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1258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00
一种利用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由多节桥节单元拼组而成的浮桥主体,两个相邻的所述桥节单元通过铰结构连接;所述桥节单元沿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支撑结构,通过加强索把所述支撑结构进行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和移动撑杆;每个所述桥节单元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支撑架;一个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一可移动的撑杆,该支撑架与该移动撑杆构成一支撑架结构;同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连接着所述加强索。结合其它结构或方法,车辆通过时,加强索受拉,牵动周围多节桥节受力,可有效提高铰接体系浮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铰接体系浮桥
,也涉及浮桥结构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加强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及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加强索提高铰接体系浮桥性能的结构形式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浮桥是一种用船或浮箱代替桥墩,在水面之上架设的桥梁形式。而浮桥中的铰接体系浮桥通常由多节桥节拼组而成,桥节与桥节之间通过铰连接,其结构简单,架设方便,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由于桥节之间是通过铰结构连接的,连接处不能承受弯矩,故铰接体系浮桥的整体性较差。重载通行时,只有荷载作用的桥节及其相邻的两桥节受力较大,尤其重载作用在桥节连接处时,会造成桥节一侧较大的下沉量,整个桥面呈现出高低起伏的现象,不仅降低了浮桥的承载能力,还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即在浮桥两侧架设支撑架结构,然后用加强索进行连接,加强索具有轻质高强的特性,抗拉能力极好,车辆通过时,加强索受拉,牵动周围多节桥节同时受力下沉,从而改善了原有浮桥只有一两个桥节下沉量较大的情况,使得铰接体系浮桥的整体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其承载能力和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会有所提高。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当车辆荷载作用在桥节连接处时会造成桥节一侧较大的下沉量、整个桥面呈现出高低起伏的现象,其不仅降低了浮桥的承载能力、还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缺陷。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及其使用方法的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利用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由多节桥节单元1拼组而成的浮桥主体,两个相邻的所述桥节单元1通过铰结构连接;所述桥节单元1的沿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支撑结构,通过加强索4把沿所述桥节单元长度方向同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进行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2和移动撑杆3;每个所述桥节单元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支撑架2;一个所述支撑架2的底部可移动连接着一移动撑杆3,该支撑架2与该移动撑杆3构成一支撑架结构;所述桥节单元长度方向同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连接着所述加强索4。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连接的所述加强索4的数量为两根,该两根加强索4交叉连接在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所述两根加强索4分别为加强索一和加强索二,所述加强索一的一端和加强索二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一个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3的下部和该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2的中部,所述加强索二的另一端和加强索一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另一个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3的下部和该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2的中部。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3的下部和该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2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索连接结构一12和索连接结构二11,所述索连接结构一12和索连接结构二11均用来套系所述加强索的端部。所述支撑架2包括垂直交叉固连的横向杆和竖向杆,所述竖向杆为中空结构;所述横向杆和竖向杆之间连接着斜撑,所述移动撑杆3伸入所述中空结构中,所述移动撑杆3的壁面上和所述竖向杆的壁面上均开有贯通式限位孔10。所述桥节单元1上设置支撑架2的结构为:所述桥节单元1的甲板通过耳座销连接结构与所述支撑架2连接。所述耳座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该桥节单元1的甲板的耳座7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上的双耳6和单耳5;所述双耳6和单耳5的总数量与耳座7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所述双耳6的两边都开有通孔,所述单耳开有通孔,所述耳座7也开有通孔;所述双耳6的两边的通孔用于和与之对应的所述耳座的通孔正对;所述单耳5的通孔用于和与之对应的所述耳座的通孔正对。所述耳座销连接结构还包括:销子8和带有尖头部的保险卡9;所述销子8的端部开有孔洞,所述保险卡9的尖头部能够插入该孔洞中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销子8脱落。