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及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678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及背光模组,包括:扩散膜本体、设于扩散膜本体灯源处出光面的第一黑色遮光层、设于扩散膜本体灯源处入光面的第二黑色遮光层、设于扩散膜本体灯源处入光面对应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尾部的微结构区,微结构区中设有若干吸光微结构,吸光微结构对应灯口位置设置,每一吸光微结构包均含有若干微结构单元,微结构单元的分布密度从灯口中心点向显示区及灯的两侧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扩散膜灯口处设置黑色遮光层配合吸光微结构,黑色遮光层可吸收灯口处光线,吸光微结构可分散反射灯口的光线,消除灯口光斑、灯眼等现象,提高视觉效果,保证模组平整度,使灯间、灯口的亮度均匀,尤其适用于窄边框背光模组。

A kind of diffusion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with absorption micro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及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及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背光源一般采用多个LED灯发光,从侧面射入导光板内,通过导光板及其背面的扩散膜和反射膜将光线发散,使光线从导光板的正面射出,达到背光效果。但在靠近LED灯处,由于光线较为集中,亮度较大,会导致显示屏在靠近LED灯的一侧亮度偏大,产生光斑,有时会严重影响显示效果,从而降低背光源显示屏的使用体验。现有背光模组中解决灯口光斑的措施大多数是在FPC灯口位置或者在扩散膜光源侧一端刷油墨、贴遮光胶等,但此类措施效果不显著,尤其是在窄边框背光模组中,显示区与非显示区分界处的光斑、灯眼依然严重。有的背光模组会在导光板灯口位置设置锯齿结构,但是不仅成形工艺复杂,而且锯齿结构容易断裂。所以,灯口光斑依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包括:扩散膜本体、设于所述扩散膜本体灯源处出光面的第一黑色遮光层、设于所述扩散膜本体灯源处入光面的第二黑色遮光层、设于所述扩散膜本体灯源处入光面对应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的尾部的渐变微结构区,所述微结构区中设有若干吸光微结构,所述吸光微结构对应灯口位置设置,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均包含有若干微结构单元,所述微结构单元的分布密度从灯口位置中心点向显示区及灯的两侧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呈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包括连续设置的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对应灯口位置,所述凹部对应灯间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凹凸结构为波浪状或长城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为黑色油墨层。进一步地,所述吸光微结构与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的尾部部分重叠,并延伸至显示区。进一步地,所述吸光微结构为丝印在所述扩散膜本体入光面上的油墨层,所述油墨层的颜色为白色或者灰色。进一步地,所述吸光微结构的形状为半圆形、半椭圆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任一种,所述微结构单元的形状为网点、横条、竖条中的任一种,所述微结构单元的厚度为0.01-0.15mm。进一步地,所述扩散膜本体灯源处对应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的头部设有黑白双面胶,所述黑白双面胶的白色面朝外,所述黑白双面胶与所述微结构区不重叠。所述第一黑色遮光层与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部分重叠。进一步地,所述黑色遮光层上间隔设有若干截断线。所述扩散膜本体四周设有遮光胶,所述微结构区超出遮光胶并延伸至显示区,所述微结构区靠近显示区这一侧的边缘距所述遮光胶的距离为1.0mm-1.5mm。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扩散膜主体灯口处设置黑色遮光层配合吸光微结构,黑色遮光层可以吸收灯口部分光线,渐变式的吸光微结构可以分散、反射灯口的光线,避免光线从不需要出光的位置出光,有效消除灯口光斑、灯眼等现象,提高视觉效果,同时还可以保证模组的平整度,使灯间、灯口的亮度均匀,尤其适用于背光模组边框越来越窄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设第二黑色遮光层的扩散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设第二黑色遮光层的扩散膜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设第二黑色遮光层的扩散膜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沿A-A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包括:扩散膜本体1、设于所述扩散膜本体1的灯源处出光面的第一黑色遮光层2、设于所述扩散膜本体1灯源处入光面的第二黑色遮光层3、设于所述扩散膜本体1灯源处入光面对应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3的尾部的渐变微结构区4。所述第一黑色遮光层2是为了挡住光线,防止光线不通过增光膜而从灯源处漏光,所述第一黑色遮光层2上间隔设有若干截断线21,从该截断线21将黑色遮光层裁断,以缓解应力、避免出现褶皱。