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爱针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护理用足部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165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足部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护理用足部护理装置,包括盛放筒,盛放筒左右两侧壁的后端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连接块,连接块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盖体;盖体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左右对称的弧形孔,且盖体的左右两端均滑动连接有遮挡板;盖体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前后对称的T型滑槽,遮挡板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有沿T型滑槽自由滑动的T型滑块,且遮挡板与盖体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盛放筒内腔的底端上通过弹簧连接有左右对称的脚踩板,且盛放筒前侧壁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导管,导管的自由端螺旋连接有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足部护理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且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护理用足部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足部护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护理用足部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道下的护理工作。自古以来,中医治病多以个体行医为主,所以医和护常不分家,没有专职的护士。比如医生到病人家里出诊,除了诊断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炙、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病人上门求诊,也往往这样。当然,病者的家属,有时遵照医嘱,在就医后也常如法迸行护理,从这一角度看,家属有时更多地担任着护士的角色。中国传统的经络学说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足部乃人之“根本”,可见足对人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护理中,在对患者进行足部护理时大都是将患者的双脚放在足疗桶内进行浸泡,或对患者的足部通过中药液进行熏蒸,而现有技术的护理装置功能单一,而且在对患者通过熏蒸进行足部护理时,需要使用相应的东西将足疗筒盖上,防止蒸汽挥发较快,影响熏蒸效果,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足部护理装置所出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护理用足部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护理用足部护理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足部护理装置功能单一且熏蒸效果较差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医护理用足部护理装置,包括盛放筒,所述盛放筒左右两侧壁的后端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左右对称的弧形孔,且所述盖体的左右两端均滑动连接有遮挡板;所述盖体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前后对称的T型滑槽,所述遮挡板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有沿T型滑槽自由滑动的T型滑块,且所述遮挡板与盖体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所述盛放筒内腔的底端上通过弹簧连接有左右对称的脚踩板,且所述盛放筒前侧壁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导管,所述导管的自由端螺旋连接有密封盖。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盖体上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自由端的底端面上安装有公扣,且所述遮挡板的顶端面上固定有与公扣相配合的母扣,在对盖体进行转动时,将公扣按压在母扣内,使遮挡板与盖体相连接,从而能够便于同时对盖体和遮挡板进行转动。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孔的侧壁上均铺设有硅胶垫,当患者将脚部沿弧形孔伸进盛放筒内腔中时,硅胶垫与患者的腿部相接触,从而增强其舒适性。更进一步地,所述盛放筒的底端面上对称安装有双刹轮,从而便于对本足部护理装置进行移动。更进一步地,所述盛放筒左右两侧壁的上端均固定有左右对称的手提板,在对本足部护理装置进行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手持手提板,便于对本装置进行握持。更进一步地,所述T型滑块带动所述遮挡板沿T型滑槽左右自由滑动,当需要使用本装置对足部进行熏蒸时,可将遮挡板沿T型滑槽滑至遮挡板的两端,将足部放在盛放筒内腔中后,在沿T型滑块滑动遮挡板,使其侧壁上的硅胶垫抵在患者的腿部上,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熏蒸的蒸汽挥发,使熏蒸效果更好。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增加盖体、遮挡板、弧形孔、和连接机构的设计,当使用本装置进行熏蒸时,能够将盖体盖在盛放筒的顶口处,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熏蒸效果;遮挡板和弧形孔的设计便于将足部插入到盛放筒的内腔中,且连接机构能够对遮挡板和盖体进行连接,便于对其进行转动。