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用人工呼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169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科用人工呼吸装置,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出气管、第一进气管和气囊,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扩嘴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位于出气管与气囊之间,且第一进气管上远离罩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嘴,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一侧外壁嵌入有活性炭吸附层,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提手,所述出气管上远离罩体的一端设置有管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有效的将患者的吸气和呼气分开,避免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混杂后降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人工呼吸效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将医护人员呼出气体中的残渣和口水过滤吸附,保证人工呼吸气体的清洁,减少交叉感染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科用人工呼吸装置
本技术属于人工呼吸
,具体涉及一种急诊科用人工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呼吸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人工呼吸面罩在使用时容易造成患者吸入和呼出气体混合,氧气浓度低,不便于患者快速吸入氧气,不利于及时治疗,另外,现有的人工呼吸面罩大多采用医护人员主动呼气来为患者提供空气,这样容易造成气量不足患者难以吸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科用人工呼吸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人工呼吸面罩在治疗时气体混合氧气浓度低和患者吸入的气体压力小不便于吸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用人工呼吸装置,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出气管、第一进气管和气囊,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扩嘴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位于出气管与气囊之间,且第一进气管上远离罩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嘴,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一侧外壁嵌入有活性炭吸附层,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提手,所述出气管上远离罩体的一端设置有管塞,所述管塞与出气管通过拉绳连接,所述气囊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内部嵌入有单向管,所述单向管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远离固定环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罩体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位于第二内腔的一侧,所述扩嘴管的外壁套设有软胶层,所述罩体相邻于扩嘴管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松紧带。优选的,所述单向管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单向管分别设置在气囊的外壁上和第二进气管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松紧带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松紧带均匀设置在罩体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进气嘴为漏斗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凸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了第一内腔、第二内腔、扩嘴管、软胶层、出气管、扩嘴管、滤网、提手和进气嘴,在使用时,将第一内腔对准患者的嘴部位置并将扩嘴管插入患者的嘴中,将第二内腔对准患者的鼻部,医护人员将嘴部放在进气嘴上,吸入空气后吹向第一进气管,滤网将呼出气体中的残渣过滤,活性炭吸附层将气体中的口水吸附过滤,气体通过第一内腔后进入扩嘴管中,最后进入患者嘴中,患者吸入空气后排出的气体通过第二内腔进入出气管排出空气,一方面有效的将患者的吸气和呼气分开,避免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混杂后降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人工呼吸效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将医护人员呼出气体中的残渣和口水过滤吸附,保证人工呼吸气体的清洁,减少交叉感染率。(2)本技术设置了单向管、气囊和第二进气管,在使用时,在人工呼吸的同时将气囊向下按,气囊内的空气通过第二进气管进入单向管,挡板受力将弹簧拉伸,空气进入第一内腔后再进入患者嘴中,气囊压扁后气压变小,空气通过气囊外壁上的单向管进入气囊,以便反复压入空气,通过气囊将空气进一步的压入患者嘴中,一方面提高单位时间内压入空气量,便于患者吸入更多的氧气,提高救援质量,另一方面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一内腔内的空气压力,通过气压将空气压入患者嘴中,便于患者吸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单向管正视图;图中:1-出气管、2-拉绳、3-管塞、4-第一进气管、5-活性炭吸附层、6-滤网、7-提手、8-进气嘴、9-单向管、10-气囊、11-第二进气管、12-罩体、13-松紧带、14-扩嘴管、15-软胶层、16-第一内腔、17-第二内腔、18-固定环、19-弹簧、20-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用人工呼吸装置,包括罩体12,罩体12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出气管1、第一进气管4和气囊10,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扩嘴管14,起到扩张嘴巴的作用,避免患者嘴巴紧闭,第一进气管4位于出气管1与气囊10之间,且第一进气管4上远离罩体12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