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飞临时刻与拍摄范围的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8859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卫星飞临时刻与拍摄范围的计算方法,根据卫星星历的结构,首行数据为卫星名称;后面两行存储了卫星相关数据用于确定给定历元时刻下绕地运行空间目标的轨道根数;根据两行根数的第一行平均运动的一阶时间导数,使用这个数据计算卫星在轨道上的具体位置;平均运动的二阶时间导数,用来计算每一天平均运动的变化带来的轨道位移,使用该参数,能预测卫星的在轨位置,进而能进行飞临时刻模拟;人造地球卫星运转周期T秒与圆轨道半径或椭圆轨道半长轴R米之间的关系计算轨道周期和长半轴,进而计算轨道速度。

A calculation method of satellite approaching time and shooting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星飞临时刻与拍摄范围的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卫星轨道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卫星飞临时刻与拍摄范围的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为解决卫星轨道可视化,面向各行业定制应用并快速分发卫星数据而提出的问题,卫星轨迹(卫星轨道)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天体参数、卫星参数也很多。包括飞行速度、低轨道、高轨道、顺行轨道、逆行轨道、赤道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等。过去通常技术门槛比较高,面向行业的应用难以快速解决卫星数据来源与定制;现有技术中行业应用的卫星数据定制需向相关部门申请,由国家相关部门定向提供,难以普及面向更多行业。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对任意时刻卫星飞临位置进行模拟并确定拍摄范围的卫星飞临时刻与拍摄范围的计算方法。技术方案:一种卫星飞临时刻与拍摄范围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卫星星历的结构,首行数据为卫星名称;后面两行存储了卫星相关数据用于确定给定历元时刻下绕地运行空间目标的轨道根数;根据两行根数的第一行平均运动的一阶时间导数,使用这个数据计算卫星在轨道上的具体位置;步骤2,平均运动的二阶时间导数,用来计算每一天平均运动的变化带来的轨道位移,使用该参数,能预测卫星的在轨位置,进而能进行飞临时刻模拟;步骤3,人造地球卫星运转周期T秒与圆轨道半径或椭圆轨道半长轴R米之间的关系计算轨道周期和长半轴,进而计算轨道速度。具体地,所述计算卫星在轨道坐标系中的位置,首先建立一个轨道坐标系,该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位于地心,X”、Y”位于轨道平面上,Z”轴和轨道平面的法线矢量重合,轨道坐标系是一个右手坐标系。计算步骤如下:步骤1,用下式计算平近点角MM=n(t-t0)其中,t为卫星过近地点的时刻;n为卫星的平均角速度,用下式计算:a为轨道椭圆的长半径,μ=GM=3.986005x1014m3/s2;G为引力常数,M为地球质量;步骤2,代入开普勒方程反复迭代,直至|Ei+1-Ei|πε时为止;当偏心率很小时,迭代法的收敛速度很快步骤3,计算卫星至地心的距离rr=a(1-ecosE)步骤4,计算真近点角θ步骤5,计算卫星在轨道坐标系中的坐标X”=r·cosθY”=r·sinθZ”=0。具体地,所述跳过步骤3、4直接计算: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根据卫星星历的结构,在一定精度范围内估算出目标在轨道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和速度,以做到绕地球运行物体的轨道及卫星飞临时刻进行可视化,并根据模型对任意时刻卫星飞临位置进行模拟。附图说明图1是模拟卫星飞临时刻示意图。图2是遥感数据影像图。图3为卫星飞临时刻实时数据。图4为卫星飞临时刻模拟搜索数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卫星飞临时刻与拍摄范围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卫星星历的结构,首行数据为卫星名称;后面两行存储了卫星相关数据用于确定给定历元时刻下绕地运行空间目标的轨道根数;根据两行根数的第一行平均运动的一阶时间导数,使用这个数据计算卫星在轨道上的具体位置;步骤2,平均运动的二阶时间导数,用来计算每一天平均运动的变化带来的轨道位移,使用该参数,能预测卫星的在轨位置,进而能进行飞临时刻模拟;步骤3,人造地球卫星运转周期T秒与圆轨道半径或椭圆轨道半长轴R米之间的关系计算轨道周期和长半轴,进而计算轨道速度。.