2、本技术通过增加脚踩板和弹簧的设计,在进行足部护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脚部用力将脚踩板沿弹簧踩下,当脚部不用力时在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将脚踩板弹回,从而能够能够便于脚部进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进而使护理效果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盖体盖在盛放筒顶口处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遮挡板沿T型滑槽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盖体翻转到盛放筒后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盛放筒;2-连接块;3-转轴;4-盖体;5-弧形孔;6-遮挡板;7-T型滑槽;8-T型滑块;9-弹簧;10-脚踩板;11-导管;12-密封盖;13-连接带;14-公扣;15-母扣;16-硅胶垫;17-双刹轮;18-手提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中医护理用足部护理装置,参照图1-3:包括盛放筒1,盛放筒1左右两侧壁的后端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连接块2,连接块2之间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有盖体4;盖体4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左右对称的弧形孔5,且盖体4的左右两端均滑动连接有遮挡板6;盖体4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前后对称的T型滑槽7,遮挡板6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有沿T型滑槽7自由滑动的T型滑块8,且遮挡板6与盖体4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盛放筒1内腔的底端上通过弹簧9连接有左右对称的脚踩板10,且盛放筒1前侧壁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导管11,导管11的自由端螺旋连接有密封盖12。其中,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盖体4上的连接带13,连接带13自由端的底端面上安装有公扣14,且遮挡板6的顶端面上固定有与公扣14相配合的母扣15;弧形孔5的侧壁上均铺设有硅胶垫16;盛放筒1的底端面上对称安装有双刹轮17;盛放筒1左右两侧壁的上端均固定有左右对称的手提板18;T型滑块8带动遮挡板6沿T型滑槽7左右自由滑动。使用时,首先依据护理方式来确定本装置的使用方式,当对足部进行熏蒸时,将密封盖12从导管11的端口处拧下,并使导管11的端口处于熏蒸导管11的出口相连,从而使熏蒸的雾汽通过导管11进入到盛放筒1的内腔中;然后将盖体5沿转轴3转至盛放筒1的顶口上(如图1所示),再将连接带13上的公扣14从母扣15内扣下,使遮挡板6和盖体5分离,此时能够沿T型滑槽7向盖体5的左右两端拉动遮挡板6(如图2所示),最后将患者的足部沿盖体5放到盛放筒1的内部,并再次沿T型滑槽7滑动遮挡板6,使其侧壁上的硅胶垫16抵在患者的腿部上,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熏蒸的蒸汽挥发,使熏蒸效果更好;在熏蒸的过程中,可使患者的脚部沿脚踩板10间歇性用力,从而能够促进其脚部的血液循环,使护理效果更好。当需要将患者的足部浸泡在盛放筒1内时,将遮挡板6沿T型滑槽7滑动至盖体5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护理用足部护理装置,包括盛放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筒(1)左右两侧壁的后端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连接块(2),所述连接块(2)之间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有盖体(4);所述盖体(4)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左右对称的弧形孔(5),且所述盖体(4)的左右两端均滑动连接有遮挡板(6);所述盖体(4)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前后对称的T型滑槽(7),所述遮挡板(6)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有沿T型滑槽(7)自由滑动的T型滑块(8),且所述遮挡板(6)与盖体(4)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所述盛放筒(1)内腔的底端上通过弹簧(9)连接有左右对称的脚踩板(10),且所述盛放筒(1)前侧壁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导管(11),所述导管(11)的自由端螺旋连接有密封盖(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护理用足部护理装置,包括盛放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筒(1)左右两侧壁的后端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连接块(2),所述连接块(2)之间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有盖体(4);所述盖体(4)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左右对称的弧形孔(5),且所述盖体(4)的左右两端均滑动连接有遮挡板(6);所述盖体(4)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前后对称的T型滑槽(7),所述遮挡板(6)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有沿T型滑槽(7)自由滑动的T型滑块(8),且所述遮挡板(6)与盖体(4)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所述盛放筒(1)内腔的底端上通过弹簧(9)连接有左右对称的脚踩板(10),且所述盛放筒(1)前侧壁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导管(11),所述导管(11)的自由端螺旋连接有密封盖(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护理用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爱针张海芝李宏杨雪莲张建筑
申请(专利权)人:孙爱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