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02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功能支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回转机构,第一夹持件前端设有第一夹持口,第二夹持件前端设有第二夹持口,第一夹持口与第二夹持口背向设置;第一夹持件后端连接第一连杆,第二夹持件后端连接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同轴设置并通过回转机构相互连接;回转机构中的外回转圈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端部,内回转圈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端部,内回转圈转动设置在外回转圈的凹腔中,限位圈安装在外回转圈的凹腔开口处并抵住内回转圈,锁定构件设置在外回转圈与内回转圈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灌流器预冲和给灌流器回血操作方便,不会损伤标签,并且能够使每条管路可以整齐排列固定在多功能支架上。

Multifunctional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支架,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临床上的病人因为病情的需要往往需要各项技术联合治疗,就如我们血液净化领域就存在各类治疗的联合,但是在现有基础上往往无法完美实现,就拿我们常见的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来说,我们会使用绳子栓住灌流器挂在机器上,但是这样的线路比较纷乱,无法一眼找到需要的管路,在撤除灌流器时有可能因为不能第一时间找准线路上的夹子而发生护理差错,在后来的改进中使用了透明塑料支架,但又存在无法自由翻转,给卡槽安装预冲和拆卸等带来了繁琐的操作,在预冲、排气和拆卸时,不仅会出现所连接的管路扭曲、打折和线路凌乱现象,还会破坏耗材产品标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支架,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灌流器预冲和给灌流器回血操作方便,不会损伤标签,并且能够使每条管路可以整齐排列固定在多功能支架上,避免管路杂乱无章。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回转机构,所述第一夹持件前端设有第一夹持口,第二夹持件前端设有第二夹持口,所述第一夹持口与第二夹持口背向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后端连接第一连杆,所述第二夹持件后端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同轴设置并通过回转机构相互连接;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外回转圈、内回转圈、限位圈和锁定构件,所述外回转圈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端部,所述内回转圈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端部,所述内回转圈转动设置在外回转圈的凹腔中,所述限位圈安装在外回转圈的凹腔开口处并抵住所述内回转圈,使内回转圈仅能在外回转圈的凹腔中自由转动但无法脱出;所述锁定构件设置在外回转圈与内回转圈之间,外回转圈与内回转圈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被所述锁定构件锁紧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的外侧壁上设有管路嵌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的外侧壁上设有管路卡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路卡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有两个背靠背设置的S形弹性夹片,所述S形弹性夹片下端与底板一体连接,两个S形弹性夹片的下部之间构成管路收束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的外侧壁上设有T型槽,所述T型槽的装入口朝上设置,所述管路卡件的底板设为T型,管路卡件的T型底板卡接在T型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构件包括弹性定位销,所述弹性定位销镶装在内回转圈的前端面上,所述外回转圈的凹腔底部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定位孔,外回转圈与内回转圈之间通过弹性定位销与定位孔的弹性嵌配合实现锁紧固定;当外回转圈与内回转圈相对转动时,所述弹性定位销的端部能够从一个定位孔转动至另一个定位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定位销至少有两个且呈周向均布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圈螺纹连接在外回转圈的凹腔开口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回转圈与内回转圈之间设有轴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口与第二夹持口相向设置,第一连杆一体连接在第一夹持件其中一个支臂的前端,第二连杆一体连接在第二夹持件其中一个支臂的前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通过回转机构连接,灌流器夹持在第二夹持件内之后,不仅能够轻松取下,并且当灌流器预冲和给灌流器回血时,可在多功能支架上直接通过回转机构进行旋转,而不需要拿下灌流器才能旋转,旋转到位后再通过锁定构件锁定即可,操作方便,且不会损伤标签。