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0881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百叶窗、第二百叶窗、第三百叶窗、第四百叶窗、驱动电机、连杆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的第一百叶窗、第二百叶窗、第三百叶窗和第四百叶窗分别设置在机盖上的四个排气口上,用来调节向室内空间排放冷气的角度;所述的驱动电机至少有三个,分别通过传动机构和连杆机构向第一百叶窗、第二百叶窗、第三百叶窗和第四百叶窗提供旋转驱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调节简便,可根据房间的具体情况灵活设置空调器使其采用二向、三向或四向排气方式排放冷气,从而使室内空间迅速达到预定温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空调器是一种用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家用电器,空调器可分为一体型空调器和分离型空调器两种类型,分离型空调器包括独立设置的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一体型空调器则将传统意义的室内机与室外机设置在同一机壳内。对于分离型空调器,室内机设置在房间天花板上的空调器叫做吸顶式空调器。吸顶式空调器的室内机设置在房间的天花板上,由于天花板附件是房间内部空间中使用频率较低,所以与壁挂式或柜式空调器相比,受室内空间的限制较少。另外,由于吸顶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冷气侍从天花板自上而下排出,所以冷气的扩散速度较快,可迅速使室内空间迅速达到预定温度。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已有的吸顶式空调器的室内机1设置在房间的天花板上,所述的室内机1包括下部开口的机壳3、设置在机壳开口处的机盖5、设置在机壳3内的涡轮风扇7、用来驱动涡轮风扇7的风扇电机9和设置在风扇电机周围的热交换器11、设置在热交换器下面的冷凝水接水槽13。所述的风扇电机9的电机轴9a与涡轮风扇7的转轴相连接;所述的涡轮风扇7是圆心风扇的一种,涡轮风扇7运行时,沿轴向吸入空气,并将空气沿风扇外圆周的切线方向排出。所述的涡轮风扇7的周围设置有热交换器11,热交换器11的下面设置有用来收集从热交换器上滴落下来的冷凝水的冷凝水接水槽13。所述的机盖5的中央部位形成有用来吸入室内空气的吸气口5a,而在其四周边缘处分别形成有一个用来将热交换器6产生的冷气排入室内的排气口5b。所述的机盖5上的排气口5b上分别设置有用来调节排气方向的百叶窗15,百叶窗15的两端分别且还设有设置有连杆机构19,驱动电机17通过连杆机构19来调节百叶窗15的方向。所述的驱动电机17可驱动四个连杆机构19任何一个。所述的驱动电机17与各个连杆机构19之间分别设置有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下面对上述已有的吸顶式空调器的室内机1的工作过程加以说明吸顶式空调器以致冷模式启动后,风扇电机9开始旋转并驱动与其相连接的涡轮风扇7旋转,涡轮风扇9将室内空气从机盖5上的吸气口5a吸入空调器机壳3,被吸入的空气沿涡轮风扇7的外圆周的切线方向排向热交换器11,排向热交换器11的空气经过热交换后变成低温冷气,低温冷气通过机盖5四周边缘处的排气口5b排放到室内。但是,上述已有的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调节装置具有以下缺点所述的风扇电机9旋转时,带动与之相连接的传动机构19转达,传动机构19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百叶窗15转动。值得指出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四个百叶窗15在各个传动机构19的驱动下同时整体转动,来调节冷气的排出方向的。如果安装空调器的房间为 形,俗称刀把型房间,而且空调器的室内机安装在房间天花板上的拐角处或者靠近一面墙壁,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调节装置的缺点就体现出来了。这是因为,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调节装置用一个风扇电机9对四个百叶窗15同时整体调节,如果空调器的室内机1安装在房间天花板上的拐角处或者靠近一面墙壁,则与墙壁相邻的排气口5b的百叶窗15排出的冷气吹向墙壁,不能直接向室内空间进行有效的冷气供应。即使空调器的室内机1没有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拐角处或者靠近一面墙壁,而是安装在天花板的中央位置,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调节装置也不能向室内空间进行有效的冷气供应。因为绝大多数房间都不是正方形结构,而是长方体形状,由于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调节装置不能有选择地某个调节排气口5b的排气量,致使房间长度和宽度方向的排气口5b的排气量相同,所以不能满足长度方向的冷气供应量应大于宽度方向的冷气供应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已有的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调节装置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任意设定个、各排气口的排气方向和排气量的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调节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百叶窗、第二百叶窗、第三百叶窗、第四百叶窗、驱动电机、连杆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的第一百叶窗、第二百叶窗、第三百叶窗和第四百叶窗分别设置在机盖上的四个排气口上,用来调节向室内空间排放冷气的角度;所述的驱动电机至少有三个,分别通过传动机构和连杆机构向第一百叶窗、第二百叶窗、第三百叶窗和第四百叶窗提供旋转驱动力。