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加强索支撑结构和加强索;所述浮桥的两侧设置了加强索支撑结构。所述加强索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移动撑杆;每个所述桥跨结构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支撑架;一个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一移动撑杆,该支撑架与该移动撑杆构成一支撑架结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连接着所述加强索。结合其它结构或方法,通过加强索连接的支撑结构,改变原有浮桥结构受力形式。浮桥通载时,加强索受拉,牵动周围多节桥节受力下沉,改善了原有浮桥只有一两节桥节受力较大的情况,可有效提高浮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A kind of reinforced cable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floating bridge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浮桥结构
,也涉及浮桥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针对铰接体系浮桥的加强索支撑结构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浮桥结构简单,便于架设,用途广泛。铰接体系浮桥是由多节桥节通过铰连接方式拼组连接而成的一种浮桥形式,相比于常见的连续体系浮桥,其结构较为简单,便于拼组连接,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实际应用中,铰接体系浮桥在荷载作用下,只有临近的两节桥节受力较大,尤其当车辆通过桥节连接处时,桥节的一侧会造成较大的下沉,不仅降低了浮桥的承载能力,还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即在浮桥两侧加上支撑结构,然后用加强索连接,对浮桥进行加固。荷载通过时,通过加强索连接的支撑结构,改变原有浮桥结构受力形式,加强索受拉,牵动周围多节桥节受力下沉,可有效提高浮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进而改善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及其方法,具体如下:一种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包括加强索支撑结构和加强索;所述浮桥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索支撑结构。所述加强索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1、移动撑杆2以及加强索18;每个所述桥跨结构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支撑架1;一个所述支撑架1的内部设置一移动撑杆2,该支撑架1与该移动撑杆2构成一支撑架结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连接着所述加强索18。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连接的所述加强索的数量为两根,该两根加强索交叉连接在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所述两根加强索分别为加强索一和加强索二,所述加强索一的一端和加强索二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一个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2的下部和该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1的上部,所述加强索二的另一端和加强索一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另一个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2的下部和该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1的上部。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2的下部和该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1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上部加强索连接结构10和下部加强索连接结构9,所述上部加强索连接结构10和下部加强索连接结构9均用来套系所述加强索18的端部。所述支撑架1包括垂直交叉固连的横向杆和竖向杆,所述竖向杆为中空结构;所述竖向杆上设置有斜撑7,所述斜撑7上开有连接接孔8,所述连接孔8能够与桥跨结构连接,斜撑可承受拉力和压力,从而增强了支撑架结构的侧向稳定性;所述移动撑杆2的以间隙配合的方式伸入所述中空结构中,所述移动撑杆2的壁面上和所述竖向杆的壁面上均开有贯通式限位孔11。所述加强索18的两端均为套环20,所述套环20用于同上部加强索连接结构10或下部加强索连接结构9套接,所述套环20用U型卡19锁定在所述加强索18的索体上。所述桥跨结构上设置支撑架1的结构为:所述桥跨结构的侧壁的下部通过单双耳销连接结构与所述支撑架1连接;所述桥跨结构的侧壁的上部通过扣环结构与所述支撑架1连接。所述桥跨结构的侧壁的下部通过单双耳销连接结构与所述支撑架1连接中的所述单双耳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该桥跨结构的侧壁的下部上的双耳一5和单耳一6,还包括设置着在所述支撑架1的横向杆的下部的双耳二和单耳二,所述双耳二之间与单耳一一一对应且所述双耳二之间能够与其对应的单耳一相正对,所述双耳一之间与单耳二一一对应且所述双耳一之间能够与其对应的单耳二相正对。所述桥跨结构的侧壁的上部通过扣环结构与所述支撑架1连接中的扣环结构包括:设置在该桥跨结构的侧壁的上部的耳座一4和扣环装置一,设置着在所述支撑架1的横向杆的上部的耳座二和扣环装置二;所述扣环装置一与耳座二一一对应且所述扣环装置一能够与其对应的耳座二相正对,所述耳座一4与所述扣环装置二一一对应且所述耳座一4能够与其对应的所述扣环装置二相正对。所述扣环装置一和所述扣环装置二的结构相同,所述扣环装置一包括扣环3,所述扣环转动连接在基座上,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扣环装置一所在的所述桥跨结构的侧壁的上部。所述扣环上设置有扣环柄15。所述双耳装置一、双耳装置二、双耳装置三和双耳装置四均包括有双耳,所述双耳的两边都开有通孔,所述单耳一、单耳二、单耳一和单耳二的两边都开有通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桥跨结构用铰接的方式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浮桥。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架设过程;步骤2:撤收过程。