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辽宁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苔藓增加建筑绿化面积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207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苔藓增加建筑绿化面积的结构,包括与建筑表面固定连接的复合型载体、复合型载体端面上覆盖有植被层;所述的复合型载体由里层结构、外层结构、集水槽、吸水结构和营养液盛放装置组成,集水槽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水结构和营养液盛放装置,左右两相对侧面分别设有里层结构和外层结构。在建筑体表面设置植被层,增大绿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

Using bryophytes to increase the structure of building green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苔藓增加建筑绿化面积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苔藓增加建筑绿化面积的结构,属于绿化环保装置

技术介绍
虽然现如今城市的建筑快速发展,但城市绿化率却在逐渐下降,直接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和各种污染问题的加剧,特别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加速了空气质量恶化。发展垂直绿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传统绿化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绿化需求,且相对于传统绿化来说更加经济。受中国人多地少、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现状影响,高楼林立已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状况,由于建筑占地面积已属紧张,想要在短期内直接增加绿化面积基本难以实现,发展垂直绿化是必然选择。为缓解交通拥挤,城市中建起大量高架桥,其承重柱占据很大面积,本项目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建筑外表面提高垂直绿化面积。垂直绿化是区别于土地绿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选择适当的植物和载体,使其可以在垂直空间上生存,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绿化面积,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汽车尾气和有害气体,缓解城市建设用地与传统城市园林绿化方式之间的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苔藓增加建筑绿化面积的结构,在建筑体表面设置植被层,增大绿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苔藓增加建筑绿化面积的结构,包括与建筑表面固定连接的复合型载体、复合型载体端面上覆盖有植被层;所述的复合型载体由里层结构、外层结构、集水槽、吸水结构和营养液盛放装置组成,集水槽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水结构和营养液盛放装置,左右两相对侧面分别设有里层结构和外层结构。所述的吸水结构为海绵砖。收集到的雨水通过海绵砖下渗至集水槽,能防止集水槽内水分散失。所述的里层结构为泡沫砖。所述的外层结构由吸水海绵、土壤和植被层组成,吸水海绵纵向分布有若干层,相邻两层间均填充有土壤,外层结构向外一侧覆盖有植被层。填充于载体外层内土壤:土壤填充于载体外层内,以便种植苔藓植物。由于苔藓植物的假根主要起支持作用,为了更好地吸收养分,土壤不宜过厚;覆于载体的苔藓层:苔藓,最原始氧气的转化者,空间占有小,生命力顽强。所述的营养液盛放装置为凸字型,由底座与植物营养液放置盒一体连接,植物营养液放置盒上端面设有若干个释放口。降雨的时候雨水可以通过吸水结构集于集水槽内,通过集水槽使水被吸水海绵统分吸收;旱季浇水时也可以通过集水槽实现水体流动。所述的底座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贯穿底座下端面。所述的植被层为苔藓层或以苔藓层为底,在其上种植阔叶植株。所述的里层结构和外层结构上端面均为斜面,两斜面呈广口状。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为:1、使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建筑外表面绿化面积增加,既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又不格外消耗建筑占地面积。2、利用苔藓喜阴、潮湿环境的特点,和建筑外表面的特殊地形结合。3、集水槽收集雨水灌溉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劳动成本,又缓解了雨水直接流入路面导致的城市水淹问题。4、大多数苔藓植物喜酸性土壤。利用雨水的酸性来创造适宜苔藓生长的环境。5、苔藓可以作为控制污染的指示植物,其会对酸碱度的变化产生反应,能监测大气的污染情况。6、苔藓对于汽车尾气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湿度。7、泡沫砖属于不燃材料,无毒、环保、节能、低碳、材质稳定,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新型材料。其具有保温、隔音、防火的优质性能,抗压能力强,不开裂,使用年限甚至高于建筑物。