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17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具有上部吸入口的空气调节器上具有板状散热片(1)和传热管(2),板状散热片(1)被多个平行设置,空气在其间流动;传热管(2)被直角地插入该各板状散热片(1),工作流体通过内部,相对于空气通过方向沿直角方向的层方向设置多层,将围着直流鼓风机(5)设置的热交换器(4)分成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前面上部热交换器(4b)以及背面热交换器(4c)分别制造,使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的空气侧压力损失小于其他的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该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使用为了在空气等流体间进行换热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具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有在上部和前部设置吸入空气的格栅,用于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在去掉一部分百叶板、热交换器被作为蒸发器而使用时,需要提高冷凝水的排水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在上风面起的第一列上,将设置在板状散热片上的百叶板形成在板状散热片的正反的一侧,第二列设置在两侧,目的是一面消除通风阻力的降低,一面提高换热能力(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83077号公报(第三页、图1、图2)专利文献2特开2000-179993号公报(第三页、图1、图2)在专利文献1中的现有的空气调节器中,为了不让来自于上部热交换器的结露水存留在下部热交换器的散热片上端部、使其在散热片之间向下部的露水接受部流下,在下部热交换器的前方最上部的散热片表面不形成百叶板,因此,虽然专利文献1的空气调节器有两处吸入口,但是吸入口只在上部的空气调节器由于下部的热交换器不能得到足够的风速,具有产生鼓风机输入增大的问题。另外,如果将专利文献2的热交换器的散热片同样用于吸入口只在上部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则由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百叶板,下部热交换器上不能得到足够的风速,产生鼓风机输出增大的问题。另外,由于在第二列上将百叶板形成在两侧,因此空气从热交换器排出后、流入鼓风机时,在鼓风机的叶片上产生分离,具有增加鼓风机输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形成,目的是提供具有可以得到足够的风速、防止鼓风机输出增大、热交换器传热性能良好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另外,目的是提供使用组装性良好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具有吸入口、多个翅片管式热交换器、鼓风机、空气流通路和排出口,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是将板状散热片层叠、贯通传热管,多个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围着上述鼓风机设置,在多个翅片管式热交换器中,使从吸入口侧的热交换器起更远离上述吸入口而设置的热交换器的空气压力损失小于设置在吸入口侧的热交换器的空气压力损失。由于在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中,使从吸入口侧的热交换器起更远离上述吸入口而设置的热交换器的空气压力损失小于设置在吸入口侧的热交换器的空气压力损失,因此,可以提供离开吸入口而设置的热交换器也可以得到足够的风速、防止鼓风机输入增大、热交换器传热性能良好的热交换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横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空气流动的图。图3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鼓风机的压力损失与风量关系的特性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其他室内机的横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其他室内机的横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其他室内机的横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其他室内机的横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7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板状散热片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其他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板状散热片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其他室内机的横剖视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板状散热片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其他室内机的横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其他室内机的横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其他室内机的横剖视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其他室内机的横剖视图。图16是表示图15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动说明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动说明图。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媒回路的冷媒回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横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空气流动的图,图3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鼓风机的压力损失与风量特性的特性图。在这些图中,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具有上部格栅的空气吸入口7、热交换器4、空气流路6、热交换器4下方的冷凝水接收容器19和框体等,热交换器4在气流的上游侧、围着直流式鼓风机5设置;空气流路6由使通过上部格栅、热交换器4、直流式鼓风机5的空气向排出口17引导的套管形成;框体包括前面的控制板8。因此,室内机的气流主要是从上方吸入、向下部前方排出。热交换器4由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前面上部热交换器4b和背面热交换器4c构成,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在室内机的前面下部、被大致垂直设置;前面上部热交换器4b在前面上方、在从上部的格栅7侧起下部的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侧,被上部向后方、下部向前方稍微倾斜地设置;背面热交换器4c在从上部的格栅7侧起下部的室内机的背部侧,被上部向前方、下部向后方稍微倾斜地设置,这些都围着直流式鼓风机5设置。另外,热交换器4是翅片管式热交换器,该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由层叠的板状散热片1和被垂直插入板状散热片1的传热管2构成,板状散热片1的层叠方向的间距Fp为Fp=0.0011m,散热片的厚度Ft为Ft=0.0001m,另外,扁平管长轴方向的散热片宽度L为L=0.0254m。热交换器的前面风速Uf(热交换器整体的平均风速)为Uf=1.0m/s,与热交换器的层方向邻接的传热管的中心距离Dp为Dp=0.0254m。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的板状散热片1是不设置百叶板3的平面形状。前面上部热交换器4b和背面热交换器4c是在板状散热片1上设置多个梯形的百叶板3,两个热交换器4b、4c是相同的形状,在相同的生产线上生产。另外,背面热交换器4c是对一部分外形进行加工、形成使板状散热片1倾倒的部分21,被收存在后导槽内。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前面上部热交换器4b和背面热交换器4c的所有的热交换器4都没有结合部,而是独立构成,使各热交换器4a、4b、4c的开口方式容易改变。在图2中,表示使热交换器4的气流以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的气流方向为主(箭头所示)。通过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的气流在直流鼓风机5内产生直流涡流9。由于前面的控制板8使空气不能通过,因此,即使象前面上部热交换器4b和背面热交换器4c那样在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上全面设置百叶板3的情况下,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附近的风速与前面上部热交换器4b和背面热交换器4c附近的风速相比也是非常小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上不设置百叶板3的方式。即在多个翅片管式热交换器4a、4b、4c中、使从吸入口7侧的热交换器4b、4c起更远离吸入口7而设置的热交换器4a的空气压力损失小于设置在吸入口7侧的热交换器4b、4c的空气压力损失。因此,与前面上部热交换器4b和背面热交换器4c相比、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的空气侧的压力损失降低,热交换器下部的局部的风速增加,直流鼓风机内的涡流周围的紊流强度增大。此时,涡流内的静压降低、鼓风机的效率提高。这样,由于采用前面的控制板8使空气不能通过,上部格栅的空气吸入口7作为吸入口,在前面下部热交换器4a上不设置百叶板3的方式,与在前面有吸入口的情况相比,前面的设计简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具有:吸入口、多个翅片管式热交换器、鼓风机、空气流通路和排出口,所述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是将板状散热片层叠并使传热管贯通,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围着上述鼓风机设置,在上述多个翅片管式热交换器中,使从上述吸入口侧的热交换器起更远离上述吸入口而设置的热交换器的空气压力损失小于设置在上述吸入口侧的热交换器的空气压力损失。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桥晃冈泽宏树中山雅弘斋藤直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