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的控制方法,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考虑各室的外部条件,对空调初始驱动室的基本负载进行补正,计算与实际环境相符的各室负载,并根据计算结果控制电磁膨胀阀,按各室内机自身负载的比例,向各室内机分配冷媒的中央空调各室负载计算方法以及电磁膨胀阀控制方法方面的发明专利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央空调各室负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各室内机的功率进行判断的阶段;以上述室内机功率为基本负载,进行与室内温度有关的负载补正、与设定温度和室内温度之差有关的负载补正、以及与室外温度有关的负载补正,对各室负载进行计算的阶段;相加上述各室负载,计算总负载量的阶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的控制方法,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考虑各室的外部条件,对空调初始驱动室的基本负载进行补正,计算与实际环境相符的各室负载,并根据计算结果控制电磁膨胀阀,按各室内机自身负载的比例,向各室内机分配冷媒的方面的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空调是设置在房间、居室、办公室、营业店铺等空间内,对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以及气流进行调整,提供适宜的室内环境的装置,大体上可分为一体型空调和分体型空调。上述一体型空调和分体型空调,具有相同的功能。通常,一体型空调设置在打穿的墙体或窗户上。分体型空调具有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设置在室内,进行制冷、制热作业。室外机设置在室外,进行散热、压缩等作业。上述室内机和室外机由冷媒管连接。通常,对应于一个室外机,设置一个室内机。如果需要在多间室内空间设置空调,则需要设置数个室外机,不仅对外观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且提高成本,还需要设置多台室外机的空间,降低空间使用效率。因此,目前对中央空调的研究开发非常活跃。所谓中央空调指的是,在一个室外机上连接多个室内机的一种分体型空调。图1是普通中央空调冷媒回路构成图。上述中央空调具有室内单元10和室外单元1。室内单元10位于室内,具有数个室内热交换器11a,11b,11c,进行制冷、制热作业。室外单元1设置在室外。上述室外单元1具有变速压缩机2、定速压缩机3、室外热交换器5、冷却扇6。变速压缩机2和定速压缩机3对冷媒进行压缩。室外热交换器5让压缩的冷媒进行散热。冷却扇6设置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5的一侧,让冷媒加快散热。进行制冷运行时,以冷媒的流动方向为准,上述室外热交换器5的下流侧设有主电磁膨胀阀12。上述主电磁膨胀阀12的下流侧,设有辅助电磁膨胀阀13a,13b,13c,上述辅助电磁膨胀阀13a,13b,13c让冷媒在流入相应室内热交换器11a,11b,11c之前,进行进一步膨胀、减压。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1a,11b,11c的各出口,设有第1温度传感器15a,15b,15c,对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1a,11b,11c排出的冷媒温度进行感知。上述定速压缩机3和变速压缩机2具有可以应对室内单元1最大制冷、制热负载50%的压缩功率,各排出侧在冷媒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之前相互汇流在一起,其汇流中,设有从各压缩机2、3压缩后排出的冷媒温度进行感知的第2温度传感器4。下面,对上述中央空调的制冷过程进行说明。在压缩机2、3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态的气体冷媒在四向阀(图略)的作用下,流入上述室外热交换起5。上述冷媒在流过上述室外热交换器5的过程中,被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5流出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流入主电磁膨胀阀12后,流过辅助电磁膨胀阀13a,13b,13c,变成低温低压的状态,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1a,11b,11c。流入的冷媒通过蒸发,变成气态冷媒,被四向阀导流到压缩机2、3的吸入侧。这时,流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1a,11b,11c的冷媒从室内空气吸收热量,发生蒸发。