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携恒温空间,由恒温机、恒温空间构成调节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易携恒温空间恒温机的恒温内机配置在恒温空间内机空位。本发明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空调生产产品的高能耗、效率低的技术,而提供新恒温空间装置的技术,以生产易携带,一物多用,成本低,电力消耗少的恒温空间,如睡眠空间,书房空间,办公及其他需要恒温的空间,实现节能增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易携恒温空间是调节空气的装置,具体涉及恒温机,恒温空间,空气分配,温度控制。
技术介绍
现有调节空气温度的家用空调机,以及恒定办公和其他公共场所的空调机,直接安装固定在房间内、窗外,对房内进行制冷、热的耗电作功,绝大部分是对不需要空气调节的建筑物,或空间内的地面、墙壁和器具进行恒温,而在其中,人的呼吸和身体所需恒温空气消耗量仅是一小部分。这就是至今为止的传统空调的恒温方式,也是人们习惯了、熟视无睹消费电力能源的方式,使消费者多支付了不必要的费用,社会浪费了很多资源。现有空调机所使用的技术是浪费大量钢材、钢材、塑料等原材料,以及无数宝贵的能源和社会财富的落后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空调技术生产产品的缺陷,提供一种易携带,成本低,电力消耗少的恒温空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携恒温空间,其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易携恒温空间,由恒温机、恒温空间构成调节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易携恒温空间恒温机的恒温内机配置在恒温空间内机空位。较佳的是所述恒温机外机四角内装升降支柱及定位栓,内顺序安装外机风扇,及压缩机冷凝器,进出箭头示意外机散热风道,电源插头内连恒温系统机械温控系统,内置气泵打气孔连接加气孔,气压传感开关的探头伸进加气空间,泄气孔与抽气孔对接,上部的支件的顶端连接恒温内机,线束高压液体管低压蒸气管分别连接外机与恒温内机的温控模式开关和恒温装置的接口,内机风机,外机后置新鲜空气进道,外机升降行程适应各种高度位置的内机空位。较佳的是所述恒温空间一侧设置内机空位、推拉门窗和浊气出孔,内吊照明灯,拉链门安在内机空位中间,在空间外膜与空间内膜之间由纵隔横隔连接形成加气空间,应用帐式空间的顶部降低。较佳的是所述空气分配系统中新鲜空气进道和循环空气依次经气门空气过滤器和蒸发器,及光净化隔与内机风机,向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输出净化恒温空气。空间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制定,各空间用加气体管道连接。较佳的是所述自动恒温系统电子控制电路连接电源真空开关指示灯、三个室内外传感器,以不同规格的真空开关指示灯分别连接气门空气过滤器和蒸发器,及光净化隔内机风机;机械温控系统的温控模式开关分别连接电源插头并连接控制外机风扇、压缩机内机风机、温度控制器过载保护器,及冷/热开关、四通交换器、交流接触器、温度熔断器、电加热器、中间继电器、温度继电器。自动和机械的控制系统将恒温系统的各种电器连接起来进行恒温的作工。本专利技术的易携恒温空间三维尺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制造,可以降低电能消耗的技术,代替传统为人服务少为墙壁地面恒温浪费落后的空调技术,节省社会有限的能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易携恒温空间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恒温机右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恒温空气分配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恒温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温控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帐式空间正视图。图9是图8的右视图。图中标号1.易携恒温空间,2.恒温机,3.恒温空间,3-1.应用帐式空间,4.空气分配系统,5.自动恒温系统图,6.机械温控图,7.外机,8.升降支柱,9.定位栓,10.外机风扇,11.压缩机,12.冷凝器,13.外机散热风道,14.电源插头,15.气泵,16.打气孔,17.加气孔,18.气压传感开关,19.泄气孔,20.抽气孔,21.支件,21-1独立支件,22.线束,23.高压液体管,24.低压蒸气管,25.恒温内机,26.