所述的驱动电机为三个分别是第一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和第四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分别通过传动机构和连杆机构向第一百叶窗和第二百叶窗提供旋转驱动力,而第三驱动电机和第四驱动电机分别通过传动机构和连杆机构独立地向第三百叶窗和第四百叶窗提供旋转驱动力。所述的驱动电机为四个分别是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和第四驱动电机;所述的第一百叶窗、第二百叶窗、第三百叶窗和第四百叶窗分别设置在机盖上的四个排气口上,用来调节向室内空间排放冷气的角度;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和第四驱动电机分别通过传动机构和连杆机构向第一百叶窗、第二百叶窗、第三百叶窗和第四百叶窗提供旋转驱动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调节简便,可根据房间的具体情况灵活设置空调器使其采用二向、三向或四向排气方式排放冷气,从而使室内空间迅速达到预定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已有的吸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已有的吸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已有的吸顶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正向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送风调节装置实施方式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送风调节装置实施方式1的正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送风调节装置实施方式1的第一种送风方式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送风调节装置实施方式1的第二种送风方式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送风调节装置实施方式1的第三种送风方式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送风调节装置实施方式1的第四种送风方式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送风调节装置实施方式2的送风方式示意图。图中5a吸气口 5b排气口115a第一百叶窗 115b第二百叶窗115c第三百叶窗 115d第四百叶窗117a第一驱动电机 117b第二驱动电机117a第三驱动电机 117d第四驱动电机119连杆机构 121传动机构实施方式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1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方式1如图4和图5所示,带有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送风调节装置的吸顶式空调器包括设置在天花板上且下部开口的机壳3、设置在机壳3内部的热交换循环系统和设置在机壳3下部开口处的机盖5;所述的机壳3形成了空调器室内机101的本体;所述的机盖5的中央部位形成有吸气口5a,室内空气在涡轮风扇7产生的吸力作用下从吸气口5a吸入室内机101,吸气口5a的四周分别形成有排气口5b,用来向室内空间排出经过热交换产生的冷气。本专利技术吸顶式空调器送风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百叶窗115a、第二百叶窗115b、第三百叶窗115c、第四百叶窗115d、驱动电机117、连杆机构119和传动机构121;所述的第一百叶窗115a、第二百叶窗115b、第三百叶窗115c和第四百叶窗115d分别设置在机盖5上的四个排气口5b上,用来调节向室内空间排放冷气的角度;所述的电机117至少有三个,分别通过传动机构12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百叶窗(115a)、第二百叶窗(115b)、第三百叶窗(115c)、第四百叶窗(115d)、驱动电机(117)、连杆机构(119)和传动机构(121);所述的第一百叶窗(115a)、第二百叶窗(115b)、第三百叶窗(115c)和第四百叶窗(115d)分别设置在机盖(5)上的四个排气口(5b)上,用来调节向室内空间排放冷气的角度;所述的电机(117)至少有三个,分别通过传动机构(121)和连杆机构(119)向第一百叶窗(115a)、第二百叶窗(115b)、第三百叶窗(115c)和第四百叶窗(115d)提供旋转驱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峻模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