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桁架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621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板和锁紧杆,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钢梁,且钢梁的上方设置有承重板,并且承重板和钢梁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承重板的上方安装有支座,且承重板的前侧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并且承重板的后侧安装有第二连接件。该钢筋桁架楼承板以及组合式楼承板,承重板和钢梁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锁紧杆,这样可以使承重板和钢梁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使承重板在放置时更加稳定,保证后期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底板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可以使底板在放置时更加平稳,尤其是与承重板安装时稳定性更高,进一步确保了该楼承板的后期使用效率。

truss de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桁架楼承板
本技术涉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具体为钢筋桁架楼承板。
技术介绍
钢筋桁架楼承板是由钢筋、桁架、楼承板组成,在压型楼承板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是一种新兴建筑材料,最早用于厂房屋面的屋面板,桁架楼承板在施工时需要经验收后才可浇筑混凝土。但是现有的楼承板在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施工时不便于稳定摆放,而且不便于组装,从而造成不易于运输,增加了占据空间,造成对桁架楼承板的实用性降低,所以我们提出了钢筋桁架楼承板以及组合式楼承板,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钢筋桁架楼承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时不便于稳定摆放,而且不便于组装,从而造成不易于运输,增加了占据空间,造成对桁架楼承板的实用性降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板和锁紧杆,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钢梁,且钢梁的上方设置有承重板,并且承重板和钢梁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锁紧杆连接于固定槽的内部,所述承重板的上方安装有支座,且承重板的前侧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并且承重板的后侧安装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底板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钢梁和底板为一体式结构,且钢梁设置有两个,并且2个钢梁关于底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同时钢梁的纵剖面为“工”字形。优选的,所述承重板呈“T”字形,且承重板和钢梁内部的固定槽与锁紧杆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承重板的内部包括隔板、钢筋网和混凝土层面,且隔板、钢筋网和混凝土层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承重板均为一体式结构,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L”字形,并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设置的方向相反,同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有两个。优选的,所述加强筋和底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加强筋在底板的内部等间距分布,并且加强筋之间构成“V”字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钢筋桁架楼承板,(1)承重板和钢梁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锁紧杆,这样可以使承重板和钢梁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使承重板在放置时更加稳定,保证后期工作的正常进行;(2)底板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可以使底板在放置时更加平稳,尤其是与承重板安装时稳定性更高,进一步确保了该楼承板的后期使用效率;(3)承重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L”字形,这样便于承重板之间的组装,进而便于运输,减小占用空间,提高了该桁架楼承板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承重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承重板和第一连接件连接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钢梁;3、承重板;301、隔板;302、钢筋网;303、混凝土层面;4、固定槽;5、锁紧杆;6、支座;7、第一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9、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板1、钢梁2、承重板3、固定槽4、锁紧杆5、支座6、第一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8和加强筋9,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钢梁2,且钢梁2的上方设置有承重板3,并且承重板3和钢梁2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4,锁紧杆5连接于固定槽4的内部,承重板3的上方安装有支座6,且承重板3的前侧连接有第一连接件7,并且承重板3的后侧安装有第二连接件8,底板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9;钢梁2和底板1为一体式结构,且钢梁2设置有两个,并且2个钢梁2关于底板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同时钢梁2的纵剖面为“工”字形,可以使钢梁2和底板1之间的稳定性更好,防止出现松动的现象,从而确保后期工作的正常进行;承重板3呈“T”字形,且承重板3和钢梁2内部的固定槽4与锁紧杆5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便于承重板3与钢梁2和底板1之间的安装,同时易于对承重板3和钢梁2进行固定,防止后期操作过程中承重板3出现移动的现象;承重板3的内部包括隔板301、钢筋网302和混凝土层面303,且隔板301、钢筋网302和混凝土层面303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可以使承重板3在使用时更加牢固,强度更好,保证了承重板3的使用效率;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8与承重板3均为一体式结构,且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8均为“L”字形,并且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8设置的方向相反,同时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8分别设置有两个,便于对承重板3进行组装,而且可以减小占用空间,便于运输,也为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便利,同时提高了该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实用性;加强筋9和底板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加强筋9在底板1的内部等间距分布,并且加强筋9之间构成“V”字形,进一步保证了底板1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该钢筋桁架楼承板后期施工操作的稳定进行。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钢筋桁架楼承板时,根据图1,首先工作人员将底板1和钢梁2放在相应位置,然后将承重板3放在底板1和钢梁2上,并且使承重板3和钢梁2上的固定槽4的位置相对应,接着将锁紧杆5旋转进承重板3和钢梁2上的固定槽4中,对承重板3、钢梁2和底板1之间进行固定,防止在后期施工时出现移动的现象,因底板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9,因此进一步保证了底板1的稳定性;当需要对该钢筋桁架楼承板进行组装时,如图3,工作人员可以将另一块承重板3上的第二连接件8卡合进已经固定好的承重板3上的第一连接件7内,因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8的形状相反,所以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之后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安装其余承重板3,并且在承重板3组装好后,工作人员再将承重板3与钢梁2之间进行固定;如图2,承重板3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隔板301、钢筋网302和混凝土层面303,因此在后期施工中稳定性更好,也进一步保证了该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使用效率,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板(1)和锁紧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钢梁(2),且钢梁(2)的上方设置有承重板(3),并且承重板(3)和钢梁(2)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4),所述锁紧杆(5)连接于固定槽(4)的内部,所述承重板(3)的上方安装有支座(6),且承重板(3)的前侧连接有第一连接件(7),并且承重板(3)的后侧安装有第二连接件(8),所述底板(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9)。/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板(1)和锁紧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钢梁(2),且钢梁(2)的上方设置有承重板(3),并且承重板(3)和钢梁(2)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4),所述锁紧杆(5)连接于固定槽(4)的内部,所述承重板(3)的上方安装有支座(6),且承重板(3)的前侧连接有第一连接件(7),并且承重板(3)的后侧安装有第二连接件(8),所述底板(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2)和底板(1)为一体式结构,且钢梁(2)设置有两个,并且2个钢梁(2)关于底板(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同时钢梁(2)的纵剖面为“工”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3)呈“T”字形,且承重板(3)和钢梁(2)内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耀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