获取卫星参数(两行根数解读).以“贵阳1号卫星参数为例”."ZHUHAI-1OHS-04"."143443U18040E19362.45492119.0000058800000-031591-409991"."24344397.355575.54350003564324.4492166.724515.1862490192750"其中,首行为标题行(卫星名称)第一行,如下表所示,所述计算卫星在轨道坐标系中的位置,首先建立一个轨道坐标系,该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位于地心,X”、Y”位于轨道平面上,Z”轴和轨道平面的法线矢量重合,轨道坐标系是一个右手坐标系。计算步骤如下:步骤1,用下式计算平近点角MM=n(t-t0)其中,t为卫星过近地点的时刻;n为卫星的平均角速度,用下式计算:a为轨道椭圆的长半径,μ=GM=3.986005x1014m3/s2;G为引力常数,M为地球质量;步骤2,代入开普勒方程反复迭代,直至|Ei+1-Ei|πε时为止;当偏心率很小时,迭代法的收敛速度很快步骤3,计算卫星至地心的距离rr=a(1-ecosE)步骤4,计算真近点角θ步骤5,计算卫星在轨道坐标系中的坐标X”=r·cosθY”=r·sinθZ”=0。或跳过步骤3、4直接计算:轨道坐标和大地坐标的换算将上式化算到大地坐标系中去,一是用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表示点的位置,二是用经纬度和大地高(B,L,H)来表示点的位置,只要确定椭球体的参数和定位,和(B,L,H)之间就可以换算。轨道坐标系只需经三次旋转即可和大地坐标系重合。首先绕Z”轴反时针旋转一个ω角,使X”旋至X'(指向升交点)。再绕X'反时针旋转i角,这样Z”与重合;最后绕反时针旋转一个Ω-aG,这两个坐标系就重合了。这两个坐标系就重合了,aG角(P25,图2-1中θ角)是X轴与春分点X方向的夹角,即为格林尼治恒星时角G。于是有其中:地心坐标系与地理经纬度坐标系间转换或写成:e2=(a2-b2)/a2e'2=(a2-b2)/b2java中具体实现SGP4模型的卫星轨道计算1.准备2.代码轨道数据优化制定定时任务,每天00:00计算,根据墨卡托坐标系计算前后半月(合计一月数据)数据存入数据库,前端得到点线面JSON数据可以绘制出完整卫星轨迹曲线,并且可提供前后半月卫星轨迹搜索功能。所能表示的地球范围为经度[-180,180],纬度[-90,90],为了计算每周准确经度范围取[-175,175],与临界值不要太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卫星飞临时刻与拍摄范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根据卫星星历的结构,首行数据为卫星名称;后面两行存储了卫星相关数据用于确定给定历元时刻下绕地运行空间目标的轨道根数;根据两行根数的第一行平均运动的一阶时间导数,使用这个数据计算卫星在轨道上的具体位置;/n步骤2,平均运动的二阶时间导数,用来计算每一天平均运动的变化带来的轨道位移,使用该参数,能预测卫星的在轨位置,进而能进行飞临时刻模拟;/n步骤3,人造地球卫星运转周期T秒与圆轨道半径或椭圆轨道半长轴R米之间的关系计算轨道周期和长半轴,进而计算轨道速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飞临时刻与拍摄范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卫星星历的结构,首行数据为卫星名称;后面两行存储了卫星相关数据用于确定给定历元时刻下绕地运行空间目标的轨道根数;根据两行根数的第一行平均运动的一阶时间导数,使用这个数据计算卫星在轨道上的具体位置;
步骤2,平均运动的二阶时间导数,用来计算每一天平均运动的变化带来的轨道位移,使用该参数,能预测卫星的在轨位置,进而能进行飞临时刻模拟;
步骤3,人造地球卫星运转周期T秒与圆轨道半径或椭圆轨道半长轴R米之间的关系计算轨道周期和长半轴,进而计算轨道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卫星飞临时刻与拍摄范围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卫星在轨道坐标系中的位置,首先建立一个轨道坐标系,该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位于地心,X”、Y”位于轨道平面上,Z”轴和轨道平面的法线矢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唐浩杨刚朱安超陈添孔令川桂杨杨彩琳王雄许斌潘定洲黄熙贤曹云成陈章林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欧比特宇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