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除湿干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103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除湿干化系统,热回收单元入口通过一次回风管路与干燥房出口连接,用于将一次回风管路中的空气进行换热预冷处理;冷冻除湿单元入口与热回收单元出口连接,用于进行一次除湿冷却处理;转轮除湿单元吸湿区入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冷冻除湿单元出口连接,用于二次除湿处理;转轮除湿单元再生区入口与再生风管路连接,出口与再生风排风管路连接,用于干燥再生区;调温单元入口通过连接管路分别与冷冻除湿单元出口和转轮除湿单元吸湿区出口连接、二次回风管路与干燥房出口连接,用于除湿后和二次回风管路中的空气混合进行升温,并将高温空气通过连接管路送入所述干燥房,解决了除湿过程不稳定,低湿处理效率低,适应性调节问题。

A sludge dehumidification and dry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除湿干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泥除湿干化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的污泥量(干重)约为900万吨左右,而且正以大于10%的年增长率增加。我国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重水轻泥”的现象,使得我国污水处理快速发展,而污泥处理严重滞后,污泥处理处置缺口巨大。此外,城市的土地资源愈发紧张,传统处置法愈发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污泥量的处置要求。因此,污泥减量化、资源化、稳定化处置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传统的污泥处置工艺有混合填埋、干化焚烧、土地利用、堆肥等。由于污泥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较高,堆肥及土地利用往往难以达到要求;混合填埋存在着污泥未资源化、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干化焚烧存在着能耗高、成本高的问题。城市污泥高含水率成为最终资源化处置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传统污泥处理工艺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涌现了更为先进的污泥除湿干化处理技术,包括热泵除湿干燥、微波除湿干燥技术、超声波技术、种植植物干燥等等,但是这些污泥除湿干化技术仍然存在除湿过程不稳定,低湿处理效率低,适应性调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污泥除湿干化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污泥除湿过程不稳定,低湿处理效率低,适应性调节等问题,保证污泥干化的稳定性,高效性和适应性。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除湿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房、热回收单元、冷冻除湿单元、转轮除湿单元和调温单元,所述热回收单元入口通过一次回风管路与所述干燥房出口连接,用于将一次回风管路中的空气进行换热预冷处理;所述冷冻除湿单元入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热回收单元出口连接,用于将热回收单元进行换热预冷处理后的空气进行一次除湿冷却处理;所述转轮除湿单元分为吸湿区和再生区,所述再生区通过转动除湿处理后的吸湿区所得,所述再生区经干燥处理后转动成为所述吸湿区,所述吸湿区入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冷冻除湿单元出口连接,用于对除湿冷却处理后的空气进行二次除湿处理;所述再生区入口与再生风管路连接,出口与再生风排放管路连接,用于利用再生风管路送入的再生用空气干燥所述再生区;所述调温单元入口通过连接管路分别与所述冷冻除湿单元出口和所述转轮除湿单元吸湿区出口连接、并通过二次回风管路与所述干燥房出口连接,用于将经冷冻除湿单元或者吸湿区处理后的空气和二次回风管路中的空气混合后进行升温处理,并将升温处理后的高温空气通过连接管路送入所述干燥房。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污泥除湿干化系统将循环高温干燥空气由下向上垂直穿过干燥房,在干燥房内热质交换后将携带的高湿空气通过一次回风管路进入热回收单元,在热回收单元中进行换热预冷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空气通过连接管路送入冷冻除湿单元,冷冻除湿单元对高湿空气进行一次除湿冷却处理,之后通过连接管路进入转轮除湿单元,在转轮除湿单元吸湿区中进行二次除湿处理,并将除湿处理后的空气送入调温单元,其中,转轮除湿单元连续的除湿再生过程为:转轮分为吸湿区和再生区,当高湿空气通过吸湿区时,吸湿区中的除湿剂吸收系统中的水分,将干燥的空气送入调温单元,同时除湿转轮以缓慢的速度旋转,将除湿处理后的吸湿区转动到再生区,再生用空气通过再生区将吸附的水分吸收后排到室外,转轮除湿单元恢复除湿能力。除湿处理后的空气和二次回风管路中的空气在调温单元中进行混合升温处理,得到所需的循环高温干燥空气,再次进入干燥房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如此不断循环,直至污泥被干燥到设定的干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干化目标含水率的不同,除湿的步骤有所不同,当干化目标含水率在40%以上时,对高湿空气只进行冷冻除湿单元的一次除湿冷却处理;当干化目标含水率在20%以下时,对高湿空气进行一次除湿冷却处理和二次除湿处理。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热回收、二次回风调温、调湿技术保证污泥干化的稳定性,高效性和适应性,其中采用热回收技术,通过利用免费自然空气资源来实现换热预冷,降低系统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二次回风调温技术,根据不同污泥干化含水率的需求,利用二次混合对污泥干燥过程进行调温控制,降低触底能耗;采用调湿技术,通过连续重复的吸湿再生动作,源源不断提供干燥空气的能力,可实现大工业用电的移峰填谷,降低干化成本。