最大的优点是轻质,减轻建筑物的负荷。8、本装置为以泡沫砖为基础的复合型载体装置,由于泡沫砖属多孔材料,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从而使其对震动冲击载荷有良好的吸收分散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复合型载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营养液盛放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外层结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利用苔藓增加建筑绿化面积的结构,包括与建筑表面固定连接的复合型载体1、复合型载体1端面上覆盖有植被层2;所述的复合型载体1由里层结构1-1、外层结构1-2、集水槽1-3、吸水结构1-4和营养液盛放装置1-5组成,集水槽1-3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水结构1-4和营养液盛放装置1-5,左右两相对侧面分别设有里层结构1-1和外层结构1-2。所述的吸水结构1-4为海绵砖。所述的里层结构1-1为泡沫砖。所述的外层结构1-2由吸水海绵1-2-1和土壤1-2-2组成,吸水海绵1-2-1纵向分布有若干层,相邻两层间均填充有土壤1-2-2,外层结构1-2向外一侧覆盖有植被层2。所述的营养液盛放装置1-5为凸字型,由底座1-5-2与植物营养液放置盒1-5-3一体连接,植物营养液放置盒1-5-3上端面设有若干个释放口1-5-1。植物营养液在蒸发过程中通过若干个释放口1-5-1释放给植被,对植被进行营养供给。所述的底座1-5-2设有排水口1-5-4,排水口1-5-4贯穿底座1-5-2下端面。所述的植被层2为苔藓层或以苔藓层为底,在其上种植阔叶植株。所述的里层结构1-1和外层结构1-2上端面均为斜面,两斜面呈广口状。营养液盛放装置中的植物营养液其原料组成按组分为:稀释剂:大约80份;酵素菌:大约5份;红糖:大约5份;米脂:大约4份;黑糖:大约3份;硅油:大约2份;柠檬酸:大约1份;磷酸二氢钾:大约1份;均匀剂:大约1份;抗氧化剂:大约1份。上述的数字为总量的比例份数,可按照比例配置植物营养液,该营养液营养丰富,而且便于植物的吸收,而且不会对植物造成伤害,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质量较优,既环保又省钱。实施例一:作用在高架桥支柱端面,将装置整体通过螺栓或螺钉等固定结构,将复合型载体结构整体固定连接在高架桥支柱上,垂直铺设在所有高架桥支柱上,使其可以在垂直空间上生存,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绿化面积,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汽车尾气和有害气体,缓解城市建设用地与传统城市园林绿化方式之间的矛盾,在汽车与高架桥发生碰撞时,本装置可起到缓冲作用,有效降低汽车对高架桥墙体的损坏,降低事故危害。实施例二:作用在楼房建筑屋顶时,使用带排水口结构的增加建筑绿化面积的结构,排水口位置与楼房建筑屋顶排水装置位置对应,雨水通过排水口将水引向房屋原有排水装置,将雨水引至地面,铺设方式同实施例一。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垂直”、“上”、“下”、“一侧端”、“一端”、“上端”、“水平”、“上方”、“下方”、“竖直”、“中部”、“下端”、“另一端”、“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苔藓增加建筑绿化面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建筑表面固定连接的复合型载体(1)、复合型载体(1)端面上覆盖有植被层(2);所述的复合型载体(1)由里层结构(1-1)、外层结构(1-2)、集水槽(1-3)、吸水结构(1-4)和营养液盛放装置(1-5)组成,集水槽(1-3)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水结构(1-4)和营养液盛放装置(1-5),左右两相对侧面分别设有里层结构(1-1)和外层结构(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苔藓增加建筑绿化面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建筑表面固定连接的复合型载体(1)、复合型载体(1)端面上覆盖有植被层(2);所述的复合型载体(1)由里层结构(1-1)、外层结构(1-2)、集水槽(1-3)、吸水结构(1-4)和营养液盛放装置(1-5)组成,集水槽(1-3)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水结构(1-4)和营养液盛放装置(1-5),左右两相对侧面分别设有里层结构(1-1)和外层结构(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苔藓增加建筑绿化面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结构(1-4)为海绵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苔藓增加建筑绿化面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里层结构(1-1)为泡沫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苔藓增加建筑绿化面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结构(1-2)由吸水海绵(1-2-1)和土壤(1-2-2)组成,吸水海绵(1-2-1)纵向分布有若干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蕾黄清刘强包红旭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