所述微结构区4中设有若干吸光微结构41,所述吸光微结构41对应灯口位置设置,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41包含有若干微结构单元411,所述微结构单元411的分布密度从灯口位置中心点向显示区及灯的两侧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3配合所述吸光微结构41,其中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3可以吸收灯口部分光线,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黑色遮光层2与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3部分重叠,能够有效避免光线从不需要出光的位置出光。亮光从灯口对应位置中心点往显示区及灯的两侧逐渐减弱,根据光的强弱设置所述微结构单元411的分布密度,使得灯口亮度降低且亮度均匀。所述扩散膜本体1四周设有遮光胶6,所述微结构区4超出所述遮光胶6并延伸至显示区,所述微结构区4靠近显示区这一侧的边缘距所述遮光胶6的距离为1.0mm-1.5mm,因灯口位置会产生亮区,通常表现在遮光胶往显示区1.0-1.5mm的位置,将微结构区覆盖于该位置上,有效消除灯口光斑、灯眼等现象。请参阅图1至图5,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3呈凹凸结构,当然也可以是普通的平齐结构,所述凹凸结构能够更好的处理光线。所述凹凸结构包括连续设置的凸部31和凹部32,所述凸部31对应灯口位置,所述凹部32对应灯间位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可以为波浪状或长城状,或者其他类似凹凸的结构。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3为黑色油墨层,黑色油墨层设置在所述扩散膜本体1的入光面,可以吸收灯口部分光线,渐变式的所述吸光微结构41可以分散灯口的光线,避免光线从不需要出光的位置出光。所述吸光微结构41与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3的尾部部分重叠,并延伸至显示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光微结构41中所述微结构单元411密度大的部分与所述凸部31部分重叠,将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3与所述吸光微结构41配合起来,能够弥补单纯采用所述微结构区4来吸光的不足,同时两者之间重叠设置避免出现漏光的可能,避免光线从不需要出光的位置出光,对于有效消除灯口光斑、灯眼等现象更有帮助,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模组的平整度,使灯间、灯口的亮度均匀。请再次参阅图1与图2,所述吸光微结构41为丝印在所述扩散膜本体1入光面上的油墨,所述油墨的颜色为白色或者灰色。所述白色油墨起到反射光的作用,所述灰色油墨起到适量吸光的作用。所述油墨不可选用透明油墨,透明油墨会透光,无法起到适量遮光的作用,不采用黑色油墨,以免因吸光效果过强,形成暗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光微结构41的形状可以为半圆形、半椭圆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结构,所述微结构单元411的形状可以为网点、或横条、或竖条,或其他结构,所述微结构单元411的厚度为0.01-0.15mm。请参阅图6,所述扩散膜本体1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扩散膜本体、设于所述扩散膜本体灯源处出光面的第一黑色遮光层、设于所述扩散膜本体灯源处入光面的第二黑色遮光层、设于所述扩散膜本体灯源处入光面对应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的尾部的渐变微结构区,所述微结构区中设有若干吸光微结构,所述吸光微结构对应灯口位置设置,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均包含有若干微结构单元,所述微结构单元的分布密度从灯口位置中心点向显示区及灯的两侧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扩散膜本体、设于所述扩散膜本体灯源处出光面的第一黑色遮光层、设于所述扩散膜本体灯源处入光面的第二黑色遮光层、设于所述扩散膜本体灯源处入光面对应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的尾部的渐变微结构区,所述微结构区中设有若干吸光微结构,所述吸光微结构对应灯口位置设置,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均包含有若干微结构单元,所述微结构单元的分布密度从灯口位置中心点向显示区及灯的两侧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呈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包括连续设置的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对应灯口位置,所述凹部对应灯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为波浪状、或长城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为黑色油墨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吸光微结构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微结构与所述第二黑色遮光层的尾部部分重叠,并延伸至显示区。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齐胡友庞春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