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31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属于防潮结构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竖直的墙体和水平的底墙,所述墙体包括内墙和外墙,外墙远离内墙的一侧依次设置有保温层和第一防水层,内墙和外墙之间设置有除潮组件,除潮组件包括上导轨、下导轨、纵杆和除潮隔袋,纵杆竖直设置并设置多个,纵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导轨和下导轨滑动连接,除潮隔袋与纵杆可拆卸连接,内墙设置有更换门,更换门与内墙和外墙之间的空隙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地下室防潮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潮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室的室内的“潮”是由二个方面造成的:一部分是由外界渗入室内的水分或水蒸汽造成,实际意义为渗漏水;另一部分为室内空气冷凝形成的“潮”。目前针对从外界渗入室内水分,通常采用的是防水处理,地下室外墙外表面会涂有一定的防水防潮材料,即基本上采用“堵”的方式来阻止地下水的侵蚀。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但地下水侵蚀是源源不断的,随着时间的增加,防水防潮材料的效果会相应的降低,水就会从地下室外墙渗入室内,直接影响防水防潮效果,使室内防潮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地下室防潮效果的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包括竖直的墙体和水平的底墙,所述墙体包括内墙和外墙,外墙远离内墙的一侧依次设置有保温层和第一防水层,内墙和外墙之间设置有除潮组件,除潮组件包括上导轨、下导轨、纵杆和除潮隔袋,纵杆竖直设置并设置多个,纵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导轨和下导轨滑动连接,除潮隔袋与纵杆可拆卸连接,内墙设置有更换门,更换门与内墙和外墙之间的空隙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使得外墙的防水作用提高,内墙和外墙的双层设置,使得内墙和外墙之间形成中空的隔断,当墙体外部的土壤向外墙渗水时,内墙和外墙之间的中空隔断能够对液态的水的渗入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而水分或者水蒸气渗入到内墙和外墙之间,并向内向渗入时,需要先经过除潮隔袋,除潮隔袋能够将水分以及水蒸气吸收,大大降低了内墙和外墙之间的湿度,提高了地下室防潮效果,通过更换门,可定期的对除潮隔袋进行更换,有利于保证其持久的除潮能力;中空的隔断和保温层共同作用,使内墙内部的温度不宜传递到外墙的外部,从而外墙外部的水不易变为水蒸气而向外墙内渗入,同时也使内墙的温度不易降低,从而室内的水蒸气不易接触到内墙而冷凝。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杆在上导管和下导轨之间均匀分布,且纵杆之间连接有环形的链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链条的设置保证了纵杆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使纵杆能够对除潮隔袋起到均匀的支撑作用;并且对除潮隔袋进行拆卸时,从更换门处将除潮隔袋的一端从纵杆上拆卸下来,拉动链条,链条带动纵杆和除潮隔袋沿着上导轨和下导轨移动,同时将除潮隔袋与位于更换门处的纵杆分离开,直到除潮隔袋从纵杆上整个拆下,除潮隔袋即拆卸完毕,再将干燥的除潮隔袋挂在纵杆上,除潮隔袋即更换完毕。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杆靠近内墙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挂钩,除潮隔袋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环,挂环挂设在挂钩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除潮隔袋的安装于拆卸均较为便利。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潮隔袋内设置有多个第一磁铁,纵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一一正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除潮隔袋挂设到纵杆上后,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吸附到一起,除潮隔袋与纵杆之间贴合较为紧密,除潮隔袋转动时,除潮隔袋不易与内墙等产生摩擦而损坏,同时保证了除潮隔袋在纵杆上挂设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潮组件与外墙之间设置有隔潮组件,隔潮组件包括隔潮板和集流槽,集流槽固定连接于隔潮板底部,且集流槽位于隔潮板朝向外墙的一侧,集流槽连通有排水管,隔潮板朝向外墙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竖直的凝结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入外墙内的液态水会进入集流槽,然后沿着集流槽流入排水管排走,渗入外墙内的气态水会接触到隔潮板,凝结槽增大了隔潮板的表面积,使气态水在隔潮板的表面较易凝结,凝结后的水沿着凝结槽竖直滑落到集流槽内,然后沿着集流槽流入排水管排走,使得水分被疏通排走一部分,有利于降低除潮隔袋的更换频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潮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定位板,定位板的宽度与内墙和外墙之间的距离一致,隔潮板的底部靠近内墙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固定板,固定板的宽度与集流槽的宽度之和与定位板的宽度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潮板在内墙和外墙之间放置时,定位板与内墙好外墙均抵接,固定板与内墙地接、集流槽与外墙抵接,隔潮板能够稳定的保持竖直状态,所以定位板和固定板的设置,保证了隔潮板在内墙和外墙之间位置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墙靠近内墙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水层进一步增加了外墙的防水能力,使水不易渗入地下室内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墙靠近外墙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防水层使得内墙的防水能力较好,提高了地下室的防潮能力。