嘴8,便于医护人员进行人工呼吸,第一进气管4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滤网6,过滤医护人员呼出气体中的残渣,滤网6的一侧外壁嵌入有活性炭吸附层5,吸附气体中的口水,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提手7,出气管1上远离罩体12的一端设置有管塞3,管塞3与出气管1通过拉绳2连接,便于患者呼出气体的排出,气囊10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管11,第二进气管11的内部嵌入有单向管9,起到气囊10内的气体单向流通,单向管9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固定环18,固定环18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弹簧19,弹簧19上远离固定环18的一端设置有挡板20,罩体1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内腔16和第二内腔17,便于将嘴巴和鼻子分开,从而将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分开,第一内腔16位于第二内腔17的一侧,扩嘴管14的外壁套设有软胶层15,防止患者牙齿与扩嘴管14摩擦受伤,罩体12相邻于扩嘴管14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松紧带13。为了便于气囊10内的空气可以单向流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单向管9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单向管9分别设置在气囊10的外壁上和第二进气管11的内部。为了保证罩体12与患者脸部固定的牢固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松紧带13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松紧带13均匀设置在罩体12的外壁上。为了防止医护人员呼出气体的流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进气嘴8为漏斗形结构。为了防止滤网6移动到第一进气管4的内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进气管4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凸起。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罩体12放置在患者的脸部,将第一内腔16对准患者的嘴部位置并将扩嘴管14插入患者的嘴中,将第二内腔17对准患者的鼻部,将松紧带13把罩体12与患者头部固定,拔出管塞3,医护人员将嘴部放在进气嘴8上,吸入空气后吹向第一进气管4,滤网6将呼出气体中的残渣过滤,活性炭吸附层5将气体中的口水吸附过滤,气体通过第一内腔16后进入扩嘴管14中,最后进入患者嘴中,在人工呼吸的同时将气囊10向下按,气囊10内的空气通过第二进气管11进入单向管9,挡板20受力将弹簧19拉伸,空气进入第一内腔16后再进入患者嘴中,气囊10压扁后气压变小,空气通过气囊10外壁上的单向管9进入气囊10,以便反复压入空气,患者吸入空气后排出的气体通过第二内腔17进入出气管1排出空气,完成整个人工呼吸的循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科用人工呼吸装置,包括罩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2)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出气管(1)、第一进气管(4)和气囊(10),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扩嘴管(14),所述第一进气管(4)位于出气管(1)与气囊(10)之间,且第一进气管(4)上远离罩体(12)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嘴(8),所述第一进气管(4)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滤网(6),所述滤网(6)的一侧外壁嵌入有活性炭吸附层(5),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提手(7),所述出气管(1)上远离罩体(12)的一端设置有管塞(3),所述管塞(3)与出气管(1)通过拉绳(2)连接,所述气囊(10)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管(11),所述第二进气管(11)的内部嵌入有单向管(9),所述单向管(9)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固定环(18),所述固定环(18)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弹簧(19),所述弹簧(19)上远离固定环(18)的一端设置有挡板(20),所述罩体(1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内腔(16)和第二内腔(17),所述第一内腔(16)位于第二内腔(17)的一侧,所述扩嘴管(14)的外壁套设有软胶层(15),所述罩体(12)相邻于扩嘴管(14)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松紧带(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科用人工呼吸装置,包括罩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2)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出气管(1)、第一进气管(4)和气囊(10),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扩嘴管(14),所述第一进气管(4)位于出气管(1)与气囊(10)之间,且第一进气管(4)上远离罩体(12)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嘴(8),所述第一进气管(4)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滤网(6),所述滤网(6)的一侧外壁嵌入有活性炭吸附层(5),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提手(7),所述出气管(1)上远离罩体(12)的一端设置有管塞(3),所述管塞(3)与出气管(1)通过拉绳(2)连接,所述气囊(10)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管(11),所述第二进气管(11)的内部嵌入有单向管(9),所述单向管(9)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固定环(18),所述固定环(18)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弹簧(19),所述弹簧(19)上远离固定环(18)的一端设置有挡板(20),所述罩体(12)的一侧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琼刘厚鹏广跃乾
申请(专利权)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