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东城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按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729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2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按摩器,包括顶板、底板和按摩组件,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按摩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按摩升降机构、传动机构和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传动机构从而带动所述按摩升降机构运动,所述按摩升降机构包括传动部、第一旋转部、第二旋转部和按摩部,所述传动部和所述第一旋转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部和所述按摩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部设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旋转部设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均设有凸起部和凹陷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陷部抵接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按摩器为实现按摩部位运动的效果导致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

A new type of massa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按摩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健养生理疗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按摩器。
技术介绍
按摩器是根据物理学,仿生学,生物电学、中医学以及多年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出的新一代理疗保健器材。按摩器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颈部、肩部、背部、腰部、腹部、脑部、腿部、足部、胸部和眼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是脚底按摩器。脚底按摩器通常是将不同性质的磁石镶嵌与某平面板上,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从而对人体的脚部进行自然的凹凸按摩和物理放射的按摩效果,该凹凸不平的表面(即按摩部位)通常是固定设置的,需要消费者人为的移动足部产生按摩效果。市场上也还有驱动凹凸不平的表面(按摩部位)运动的按摩器产品,但是实现该效果的结构过于复杂,生产成本过高,且容易损坏,不易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按摩器为实现按摩部位运动的效果导致结构过于复杂以及不易维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按摩器。一种新型按摩器,包括顶板、底板和按摩组件,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按摩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按摩升降机构、传动机构和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传动机构从而带动所述按摩升降机构运动,所述按摩升降机构包括传动部、第一旋转部、第二旋转部和按摩部,所述传动部和所述第一旋转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部和所述按摩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部设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旋转部设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均设有凸起部和凹陷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陷部抵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陷部均为倾斜面。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中部凸起的非圆锥形曲面,所述凹陷部位中部凹进的非圆锥形曲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旋转部和所述按摩部之间设有迷宫密封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旋转部上设有旋转限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用于放置所述电机组件,所述第二安装区域设有若干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顶板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按摩部贯穿所述通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内表面设有第三安装区域和第四安装区域,所述第三安装区域用于放置所述电机组件,所述第四安装区域设有若干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凹槽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电机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和所述传动部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三传动机构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和所述传动部均为齿轮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表面设有硅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按摩器,顶板和底板可拆卸连接,构成一个容纳空间,用于放置按摩组件。按摩组件由若干个按摩升降机构、传动机构和电机组件组成,电机组件驱动传动机构从而带动按摩升降机构的传动部和第一旋转部进行旋转运动。由于第一旋转部的凸起部和第二旋转部的凹陷部配合以及旋转限位结构和第一限位结构的配合,第一旋转部旋转运动时即可带动第二旋转部和按摩部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按摩部贯穿顶板上的通孔从而伸出顶板,使用者踩在顶板上时即可以享受上下运动的按摩部的按摩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按摩器壳体内设置简单的电机组件、传动机构和按摩组件,即可达到按摩部位上下运动的按摩效果,内部结构简单;且顶板和底板可拆卸连接,直接打开顶板和底板即可看到按摩组件,方便使用者或者维修人员维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顶板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底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按摩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和按摩升降机构的第一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和按摩升降机构的第二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按摩升降机构的第一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按摩升降机构的第二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顶板;101、第一安装区域;102、第二安装区域;1021、第一凹槽结构;1022、第一限位结构;2、喷淋管;201、第三安装区域;202、第四安装区域;2021、第一凸起结构;2022、第二凹槽结构;3、按摩组件;3011、第一传动机构;3012、第二传动机构;3013、第三传动机构;302、按摩升降机构;3021、传动部;3022、第一旋转部;3023、第二旋转部;30231、旋转限位结构;30232、迷宫密封凹槽;3024、按摩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新型按摩器包括顶板1、底板2和按摩组件3。顶板1和底板2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按摩组件3设置在顶板2和底板3之间。具体的设置方式为:顶板1和底板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按摩组件3。由于顶板1和底板2形成的壳体结构可随时拆卸,因此需要对内部的按摩组件3进行保养或者维修操作时,直接打开顶板1和底板2形成的壳体结构即可,操作极其方便。顶板1的上表面设有硅胶,硅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封堵按摩升降机构302和顶板1上的通孔之间缝隙,防止水等液体进入壳体内部,从而起到密封作用;另一方面硅胶材质的柔软度是为了提升用户的触碰快感。参见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顶板1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安装区域101和第二安装区域102,第一安装区域101用于放置电机组件,第二安装区域102用于容纳按摩升降机构302。第一安装区域101设有圆弧形凹槽,里面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隔板结构,电机组件的一部分侧表面和圆弧形凹槽里的隔板结构相抵接,从而将电机组件固定在顶板1的第一安装区域101内。第二安装区域102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结构1021,该第一凹槽结构1021用于容纳按摩升降机构302。第一凹槽结构1021内设有第一限位结构1022,第一限位结构1022用于和旋转限位结构30231配合,保证按摩升降机构302仅能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顶板1设有若干通孔(图中未标出),通孔的具体设置位置为第一凹槽结构1021的中部,第一凹槽结构1021容纳住按摩升降机构302时,按摩升降机构302中的按摩部3024可贯穿该通孔并上下运动。参见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底板2的内表面设有第三安装区域201和第四安装区域202,第三安装区域2012用于放置电机组件,第四安装区域202用于容纳传动机构。第一安装区域101设有圆弧形凹槽,电机组件的一部分侧表面直接和圆弧形凹槽表面相抵接,从而将电机组件固定在底板的第三安装区域201内。第四安装区域202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结构2022和第一凸起结构2021,第一凸起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按摩器,包括顶板、底板和按摩组件,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按摩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按摩升降机构、传动机构和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传动机构从而带动所述按摩升降机构运动,所述按摩升降机构包括传动部、第一旋转部、第二旋转部和按摩部,所述传动部和所述第一旋转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部和所述按摩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部设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旋转部设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均设有凸起部和凹陷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陷部抵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按摩器,包括顶板、底板和按摩组件,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按摩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按摩升降机构、传动机构和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传动机构从而带动所述按摩升降机构运动,所述按摩升降机构包括传动部、第一旋转部、第二旋转部和按摩部,所述传动部和所述第一旋转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部和所述按摩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部设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旋转部设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均设有凸起部和凹陷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陷部抵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陷部均为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中部凸起的非圆锥形曲面,所述凹陷部位中部凹进的非圆锥形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部和所述按摩部之间设有迷宫密封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部上设有旋转限位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东城
申请(专利权)人:何东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