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除潮组件,大大降低了内墙和外墙之间的湿度,提高了地下室防潮效果;2.通过设置链条,保证了纵杆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使纵杆能够对除潮隔袋起到均匀的支撑作用;3.通过设置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除潮隔袋与纵杆之间贴合较为紧密,保证了除潮隔袋在纵杆上挂设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除潮组件和隔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11、内墙;111、更换门;112、第三防水层;12、外墙;121、保温层;122、第一防水层;123、第二防水层;2、底墙;3、除潮组件;31、上导轨;32、下导轨;33、纵杆;331、链条;332、挂钩;333、第二磁铁;34、除潮隔袋;341、挂环;342、第一磁铁;4、隔潮组件;41、隔潮板;411、凝结槽;412、定位板;413、固定板;42、集流槽;421、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地下室外墙12防潮结构,包括竖直的墙体1和水平的底墙2,底墙2固定连接于墙体1的底部位置,墙体1包括内墙11和外墙12,外墙12远离内墙1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保温层121和第一防水层122,外墙12靠近内墙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水层123,内墙11靠近外墙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防水层112,保温层121的材质为为聚氨酯保温板,第一防水层122、第二防水层123、第三防水层112的均为丙烯酸材质,内墙11和外墙12之间设置有隔潮组件4,隔潮组件4与内墙11之间设置有除潮组件3,隔潮组件4时水分不易向地下室室内渗入,除潮组件3能够大大降低内墙11和外墙12之间的湿度,提高地下室防潮效果。参照图4和图5,隔潮组件4包括隔潮板41和集流槽42,集流槽42固定连接于隔潮板41底部,且集流槽42位于隔潮板41朝向外墙12的一侧,集流槽42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421,隔潮板41朝向外墙1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竖直的凝结槽411,隔潮板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定位板412,定位板412的宽度与内墙11和外墙12之间的距离一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外墙(12)防潮结构,包括竖直的墙体(1)和水平的底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包括内墙(11)和外墙(12),外墙(12)远离内墙(1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保温层(121)和第一防水层(122),内墙(11)和外墙(12)之间设置有除潮组件(3),除潮组件(3)包括上导轨(31)、下导轨(32)、纵杆(33)和除潮隔袋(34),纵杆(33)竖直设置并设置多个,纵杆(3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导轨(31)和下导轨(32)滑动连接,除潮隔袋(34)与纵杆(33)可拆卸连接,内墙(11)设置有更换门(111),更换门(111)与内墙(11)和外墙(12)之间的空隙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外墙(12)防潮结构,包括竖直的墙体(1)和水平的底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包括内墙(11)和外墙(12),外墙(12)远离内墙(1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保温层(121)和第一防水层(122),内墙(11)和外墙(12)之间设置有除潮组件(3),除潮组件(3)包括上导轨(31)、下导轨(32)、纵杆(33)和除潮隔袋(34),纵杆(33)竖直设置并设置多个,纵杆(3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导轨(31)和下导轨(32)滑动连接,除潮隔袋(34)与纵杆(33)可拆卸连接,内墙(11)设置有更换门(111),更换门(111)与内墙(11)和外墙(12)之间的空隙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12)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33)在上导管和下导轨(32)之间均匀分布,且纵杆(33)之间连接有环形的链条(3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12)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33)靠近内墙(11)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挂钩(332),除潮隔袋(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环(341),挂环(341)挂设在挂钩(3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12)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潮隔袋(34)内设置有多个第一磁铁(342),纵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真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