进一步地,所述热回收单元包括热交换器、新风管路和排风管路,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通过一次回风管路与所述干燥房出口连接,其出口通过连接管路与调湿单元的入口连接,用于对所述一次回风管路中的空气进行换热预冷处理;所述新风管路用于将室外自然空气送入所述热交换器;所述排风管路用于排出所述热交换器进行换热预冷处理后的空气。从干燥房出来的高湿空气通过一次回风管路进入热交换器中,高湿空气在热交换器中与室外新风管路送入的新风进行换热预冷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空气通过排风管路排出,进入除湿单元中。热回收单元采用室外新风管路,用于将免费的自然空气资源送入热交换器中进行换热预冷处理,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能耗和成本,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地,所述干燥房内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并传输污泥的污泥传输层。所述干燥房内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污泥传输层,污泥传输层上放置有待除湿干化的污泥。采用污泥传输层增大污泥与高温干燥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除湿干化的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干燥房还包括污泥传输网带架,所述污泥传输层上下排布于所述污泥传输网带架上,相邻的污泥传输层传输方向相反。污泥传输网带架用于支撑污泥传输层,污泥传输层上下排布于污泥传输网带架上,将污泥传输层有序地排列开,相邻的污泥传输层方向相反,增大空气与污泥传输层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系统的除湿干化。进一步地,所述干燥房的底部还包括地板送风口,所述地板送风口与所述调温单元出口相连通;所述干燥房的顶部还包括回风过滤口,所述回风过滤口与所述热回收单元的入口相连通。干燥房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地板送风口和回风过滤口,经除湿干化处理后的循环高温干燥空气经地板送风口进入干燥房,干燥房内的污泥传输层与地板送风口有一定的空间,高湿干燥空气由下向上流通与污泥进行热质交换,热质交换后形成高湿空气从干燥房顶部的回风过滤口排出,进行下一次的循环。进一步地,所述再生风管路与再生区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滤器和加热装置,所述再生用空气通过再生风管路依次进入第一过滤器过滤和加热装置加热,用于生成温风干燥再生区。再生用空气经过第一过滤器过滤和加热装置加热后形成高温空气,高温空气经过再生区后使转轮中的水分蒸发,将处理后形成的湿空气排到室外,恢复转轮除湿单元的除湿能力。进一步地,所述再生区与再生风排放管路之间连接有排风机,用于加快再生风排出,所述排风机采用耐高温材质制得。为了满足再生风的温度要求,因此排风机需采用耐高温材质。进一步地,所述干燥房出口和所述热回收单元入口之间连接有第二过滤器和回风管路,所述第二过滤器入口通过回风管路与所述干燥房出口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除湿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房、热回收单元、冷冻除湿单元、转轮除湿单元和调温单元,/n所述热回收单元入口通过一次回风管路与所述干燥房出口连接,用于将一次回风管路中的空气进行换热预冷处理;/n所述冷冻除湿单元入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热回收单元出口连接,用于将热回收单元进行换热预冷处理后的空气进行一次除湿冷却处理;/n所述转轮除湿单元分为吸湿区和再生区,所述再生区通过转动除湿处理后的吸湿区所得,所述再生区经干燥处理后转动成为所述吸湿区,所述吸湿区入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冷冻除湿单元出口连接,用于对除湿冷却处理后的空气进行二次除湿处理;所述再生区入口与再生风管路连接,出口与再生风排放管路连接,用于利用再生风管路送入的再生用空气干燥所述再生区;/n所述调温单元入口通过连接管路分别与所述冷冻除湿单元出口和所述转轮除湿单元吸湿区出口连接、并通过二次回风管路与所述干燥房出口连接,用于将经冷冻除湿单元或者吸湿区处理后的空气和二次回风管路中的空气混合后进行升温处理,并将升温处理后的高温空气通过连接管路送入所述干燥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除湿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房、热回收单元、冷冻除湿单元、转轮除湿单元和调温单元,
所述热回收单元入口通过一次回风管路与所述干燥房出口连接,用于将一次回风管路中的空气进行换热预冷处理;
所述冷冻除湿单元入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热回收单元出口连接,用于将热回收单元进行换热预冷处理后的空气进行一次除湿冷却处理;
所述转轮除湿单元分为吸湿区和再生区,所述再生区通过转动除湿处理后的吸湿区所得,所述再生区经干燥处理后转动成为所述吸湿区,所述吸湿区入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冷冻除湿单元出口连接,用于对除湿冷却处理后的空气进行二次除湿处理;所述再生区入口与再生风管路连接,出口与再生风排放管路连接,用于利用再生风管路送入的再生用空气干燥所述再生区;
所述调温单元入口通过连接管路分别与所述冷冻除湿单元出口和所述转轮除湿单元吸湿区出口连接、并通过二次回风管路与所述干燥房出口连接,用于将经冷冻除湿单元或者吸湿区处理后的空气和二次回风管路中的空气混合后进行升温处理,并将升温处理后的高温空气通过连接管路送入所述干燥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除湿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单元包括热交换器、新风管路和排风管路,
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通过一次回风管路与所述干燥房出口连接,其出口通过连接管路与调湿单元的入口连接,用于对所述一次回风管路中的空气进行换热预冷处理;
所述新风管路用于将室外自然空气送入所述热交换器;
所述排风管路用于排出所述热交换器进行换热预冷处理后的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媛媛张学伟陈华黄浩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