温控模式开关,27.内机风机,28.新鲜空气进道,29.净化恒温空气,30.内机空位,31.推拉门,32.窗,33.灯,34.浊气出孔,35.拉链门,36.外机升降行程,37.空间外膜,38.空间内膜,39.纵隔,40.横隔,41.加气空间,42.第一空间,43.第二空间,44.第三空间,45.气门,46.空气过滤器,47.蒸发器,48.光净化隔,49.循环空气,50.电子控制电路,51.电源,52.真空开关指示灯,53.室内外传感器,53-1.室内外传感器,53-2.室内外传感器,54.温度控制器,55.过载保护器,56.冷/热开关,57.四通交换器,58.交流接触器,59.温度熔断器,60.电加热器,61.中间继电器,62.温度继电器。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附图,易携恒温空间,由恒温机、恒温空间构成调节空气的装置,所述易携恒温空间1恒温机2的恒温内机25配置在恒温空间3内机空位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易携恒温空间正视图。附图中恒温机2外机7四角内装升降支柱8及定位栓9,内顺序安装外机风扇10,及压缩机11冷凝器12,进出箭头示意外机散热风道13,电源插头14内连恒温系统5机械温控系统6,内置气泵15打气孔16连接加气孔17,气压传感开关18的探头伸进加气空间41,泄气孔19与抽气孔20对接,上部的支件21的顶端连接恒温内机25,线束22高压液体管23低压蒸气管24分别连接外机7与恒温内机25的温控模式开关26和恒温装置的接口,内机风机27,外机7后置新鲜空气进道28,外机升降行程36适应各种高度位置的内机空位30,恒温空间3一侧设置内机空位30、推拉门31窗32和浊气出孔34,内吊照明灯33。以此构成人或物所需的恒温空间。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恒温机右视图。图中独立支件21-1直接落地支撑恒温内机25,线束22高压液体管23低压蒸气管24分别连接外机7与恒温内机25的温控模式开关26和恒温装置的接口,其中管线的长度可加减。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中外机升降行程36适应各种高度位置的内机空位30,拉链门35安在内机空位30中间。以增加恒温机2恒温空间3对实际需要的适应性。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中在空间外膜37与空间内膜38之间由纵隔39横隔40连接形成加气空间41,以形成加气的墙体,六面体构成一个空间,不同尺度的面体组成不同内空长宽高的三维空间。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恒温空气分配图。图中空气分配系统4中新鲜空气进道28和循环空气49依次经气门45空气过滤器46和蒸发器47,及光净化隔48与内机风机27,向第一空间42第二空间43第三空间44输出净化恒温空气29。调节各气门45的开合,可控制各空间的恒温空气的通断、风量。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恒温示意图。图中自动恒温系统5电子控制电路50连接电源51真空开关指示灯52室内外传感器53室内外传感器53-1和室内外传感器53-2,以不同规格的真空开关指示灯52分别连接气门45空气过滤器46和蒸发器47,及光净化隔48内机风机27。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温控示意图。图中机械温控系统6的温控模式开关26分别连接电源插头14并连接控制外机风扇10压缩机11内机风机27温度控制器54过载保护器55,及冷/热开关56四通交换器57交流接触器58温度熔断器59电加热器60中间继电器61温度继电器62。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帐式空间正视图。应用帐式空间3-1的顶部降低,节省恒温空间3使用的材料,适应睡眠节能。图9是图8的右视图。图中恒温空间3应用帐式空间3-1的顶部相应降低。易携恒温空间应用广泛表现在于恒温机2制冷量制热量是根据人或物的实际需要而设定,体积变小,重量减轻,生产购置使用等费用较小。本专利技术的易携恒温空间三维尺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制造,可以降低电能消耗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易携恒温空间,由恒温机、恒温空间构成调节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易携恒温空间(1)恒温机(2)的恒温内机(25)配置在恒温空间(3)内机空位(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阳,
申请(专利权)人:柯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