随着反复进行制冷循环,调温空间的温度会下降。上述中央空调中,各室内热交换器11a,11b,11c构成一个单独的冷媒回路。即,第1室内热交换器11a与压缩机2、3室外热交换器5以及第1辅助电磁膨胀阀13c一起构成第1冷媒回路。第2室内热交换器11b与压缩机2、3室外热交换器5以及第2辅助电磁膨胀阀13b一起构成第2冷媒回路。第3室内热交换器11c与压缩机2、3室外热交换器5以及第3辅助电磁膨胀阀13a一起构成第3冷媒回路。为了让空调运行时形成最佳冷媒回路,需要对上述压缩机2、3排出的冷媒进行适当的分配,让适当的冷媒流入各室内热交换器11a,11b,11c。图2是传统中央空调初始启动时计算各腔负载的方法和用于对流入各室内机的冷媒量进行调整的电磁膨胀阀控制方法流程图。中央空调进行工作时,控制部对各室的负载进行计算后,取总和,算出空调整体的总负载量(S10阶段)。接下来,与上述总负载量对应,对压缩机的功率进行控制,排出空调运行所需的全部冷媒(S20阶段)。这时,把分别设置在各室的室内机自身功率设定为空调初始启动时的各室负载,因此上述总负载量为,各室负载的总和,即,上述各室内机功率的总和。比如,中央空调具有3台室内机,而它们的功率分别是7K,9K,10K时,其总负载量为26K。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以适当的分配方式被分配到各室的室内机。下面对传统的冷媒分配方式进行说明。首先,控制部判断各室内机的功率后,对各室内机的功率相加,算出各室内机总功率(S30阶段)。接下来,根据上述总功率,计算各室内机的功率比,比如,各室内机的功率分别是7K,9K,12K时,上述室内机的总功率为28K,而各室内机的功率比为,7K的室内机是7/28,9K的室内机是9/28,12K的室内机是12/28(S40阶段)。计算室内机的功率比后,对与各室内机连接的电磁膨胀阀的开放度,即脉冲(pulse)值进行设定。电磁膨胀阀的脉冲值被设定为与上述功率比相应的比率,即,与功率比为7/28的7K室内机相连的电磁膨胀阀脉冲比也被设定为7/28,与功率比为9/28的9K室内机相连的电磁膨胀阀脉冲比也被设定为9/28,与功率比为12/28的12K室内机相连的电磁膨胀阀脉冲比也被设定为12/28(S50阶段)。之后,按照上述电磁膨胀阀的脉冲比,对各电磁膨胀阀的脉冲值进行设定后(S60阶段),压缩机排出的冷媒,通过按上述脉冲值开放的各电磁膨胀阀,被分配到室内机(S70)。上述压缩机排出与28k功率相应的冷媒时,其中的7/28的冷媒流入上述与7k室内机相连的电磁膨胀阀,9/28的冷媒流入上述与9k室内机相连的电磁膨胀阀,12/28的冷媒流入上述与12k室内机相连的电磁膨胀阀。总之,传统技术的中央空调电磁膨胀阀的控制方法,在初期启动时,把空调的总负载量决定为各室内机功率之和,并根据室内机的功率与总功率之比,对与相应室内机连接的电磁膨胀阀脉冲值进行设定,由此决定对各室内机的冷媒分配量。即,室内机的功率大时,判断为其初期负载也大,相应地设定与之连接的电磁膨胀阀脉冲值,让大量的冷媒流入上述室内机,而室内机的功率小时,判断为其初期负载也小,相应地设定与之连接的电磁膨胀阀脉冲值,让少量的冷媒流入上述室内机。但是,把各室内机的功率决定为初始负载,并根据与之相应的比例,分配冷媒量的传统方法,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负载的决定要素很多,比如室内温度,室外温度、设定温度与室内温度之差等,但只是考虑室内机的功率,把它设定为初始负载,启动压缩机时,室内机中流入的冷媒量有可能不是该室内机实际需要的冷媒量。即,室内机实际需求量大于室内机容量时,流入室内机的冷媒量会小于实际需求量,而室内机实际需求量小于室内机容量时,流入室内机的冷媒量会大于实际需求量。从而,很难适当地控制压缩机的压缩功率,导致浪费电能。第二,不考虑各室的实际负载,只根据室内机功率,决定电磁膨胀阀的脉冲值,导致与室内机实际需求量不同的冷媒流入室内机,有可能出现过度制冷或过载状态。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空调控制方法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空调控制方法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积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改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央空调各室负载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各室内机的功率进行判断的阶段; 以上述室内机功率为基本负载,进行与室内温度有关的负载补正、与设定温度和室内温度之差有关的负载补正、以及与室外温度有关的负载补正,对各室负载进行 计算的阶段;相加上述各室负载,计算总负载量的阶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光满,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