
-0.85<fL21/fL24<-0.45(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负透镜L21的像方镜面的曲率半径RL21b、与所述正透镜L24的像方镜面的曲率半径RL24b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4),
-0.50<(RL21b+RL24b)/(RL21b-RL24b)<-0.05(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正透镜L22的焦距fL22与所述负透镜L23的焦距fL23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5),
-0.85<fL22/fL23<-0.25(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2g、与所述正透镜L22和所述负透镜L23的合成焦距fL22L23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6),
0.20<f2g/fL22L23<0.65(6)。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f3g、与所述负透镜L2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能卓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