所述架设过程的方式包括:在每个所述桥跨结构的两侧均放置有一支撑架1,把单耳一伸进双耳二之间、单耳二伸进双耳一之间而对齐后,首先,把插销17透过单耳一的通孔和双耳二的通孔、以及单耳二的通孔和双耳一的通孔中,这样桥跨结构与支撑架1的下部销连接完成;将扣环一套挂在耳座二、扣环二套挂在耳座一上,拨动扣环柄15,桥跨结构与支撑架1的上部扣环连接完成;再将斜撑7与桥跨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以增强支撑架结构的侧向稳定性,桥跨1与支撑架1之间的连接完成;然后,把两根加强索交叉连接在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通过上下调整伸入支撑架1的竖向杆的移动撑杆2,使加强索张紧;最后,用限位销12插入支撑架和移动撑杆上的限位孔11,对移动撑杆2进行限位固定;所述撤收过程的方式包括:按照与所述架设过程相反的顺序进行就完成所述撤收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加强索受拉能力很好,通过在浮桥的桥跨结构两侧加支撑架和加强索对浮桥进行加固,能有效提升浮桥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2.该支撑结构为辅助结构,在某些情况下,为节约时间,可先保证浮桥通载。当需要提高浮桥承载能力时,再安装支撑架和加强索。3.支撑结构的斜撑能够是可折叠的,方便运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架结构的一面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架结构的另一面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斜撑收回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单双耳销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扣环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加强索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对某气囊式浮桥进行加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图7所示,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包括加强索支撑结构;所述浮桥的沿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索支撑结构。车辆通过所述浮桥时,结合加强索支撑结构可有效提高所述浮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所述加强索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1、移动撑杆2以及加强索18;每个所述桥跨结构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支撑架1;一个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可移动连接着一移动撑杆2,该支撑架1与该移动撑杆2构成一支撑架结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连接着所述加强索18。车辆通过所述浮桥时,相邻两个桥跨结构之间的加强索受拉,牵动周围多节桥跨结构受力下沉,可有效提高浮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桥的加强索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索和支撑结构;/n所述浮桥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索支撑结构,并用加强索连接。/n所述加强索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移动撑杆;/n每个所述桥跨结构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支撑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桥的加强索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索和支撑结构;
所述浮桥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索支撑结构,并用加强索连接。
所述加强索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移动撑杆;
每个所述桥跨结构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支撑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一移动撑杆,该支撑架与该移动撑杆构成一支撑架结构;
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连接着所述加强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连接的所述加强索交叉连接在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桥的加强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索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个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的下部和相邻桥节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的下部和该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上部加强索连接结构和下部加强索连接结构,所述上部加强索连接结构和下部加强索连接结构均用来套系所述加强索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垂直交叉固连的横向杆和竖向杆,所述竖向杆为中空结构;所述竖向杆上设置有斜撑,所述斜撑上开有连接接孔,所述连接孔能够与桥跨结构固定连接,从而增强支撑架的侧向稳定性;所述移动撑杆以间隙配合的方式伸入所述中空结构中,所述移动撑杆的壁面上和所述竖向杆的壁面上均开有贯通式限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索的两端均为套环,所述套环用于同上部加强索连接结构或下部加强索连接结构套接,所述套环用U型卡锁定在所述加强索的索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跨结构上设置支撑架的结构为:
所述桥跨结构的侧壁的下部通过单双耳销连接结构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所述桥跨结构的侧壁的上部通过扣环结构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所述桥跨结构的侧壁的下部通过单双耳销连接结构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中的所述单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恒,陈徐均,邵飞,沈海鹏,洪娟,刘俊谊,计淞,谢兴坤,施杰,申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