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冷器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8459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冷器气密性检测装置,具有前、后相对布置的两条无动力滚筒输送线,在两条无动力滚筒输送线之间设有水槽,水槽上侧设有固定台架,固定台架的顶部装有垂直朝下布置的气缸,气缸的伸缩端连接吊装框架的顶部;吊装框架包括上、下相对应的矩形框和无动力输送滚筒,矩形框和无动力输送滚筒的四角对应通过竖直连杆相连接;固定台架上设有与每根竖直连杆对应布置的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下端装有与竖直连杆相匹配的引导轮A,竖直连杆的上端装有与支撑立柱相匹配的引导轮B;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快速对空冷器进行气密性检测,并对检测好的空冷器进行快速转移,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An air tightness testing device for air coo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冷器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密性检测
,尤其是一种空冷器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在对空冷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通常是在空冷器内充入一定气压的气体,然后通过行吊将空冷器吊装至水槽中,待水面稳定后,通过观察水槽内是否出现气泡,以此来判断空冷器的气密性。这种检测方式费时费力,并且由于工业生产中,空冷器产量大,其相应的检测工作量也及其巨大,现有的工业厂房内配置的行车根本达不到实际的检测需求,这严重影响到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通过行吊对空冷器实施检测的方式费时费力,并存在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提供一种空冷器气密性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是:一种空冷器气密性检测装置,具有前、后相对布置的两条无动力滚筒输送线;在两条无动力滚筒输送线之间设有水槽,水槽的四个槽壁上均装有透明玻璃;水槽上侧设有固定台架,固定台架的顶部装有垂直朝下布置的气缸,气缸的伸缩端连接吊装框架的顶部;吊装框架包括上、下相对应的矩形框和无动力输送滚筒,矩形框和无动力输送滚筒的四角对应通过竖直连杆相连接;所述固定台架上设有与每根竖直连杆对应布置的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下端装有与竖直连杆相匹配的引导轮A,竖直连杆的上端装有与支撑立柱相匹配的引导轮B。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竖直连杆和支撑立柱的横截面均呈矩形结构;所述引导轮A和引导轮B均采用“V”型尼龙轨道滑轮。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固定台架的前侧上还设有一根竖直支柱,竖直支柱的上、下两端各装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与气缸构成电气连锁;在矩形框的前侧装有水平布置的“L”型触碰支架,触碰支架的前端与行程开关上摆臂端的滚轮相对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快速对空冷器进行气密性检测,并对检测好的空冷器进行快速转移,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气缸与吊装框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K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无动力滚筒输送线A,2—无动力滚筒输送线B,3—水槽,4—透明玻璃,5—固定台架,6—气缸,7—吊装框架,701—矩形框,702—无动力输送滚筒,703—竖直连杆,8—支撑立柱,9—引导轮A,10—引导轮B,11—竖直支柱,12—行程开关,13—触碰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3,一种空冷器气密性检测装置,具有前、后相对布置的无动力滚筒输送线A1和无动力滚筒输送线B2,在两条无动力滚筒输送线之间设有水槽3,水槽3的四个槽壁上均装有透明玻璃4;水槽3上侧设有固定台架5,固定台架5的顶部装有垂直朝下布置的气缸6,气缸6的伸缩端连接吊装框架7的顶部;吊装框架7包括上、下相对应的矩形框701和无动力输送滚筒702,矩形框701和无动力输送滚筒702的四角对应通过竖直连杆703相连接;所述固定台架5上设有与每根竖直连杆703对应布置的支撑立柱8,支撑立柱8的下端装有与竖直连杆703相匹配的引导轮A9,竖直连杆703的上端装有与支撑立柱8相匹配的引导轮B10。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连杆703和支撑立柱8的横截面均呈矩形结构;所述引导轮A9和引导轮B10均采用“V”型尼龙轨道滑轮。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台架5的前侧上还设有一根竖直支柱11,竖直支柱11的上、下两端各装有一个行程开关12,每个行程开关12与气缸6构成电气连锁;在矩形框701的前侧装有水平布置的“L”型触碰支架13,触碰支架13的前端横杆与行程开关12上摆臂端的滚轮相对应。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首先启动气缸6,气缸6的活塞杆回缩以拉动吊装框架7上升,当吊装框架7下侧的无动力输送滚筒C702与无动力输送滚筒A1的工作面齐平时,此时吊装框架7上的“L”型触碰支架13恰好触碰到竖直支柱11上端的行程开关12上的滚轮,从而使得该行程开关动作,并由此控制气缸6停止运行,此时只需将集放在无动力输送滚筒A1上的空冷器由手工推送至无动力输送滚筒C702上即可;然后,通过空冷器的进/出接口向其内部充入一定气压的气体,对空冷器的进、出接口进行密封处理,并在水槽3内事先盛放一定量的水,以对接下来的气密性检测试验作准备;接着,再次启动气缸6,控制气缸6的活塞杆伸出,由设置在竖直支柱11下端的行程开关12对气缸下行的行程进行控制;当吊装框架7承载着空冷器下行到位时,并在水槽3内的水面平静后,观察水槽3内是否出现气泡,以此来判断空冷器的气密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冷器气密性检测装置,具有前、后相对布置的两条无动力滚筒输送线;其特征是:在两条无动力滚筒输送线之间设有水槽,水槽的四个槽壁上均装有透明玻璃;水槽上侧设有固定台架,固定台架的顶部装有垂直朝下布置的气缸,气缸的伸缩端连接吊装框架的顶部;吊装框架包括上、下相对应的矩形框和无动力输送滚筒,矩形框和无动力输送滚筒的四角对应通过竖直连杆相连接;所述固定台架上设有与每根竖直连杆对应布置的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下端装有与竖直连杆相匹配的引导轮A,竖直连杆的上端装有与支撑立柱相匹配的引导轮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冷器气密性检测装置,具有前、后相对布置的两条无动力滚筒输送线;其特征是:在两条无动力滚筒输送线之间设有水槽,水槽的四个槽壁上均装有透明玻璃;水槽上侧设有固定台架,固定台架的顶部装有垂直朝下布置的气缸,气缸的伸缩端连接吊装框架的顶部;吊装框架包括上、下相对应的矩形框和无动力输送滚筒,矩形框和无动力输送滚筒的四角对应通过竖直连杆相连接;所述固定台架上设有与每根竖直连杆对应布置的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下端装有与竖直连杆相匹配的引导轮A,竖直连杆的上端装有与支撑立柱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建成邱杰
申请(专利权)人:润壤科技黄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