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器的换挡策略和换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49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31
一种换挡器的换挡策略和换挡器,所述换挡器包括:控制旋钮和P挡开关,所述换挡器设置为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和/或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换挡,所述换挡策略包括:操作所述P挡开关以实现P挡;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N挡;下压所述控制旋钮后,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倒挡;上提所述控制旋钮后,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前进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挡器的换挡策略,将N挡固定为上提或者下压控制旋钮,且倒挡和前进挡分层控制,由此,可有效地规避误操作,安全性更高,驾驶员可进行盲操作,操作简单易上手。

A shift strategy and shifter of shif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挡器的换挡策略和换挡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挡器的换挡策略和可实现该换挡策略的换挡器。
技术介绍
电子换挡器作为现汽车行业的主流产品,已日趋普及,可通过一定的换挡策略对电子换挡器进行控制操作,以进行档位切换。相关技术中,换挡策略包括单稳态形式和多稳态形式。其中,多稳态形式的换挡策略与机械式自动换挡器操作无差异,科技感较低;单稳态形式的换挡策略操作繁琐复杂,不易上手,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换挡器的换挡策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换挡器的换挡策略,所述换挡器包括:控制旋钮和P挡开关,所述换挡器设置为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和/或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换挡,所述换挡策略包括:操作所述P挡开关以实现P挡;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N挡;下压所述控制旋钮后,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倒挡;上提所述控制旋钮后,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前进挡。进一步地,所述换挡器设置为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和/或者朝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换挡,所述换挡策略包括:操作所述P挡开关以实现P挡;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N挡;下压所述控制旋钮后,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朝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实现倒挡;上提所述控制旋钮后,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朝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实现前进挡。进一步地,在当前挡位为P挡时,操作所述P挡开关以实现P挡;踩住刹车且下压所述控制旋钮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倒挡;踩住刹车且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N挡;踩住刹车且上提所述控制旋钮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前进挡;进一步地,在当前挡位为倒挡时,操作所述P挡开关以实现P挡;下压所述控制旋钮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倒挡;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N挡;踩住刹车且上提所述控制旋钮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前进挡。进一步地,在当前挡位为N挡时,操作所述P挡开关以实现P挡;踩住刹车且下压所述控制旋钮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倒挡;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N挡;踩住刹车且上提所述控制旋钮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前进挡。进一步地,在当前挡位为自动前进挡时,操作所述P挡开关以实现P挡;踩住刹车且下压所述控制旋钮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倒挡;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N挡;上提所述控制旋钮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手动前进挡。进一步地,在当前档位为手动前进挡时,操作所述P挡开关以实现P挡;踩住刹车且下压所述控制旋钮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倒挡;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N挡;上提所述控制旋钮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以实现自动前进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换挡器的换挡策略具有以下优势: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挡器的换挡策略,将N挡固定为上提或者下压控制旋钮,且倒挡和前进挡分层控制,由此,可有效地规避误操作,安全性更高,驾驶员可进行盲操作,操作简单易上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挡器,包括:换挡器本体;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绕枢转轴线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换挡器本体,且沿枢转轴线可上提或者下压地安装于所述换挡器本体;P挡开关,所述P挡开关可按压地安装于所述控制旋钮。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旋钮可绕所述枢转轴线朝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转动。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复位件,所述P挡开关与所述换挡器本体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复位件;第二复位件,所述控制旋钮和所述换挡器本体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复位件;或者倒挡指示灯、N挡指示灯、前进挡指示灯和P挡指示灯,且所述倒挡指示灯、所述N挡指示灯和所述前进挡指示灯均设于所述换挡器本体安装所述控制旋钮的一侧,所述P挡指示灯设于所述P挡开关。