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锥阀式观赏鱼喂食器,属于生活器具技术领域。该圆锥阀式观赏鱼喂食器,包括盖子、内筒、内筒底板、外筒、悬杆、轴套、螺杆、配重块、销轴Ⅰ、弯臂、拉线、顶针、圆锥阀、固定环、出料管、环形出料口、隔板、连接块、销轴Ⅱ、弹簧圈、活动夹板和固定夹板。本圆锥阀式观赏鱼喂食器采用一种鱼饥饿时自己给自己投料的方式,解决没人投料,鱼儿被饿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可靠。
A cone valve type ornamental fish fee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锥阀式观赏鱼喂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圆锥阀式观赏鱼喂食器,属于生活器具
技术介绍
很多人喜欢喂养观赏鱼,但有时主人需要离家多日,鱼儿没有喂养,饥肠辘辘,甚是凄凉,甚至有时还会有被饿死的极端情况出现,使人痛心不已。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圆锥阀式观赏鱼喂食器,就是一种鱼饥饿时自己给自己投料喂食,解决没人投料鱼儿被饿坏的问题。本技术简单实用,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圆锥阀式观赏鱼喂食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圆锥阀式观赏鱼喂食器,包括盖子2、内筒3、内筒底板4、外筒5、悬杆6、轴套7、螺杆8、配重块9、销轴Ⅰ10、弯臂11、拉线12、顶针14、圆锥阀15、固定环16、出料管17、环形出料口18、隔板19、连接块20、销轴Ⅱ21、弹簧圈22、活动夹板23和固定夹板24;所述外筒5顶部设有盖子2,外筒5内部设有与外筒5半径相同的内筒3,外筒5底部设有锥形出口,内筒3下部壁面通过隔板19连接锥顶向上的锥形内筒底板4,且内筒3下部壁面与锥形内筒底板4间形成环形出料口18,环形出料口18下落的物料落到锥形出口中;所述锥形出口底部设有出料管17,出料管17底面为锥顶向上的锥面圆锥阀15,圆锥阀15顶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通过顶针14顶住;出料管17外部设有固定环16,固定环16通过对称设置的悬杆6端部铰接设有销轴Ⅰ10,销轴Ⅰ10外部设有轴套7,轴套7底部通过弯臂11连接顶针14底部,轴套7侧面设有螺杆8,螺杆8上设有与螺杆8配合的带螺孔的、圆形的配重块9,顶针14底部通过拉线12设有粒状诱饵物13;所述外筒5上部一侧设有连接块20,连接块20上设置固定夹板24,固定夹板24通过销轴Ⅱ21铰接活动夹板23,固定夹板24和活动夹板23间设有弹簧圈22,构成夹紧固定装置;将夹紧固定装置安装在鱼缸的边板上。所述盖子2顶部设有盖提1。该圆锥阀式观赏鱼喂食器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内筒3装在外筒5内,装好饵料盖上盖子2。将由活动夹板23、固定夹板24、弹簧圈22等构成了夹紧固定装置夹住鱼缸的边板上。调节配重块9,设定对圆锥阀15的压力值。调节拉线12使粒状诱饵物13接触鱼缸的水面。鱼缸中的鱼饥饿时,就会试图含吃粒状诱饵物13,进而拉动顶针14,使圆锥阀15松动而漏下些小饵料。当鱼不叼粒状诱饵物13时,则圆锥阀15在配重块9边重力的作用下,恢复关住出料管17。下次鱼再饥饿时,又叼粒状诱饵物13,放出饵料;不叼时,圆锥阀15又关上。如此反复。这样一次放出的饵料不至于过多,不会撑坏鱼儿,可满足它们长期的食用需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圆锥阀式观赏鱼喂食器采用一种鱼饥饿时自己给自己投料的方式,解决没人投料,鱼儿被饿坏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轴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左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右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三维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内筒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内筒下部四周出口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内筒轴测示意图。