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世莲专利>正文

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9830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包括底板和弹簧测力计,底板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底板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底板上端位于两块竖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烧杯,右侧竖板内设有空腔,空腔的右侧壁与左侧竖板之间滑动连接有横板,空腔的左侧壁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开口,横板贯穿开口设置,弹簧测力计固定连接在横板的下端,空腔的右侧壁贯穿设有蜗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配合传动机构,可以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节,可以排除非自然因素的干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通过设置行走机构,可以实现该装置在教室内移动,让各个位置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实验现象,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

A demonstration device of physical buoyancy experi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教学
,尤其涉及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实验物理是相对于理论物理而言,理论物理是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涉及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宇宙学等,几乎包括物理学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论问题。而实验物理主要是从实验上来探索物质世界和自然规律。在现在的课堂中,老师在做浮力实验时,一般直接用手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手的不自然抖动,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并且在较大的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时,后排的学生看不见,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掌握学习任务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包括底板和弹簧测力计,所述底板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所述底板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底板上端位于两块竖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烧杯,右侧所述竖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右侧壁与左侧竖板之间滑动连接有横板,所述空腔的左侧壁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开口,所述横板贯穿开口设置,所述弹簧测力计固定连接在横板的下端,所述空腔的右侧壁贯穿设有蜗杆,所述空腔的前后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蜗杆与第一转动轴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空腔内设有对横板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与底板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的支撑柱,左右两侧的两根所述支撑柱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多个滚轮。优选地,所述空腔的右侧壁与左侧竖板的右侧壁上均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一滑块,两块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与横板的两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第一转动轴同轴固定连接的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位于空腔内的部分相啮合。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第一转动轴同轴固定连接的齿轮,所述横板位于空腔内的部分下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齿条通过活动杆与空腔的左侧壁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空腔的左侧壁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二滑块,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与齿条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调节机构,配合传动机构,可以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节,可以排除非自然因素的干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2、通过设置行走机构,可以实现该装置在教室内移动,让各个位置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实验现象,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的结构透视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弹簧测力计、3行走机构、4竖板、5烧杯、6空腔、7横板、8蜗杆、9第一转动轴、10传动机构、11调节机构、12支撑柱、13第二转动轴、14蜗轮、15齿轮、16齿条、17活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包括底板1和弹簧测力计2,底板1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3,具体的,行走机构3包括与底板1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的支撑柱12,左右两侧的两根支撑柱12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3,第二转动轴13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多个滚轮,底板1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4,底板1上端位于两块竖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烧杯5,具体的,烧杯5中放有水。本技术中,右侧竖板4内设有空腔6,空腔6的右侧壁与左侧竖板4之间滑动连接有横板7,需要说明的是,空腔6的右侧壁与左侧竖板4的右侧壁上均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一滑块,两块第一滑块分别与横板7的两端固定连接,空腔6的左侧壁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开口,横板7贯穿开口设置,弹簧测力计2固定连接在横板7的下端,空腔6的右侧壁贯穿设有蜗杆8,具体的,蜗杆8与空腔6的右侧壁之间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连接,更具体的,蜗杆8位于竖板4外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把手,空腔6的前后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9,蜗杆8与第一转动轴9之间通过传动机构10传动连接,值得一提的是,传动机构10包括与第一转动轴9同轴固定连接的蜗轮14,蜗轮14与蜗杆8位于空腔6内的部分相啮合。本技术中,空腔6内设有对横板7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11,需要注意的是,调节机构11包括与第一转动轴9同轴固定连接的齿轮15,横板7位于空腔6内的部分下端固定连接有齿条16,齿轮15与齿条16相啮合,齿条16通过活动杆17与空腔6的左侧壁滑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空腔6的左侧壁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二滑块,活动杆17的一端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活动杆17的另一端与齿条16固定连接。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在弹簧测力计2的下端挂上待测物体,此时读出弹簧测力计2的值,然后将待测物体擦干净,再挂在弹簧测力计2的下端,接着转动把手,把手带动蜗杆8转动,蜗杆8带动蜗轮14转动,蜗轮14带动第一转动轴0转动,第一转动轴0带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带动齿条16向下移动,齿条16带动横板7向下移动,横板7带动弹簧测力计2向下移动,使待测物体进入烧杯5中,此时读出弹簧测力计2的读数,两次读数相减的绝对值即为浮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包括底板(1)和弹簧测力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3),所述底板(1)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4),所述底板(1)上端位于两块竖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烧杯(5),右侧所述竖板(4)内设有空腔(6),所述空腔(6)的右侧壁与左侧竖板(4)之间滑动连接有横板(7),所述空腔(6)的左侧壁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开口,所述横板(7)贯穿开口设置,所述弹簧测力计(2)固定连接在横板(7)的下端,所述空腔(6)的右侧壁贯穿设有蜗杆(8),所述空腔(6)的前后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9),所述蜗杆(8)与第一转动轴(9)之间通过传动机构(10)传动连接,所述空腔(6)内设有对横板(7)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包括底板(1)和弹簧测力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3),所述底板(1)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4),所述底板(1)上端位于两块竖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烧杯(5),右侧所述竖板(4)内设有空腔(6),所述空腔(6)的右侧壁与左侧竖板(4)之间滑动连接有横板(7),所述空腔(6)的左侧壁上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开口,所述横板(7)贯穿开口设置,所述弹簧测力计(2)固定连接在横板(7)的下端,所述空腔(6)的右侧壁贯穿设有蜗杆(8),所述空腔(6)的前后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9),所述蜗杆(8)与第一转动轴(9)之间通过传动机构(10)传动连接,所述空腔(6)内设有对横板(7)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3)包括与底板(1)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的支撑柱(12),左右两侧的两根所述支撑柱(12)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3),所述第二转动轴(13)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多个滚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莲
申请(专利权)人:刘世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