所述利用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每个所述桥节单元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放置有一支撑架2,把所述双耳6的两边的通孔和与之对应的所述耳座的通孔正对、以及所述单耳5的两边的通孔和与之对应的所述耳座的通孔正对后,首先,把销子8透过所述双耳6的两边的通孔和与之对应的所述耳座的通孔、以及单耳5的通孔和与之对应的所述耳座的通孔,然后用保险卡9的尖头部插入所述销子8孔洞中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销子8脱落,这样桥节单元1与支撑架2的销连接完成;随后,把两根加强索4交叉连接在所述桥节单元长度方向同侧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所述两根加强索4分别为加强索一和加强索二,所述加强索一的一端和加强索二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一个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3的下部和该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2的中部,所述加强索二的另一端和加强索一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另一个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3的下部和该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2的中部。这样就形成了交叉连接结构,可更有效提高铰接体系浮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通过上下调整伸入支撑架2的竖向杆的移动撑杆3,使加强索4张紧;最后,用销结构插入支撑架和移动撑杆上的限位孔10,对移动撑杆3进行限位固定,这样支撑结构设置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利用加强索和支撑架结构对铰接体系浮桥进行加固后,浮桥的整体性得到了有效增强,浮桥的承载能力变大,行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也有所改善;2.对于桥节连接处受损的浮桥,通过架设该结构对浮桥进行加固,也可优化浮桥结构受力,延长浮桥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利用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两节桥节单元的主视图;图3是桥节单元示意图;图4是支撑架结构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图4所示,利用加强索的铰接体系浮桥,包括由多节桥节单元1拼组而成的浮桥主体,两个相邻的所述桥节单元1通过铰结构连接;所述桥节单元1的沿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支撑结构,通过加强索4把所述支撑结构进行连接。车辆通过所述铰接体系浮桥时,结合支撑结构可有效提高所述铰接体系浮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2和移动撑杆3;每个所述桥节单元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支撑架2;一个所述支撑架2的底部可移动连接着一移动撑杆3,该支撑架2与该移动撑杆3构成一支撑架结构;沿桥节单元长度方向同侧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连接着所述加强索4。车辆通过所述铰接体系浮桥时,相邻两个桥节单元之间的加强索受拉,牵动周围多节桥节单元受力,可有效提高铰接体系浮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连接的所述加强索4的数量为两根,该两根加强索4交叉连接在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所述两根加强索4分别为加强索一和加强索二,所述加强索一的一端和加强索二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一个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3的下部和该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2的中部,所述加强索二的另一端和加强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节桥节单元拼组而成的浮桥主体,两个相邻的所述桥节单元通过铰结构连接;/n所述桥节单元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支撑结构,通过加强索把所述相邻桥节同侧的所述支撑结构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节桥节单元拼组而成的浮桥主体,两个相邻的所述桥节单元通过铰结构连接;
所述桥节单元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支撑结构,通过加强索把所述相邻桥节同侧的所述支撑结构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移动撑杆;
每个所述桥节单元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支撑架;
一个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了一可移动撑杆,该支撑架与该移动撑杆构成一支撑架结构;
同侧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连接着所述加强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桥节单元的沿长度方向同侧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连接的所述加强索的数量为两根,该两根加强索交叉连接在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结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加强索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加强索分别为加强索一和加强索二,所述加强索一的一端和加强索二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一个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的下部和该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的中部,所述加强索二的另一端和加强索一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另一个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的下部和该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加强索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结构的移动撑杆的下部和该支撑架结构的支撑架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索连接结构一和索连接结构二,所述索连接结构一和索连接结构二均用来套系所述加强索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索加强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垂直交叉固连的横向杆和竖向杆,所述竖向杆为中空结构;所述横向杆和竖向杆之间连接着斜撑,所述移动撑杆伸入所述中空结构中,所述移动撑杆的壁面上和所述竖向杆的壁面上均开有贯通式限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加强索的铰接体系浮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节单元上设置支撑架的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徐均黄恒刘俊谊沈海鹏程建生陈启飞洪娟焦经纬计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