图中:1-盖提,2-盖子,3-内筒,4-内筒底板,5-外筒,6-悬杆,7-轴套,8-螺杆,9-配重块,10-销轴Ⅰ,11-弯臂,12-拉线,13-粒状诱饵物,14-顶针,15-圆锥阀,16-固定环,17-出料管,18-环形出料口,19-隔板,20-连接块,21-销轴Ⅱ,22-弹簧圈,23-活动夹板,24-固定夹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9所示,该圆锥阀式观赏鱼喂食器,包括盖子2、内筒3、内筒底板4、外筒5、悬杆6、轴套7、螺杆8、配重块9、销轴Ⅰ10、弯臂11、拉线12、顶针14、圆锥阀15、固定环16、出料管17、环形出料口18、隔板19、连接块20、销轴Ⅱ21、弹簧圈22、活动夹板23和固定夹板24;所述外筒5顶部设有盖子2,外筒5内部设有与外筒5半径相同的内筒3,外筒5底部设有锥形出口,内筒3下部壁面通过隔板19连接锥顶向上的锥形内筒底板4,且内筒3下部壁面与锥形内筒底板4间形成环形出料口18,环形出料口18下落的物料落到锥形出口中;饵料从内筒3下部四周落到外筒5的出料管17中,使出料管17中饵料的积存量基本恒定,保证饵料作用在圆锥阀15的力基本不变,使得出料管17中饵料的堆积及存量保持一定的高度和重量,以便让出料管内的物料与配重块9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即配重块9的重量能使圆锥阀15与出料口18保持密封管内饵料不外泄,而当鱼儿拉动拉线12时,又能使得圆锥阀15打开放出饵料。若不作一些交代,恐怕人们不了解设置内筒的用处。所述锥形出口底部设有出料管17,出料管17底面为锥顶向上的锥面圆锥阀15,圆锥阀15顶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通过顶针14顶住;出料管17外部设有固定环16,固定环16通过对称设置的悬杆6端部铰接设有销轴Ⅰ10,销轴Ⅰ10外部设有轴套7,轴套7底部通过弯臂11连接顶针14底部,轴套7侧面设有螺杆8,螺杆8上设有与螺杆8配合的带螺孔的、圆形的配重块9,顶针14底部通过拉线12设有粒状诱饵物13;所述外筒5上部一侧设有连接块20,连接块20上设置固定夹板24,固定夹板24通过销轴Ⅱ21铰接活动夹板23,固定夹板24和活动夹板23间设有弹簧圈22,构成夹紧固定装置;将夹紧固定装置安装在鱼缸的边板上。其中盖子2顶部设有盖提1。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锥阀式观赏鱼喂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子(2)、内筒(3)、内筒底板(4)、外筒(5)、悬杆(6)、轴套(7)、螺杆(8)、配重块(9)、销轴Ⅰ(10)、弯臂(11)、拉线(12)、顶针(14)、圆锥阀(15)、固定环(16)、出料管(17)、环形出料口(18)、隔板(19)、连接块(20)、销轴Ⅱ(21)、弹簧圈(22)、活动夹板(23)和固定夹板(24);/n所述外筒(5)顶部设有盖子(2),外筒(5)内部设有与外筒(5)半径相同的内筒(3),外筒(5)底部设有锥形出口,内筒(3)下部壁面通过隔板(19)连接锥顶向上的锥形内筒底板(4),且内筒(3)下部壁面与锥形内筒底板(4)间形成环形出料口(18),环形出料口(18)下落的物料落到锥形出口中;/n所述锥形出口底部设有出料管(17),出料管(17)底面为锥顶向上的锥面圆锥阀(15),圆锥阀(15)顶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通过顶针(14)顶住;/n出料管(17)外部设有固定环(16),固定环(16)通过对称设置的悬杆(6)端部铰接设有销轴Ⅰ(10),销轴Ⅰ(10)外部设有轴套(7),轴套(7)底部通过弯臂(11)连接顶针(14)底部,轴套(7)侧面设有螺杆(8),螺杆(8)上设有与螺杆(8)配合的带螺孔的、圆形的配重块(9),顶针(14)底部通过拉线(12)设有粒状诱饵物(13);/n所述外筒(5)上部一侧设有连接块(20),连接块(20)上设置固定夹板(24),固定夹板(24)通过销轴Ⅱ(21)铰接活动夹板(23),固定夹板(24)和活动夹板(23)间设有弹簧圈(22),构成夹紧固定装置;将夹紧固定装置安装在鱼缸的边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锥阀式观赏鱼喂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子(2)、内筒(3)、内筒底板(4)、外筒(5)、悬杆(6)、轴套(7)、螺杆(8)、配重块(9)、销轴Ⅰ(10)、弯臂(11)、拉线(12)、顶针(14)、圆锥阀(15)、固定环(16)、出料管(17)、环形出料口(18)、隔板(19)、连接块(20)、销轴Ⅱ(21)、弹簧圈(22)、活动夹板(23)和固定夹板(24);
所述外筒(5)顶部设有盖子(2),外筒(5)内部设有与外筒(5)半径相同的内筒(3),外筒(5)底部设有锥形出口,内筒(3)下部壁面通过隔板(19)连接锥顶向上的锥形内筒底板(4),且内筒(3)下部壁面与锥形内筒底板(4)间形成环形出料口(18),环形出料口(18)下落的物料落到锥形出口中;
所述锥形出口底部设有出料管(17),出料管(17)底面为锥顶向上的锥面圆锥阀(15),圆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日辉,王孝东,侯克鹏,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