2)、本技术在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的外侧壁上设置了管路嵌槽或管路卡件,血透装置中的管路可以安装在管路嵌槽或管路卡件内,从而使得每条管路可以整齐排列固定在多功能支架上,避免管路杂乱无章,医护人员一眼就可以辨认出需要操作的管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回转机构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管路卡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夹持件、1a-第一夹持口、2-第二夹持件、2a-第二夹持口、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回转机构、5.1-外回转圈、5.2-内回转圈、5.3-限位圈、5.4-轴承、6-管路嵌槽、7-弹性定位销、8-定位孔、9-管路卡件、9.1-底板、9.2-S形弹性夹片、9.3-管路收束孔、10-T型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支架,包括第一夹持件1、第二夹持件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和回转机构5,所述第一夹持件1前端设有第一夹持口1a,第二夹持件2前端设有第二夹持口2a,所述第一夹持口1a与第二夹持口2a背向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1后端连接第一连杆3,所述第二夹持件2后端连接第二连杆4,所述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同轴设置并通过回转机构5相互连接。如图1、图2所示,所述回转机构5包括外回转圈5.1、内回转圈5.2、限位圈5.3和锁定构件,所述外回转圈5.1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3端部,所述内回转圈5.2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4端部,所述内回转圈5.2转动设置在外回转圈5.1的凹腔中,所述限位圈5.3安装在外回转圈5.1的凹腔开口处并抵住所述内回转圈5.2,使内回转圈5.2仅能在外回转圈5.1的凹腔中自由转动但无法脱出;所述锁定构件设置在外回转圈5.1与内回转圈5.2之间,外回转圈5.1与内回转圈5.2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被所述锁定构件锁紧固定。具体使用时,将第一夹持件1夹持在安装有血透装置的支撑架上,将灌流器夹持在第二夹持件2内,这样使得灌流器能够轻松取下,并且当灌流器预冲和给灌流器回血时,可在多功能支架上直接通过回转机构进行旋转,而不需要拿下灌流器才能旋转,旋转到位后再通过锁定构件锁定即可,操作方便,且不会损伤标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的外侧壁上设有管路嵌槽6。如此设置,血透装置中的管路可以嵌装在管路嵌槽6内,从而使得每条管路可以整齐排列固定在多功能支架上,避免管路杂乱无章,医护人员一眼就可以辨认出需要操作的管路。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锁定构件包括弹性定位销7,所述弹性定位销7镶装在内回转圈5.2的前端面上,所述外回转圈5.1的凹腔底部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定位孔8,外回转圈5.1与内回转圈5.2之间通过弹性定位销7与定位孔8的弹性嵌配合实现锁紧固定;当外回转圈5.1与内回转圈5.2相对转动时,所述弹性定位销7的端部能够从一个定位孔8转动至另一个定位孔8。如此设置,通过弹性定位销7和定位孔8的配合,可以使外回转圈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件(1)、第二夹持件(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和回转机构(5),所述第一夹持件(1)前端设有第一夹持口(1a),第二夹持件(2)前端设有第二夹持口(2a),所述第一夹持口(1a)与第二夹持口(2a)背向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1)后端连接第一连杆(3),所述第二夹持件(2)后端连接第二连杆(4),所述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同轴设置并通过回转机构(5)相互连接;所述回转机构(5)包括外回转圈(5.1)、内回转圈(5.2)、限位圈(5.3)和锁定构件,所述外回转圈(5.1)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3)端部,所述内回转圈(5.2)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4)端部,所述内回转圈(5.2)转动设置在外回转圈(5.1)的凹腔中,所述限位圈(5.3)安装在外回转圈(5.1)的凹腔开口处并抵住所述内回转圈(5.2),使内回转圈(5.2)仅能在外回转圈(5.1)的凹腔中自由转动但无法脱出;所述锁定构件设置在外回转圈(5.1)与内回转圈(5.2)之间,外回转圈(5.1)与内回转圈(5.2)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被所述锁定构件锁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件(1)、第二夹持件(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和回转机构(5),所述第一夹持件(1)前端设有第一夹持口(1a),第二夹持件(2)前端设有第二夹持口(2a),所述第一夹持口(1a)与第二夹持口(2a)背向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1)后端连接第一连杆(3),所述第二夹持件(2)后端连接第二连杆(4),所述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同轴设置并通过回转机构(5)相互连接;所述回转机构(5)包括外回转圈(5.1)、内回转圈(5.2)、限位圈(5.3)和锁定构件,所述外回转圈(5.1)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3)端部,所述内回转圈(5.2)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4)端部,所述内回转圈(5.2)转动设置在外回转圈(5.1)的凹腔中,所述限位圈(5.3)安装在外回转圈(5.1)的凹腔开口处并抵住所述内回转圈(5.2),使内回转圈(5.2)仅能在外回转圈(5.1)的凹腔中自由转动但无法脱出;所述锁定构件设置在外回转圈(5.1)与内回转圈(5.2)之间,外回转圈(5.1)与内回转圈(5.2)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被所述锁定构件锁紧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或第二夹持件(2)的外侧壁上设有管路嵌槽(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或第二夹持件(2)的外侧壁上设有管路卡件(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卡件(9)包括底板(9.1),所述底板(9.1)上表面设有两个背靠背设置的S形弹性夹片(9.2),所述S形弹性夹片(9.2)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静徐林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