所述换挡器与上述的换挡器的换挡策略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换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换挡器的换挡策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换挡器100,换挡器本体1,控制旋钮2,P挡开关3,倒挡指示灯4,N挡指示灯5,前进挡指示灯6,P挡指示灯7。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换挡器100包括:换挡器本体1、控制旋钮2和P挡开关3,控制旋钮2绕枢转轴线可枢转地安装于换挡器本体1,即控制旋钮2可相对于换挡器本体1转动,且控制旋钮2沿枢转轴线可上提或者下压地安装于换挡器本体1,即控制旋钮2安装于换挡器本体1且为可上提或者下压。其中,换挡器100设置为下压或者上提控制旋钮2可和/或转动控制旋钮2。即换挡器100设置为下压或者上提控制旋钮2实现换挡,或者下压控制旋钮2和转动控制旋钮2实现换挡,或者上提控制旋钮2和转动控制旋钮2实现换挡,换挡的操作方式有多种,且换挡过程简单,行车时对控制旋钮2进行操作即可实现换挡。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旋钮2可饶枢转轴线朝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转动,其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即控制旋钮2可绕枢转轴线朝顺时针方向转动,也可绕枢转轴线朝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控制旋钮2可进行六种方式的操作,便于驾驶员进行换挡操作,由此,换挡器100设置为下压或者上提控制旋钮2可和/或者朝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转动控制旋钮2以实现换挡。这样,驾驶员可通过对换挡器100的控制旋钮2进行操作以进行换挡。需要说明的是,车辆行驶的挡位包括空挡、前进挡、倒挡及稳态,且如图2(a)所示,上述换挡器100有一个稳态B和六个换挡位置,其中,稳态为换挡器100无操作时所处的状态,六个换挡位置分别包括:上提控制旋钮2的换挡位置为C、下压控制旋钮2的换挡位置为D、上提控制旋钮2后再顺时针转动的换挡位置为F、上提控制旋钮2后再逆时针转动的换挡位置为E、下压控制旋钮2后再顺时针转动的换挡位置为H和下压控制旋钮2后再逆时针转动的换挡位置为G,且各个操作位置可对应设置档位,以在对控制旋钮2进行上述操作时,可实现对应的档位切换,其中,如图2所示,刹车操作可通过表示,上提控制旋钮2的操作可通过●表示,下压控制旋钮2的操作可通过○表示,顺时针旋转可通过★表示,逆时针旋转可通过▲表示。P挡开关3可按压地安装于控制旋钮2,即P挡开关3设置为可按压,驾驶员可对P挡开关3进行按压操作,进而可实现P挡操作。如车辆需进行停车时,驾驶员可按压P挡开关3以实现P挡控制,由此,可实现驻车锁止,进而保证车辆在停车状态时稳定。由此,通过上述的换挡器100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换挡策略,具体地,换挡策略包括:操作P挡开关3以实现P挡,即对P挡开关3进行操作即可实现P挡切换。下压或者上提控制旋钮2以实现N挡,即驾驶员对控制旋钮2进行下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挡器(100)的换挡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器(100)包括:控制旋钮(2)和P挡开关(3),所述换挡器(100)设置为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2)和/或转动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换挡,所述换挡策略包括:/n操作所述P挡开关(3)以实现P挡;/n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N挡;/n下压所述控制旋钮(2)后,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倒挡;/n上提所述控制旋钮(2)后,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前进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器(100)的换挡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器(100)包括:控制旋钮(2)和P挡开关(3),所述换挡器(100)设置为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2)和/或转动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换挡,所述换挡策略包括:
操作所述P挡开关(3)以实现P挡;
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N挡;
下压所述控制旋钮(2)后,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倒挡;
上提所述控制旋钮(2)后,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前进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器(100)的换挡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器(100)设置为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2)和/或者朝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转动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换挡,所述换挡策略包括:
操作所述P挡开关(3)以实现P挡;
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N挡;
下压所述控制旋钮(2)后,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2)朝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实现倒挡;
上提所述控制旋钮(2)后,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2)朝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实现前进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换挡器(100)的换挡策略,其特征在于,在当前挡位为P挡时,
操作所述P挡开关(3)以实现P挡;
踩住刹车且下压所述控制旋钮(2)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倒挡;
踩住刹车且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N挡;
踩住刹车且上提所述控制旋钮(2)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前进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换挡器(100)的换挡策略,其特征在于,在当前挡位为倒挡时,
操作所述P挡开关(3)以实现P挡;
下压所述控制旋钮(2)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倒挡;
下压或者上提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N挡;
踩住刹车且上提所述控制旋钮(2)再转动所述控制旋钮(2)以实现前进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换挡器(100)的换挡策略,其特征在于,在当前挡位为N挡时,
操作所述P挡开关(3)以实现P挡;
踩住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晓伟乔利珍李景富王超李孝军刘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