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8308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业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贮液罐、蒸发器、旋风分离器、分子干燥塔、压缩机、平衡罐、热交换器、贮气罐、恒压阀和发电机,贮液罐和蒸发器之间通过第一液泵连通,贮气罐和发电机连接的管道上连通有恒压阀,发电机的出气端与三通管的进气端连通,三通管的第二出气管与冷库连通,三通管的第一出气管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第一吸收塔和贮液罐依次连通,冷库通过管道与第二吸收塔和贮液罐依次连通。本装置的使用,能充分将工业余热转换为电能,从而减少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的浪费。

A device for power generation and refrigeration by combining industrial waste heat or geothermal energy with air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余热或地热能回收
,具体地说是一种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余热就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没有被利用的热能,广泛存在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煤炭、电力、石油、石化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其中包括锅炉尾气、工业冷却水、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热量、凝汽式汽轮机尾气等等。地热能是指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热能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或地热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研究表明,在各种类型的工业余热中,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部分占总余热资源的60%,对工业余热或地热能进行有效地回收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具有一定的环保效益。据统计,我国高耗能行业的年余热节能潜力超过了1000万吨标准煤,可见余热资源回收潜力非常大。与此同时,对余热资源进行利用也是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能源环境危机的有效途径,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重大影响。目前现有的工业余热或地热能回收装置不仅回收热量效率低,同时回收后热量用途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贮液罐、蒸发器、旋风分离器、分子干燥塔、压缩机、平衡罐、热交换器、贮气罐、恒压阀和发电机,贮液罐和蒸发器之间通过第一液泵连通,贮气罐和发电机连接的管道上连通有恒压阀,发电机的出气端与三通管的进气端连通,三通管的第二出气管与冷库连通,三通管的第一出气管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第一吸收塔和贮液罐依次连通,冷库通过管道与第二吸收塔和贮液罐依次连通。本装置在使用时,用第一液泵将贮液罐中的富氨溶液打入蒸发器中,富氨在蒸发器蒸发形成氨气,蒸发后的氨气引入旋风分离器中,在旋风分离器中,脱除部分水分的氨气进入分子干燥塔进一步脱水后进入压缩机内形成冷氨气并从压缩机内打入平衡罐中。平衡罐中的氨气缓慢进入热交换器内并吸收工业余热的热量,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形成高压氨气,高压氨气进入贮气罐,在贮气罐内的氨气达到额定压力后通过恒压阀进入叶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经发电机叶轮后的氨气流入三通管的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流经三通管第一出气管内的氨气通过换热器吸收热量进入第一吸收塔内形成氨水后存储在储液罐内,流经三通管第二出气管内的氨气进入冷库散冷器内并吸收冷库气体内的热量,从而达到对冷库降温的目的,其中,冷库散冷器内吸收热量后的氨气经第二吸收塔形成氨水后存储在储液罐内。本装置的使用,不仅能利用氨水吸收工业余热并发电,同时能利用氨气进行发电和对冷库降温,并在完成发电和降温后再次回收氨水,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的蒸发器内的气体经第一风机引入旋风分离器。第一风机能加快气体流通,从而使得蒸发器内气体更快的流入旋风分离器内。作为优选,所述的三通管的第二出气管内气体经第二风机引入冷库散冷器内。第二风机能加速三通管第二出气管内气体流通,进而方便气体快速流入冷库内。作为优选,所述的旋风分离器与干燥塔的出水端均通过管道与蒸发器进水端连通,旋风分离器与干燥塔内的水经管道流入蒸发器内,从而能减少水的浪费,达到循环用水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的蒸发器出水端通过安装有第二液泵的管道与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均连通。蒸发器内的水经第二液泵回收到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内能实现水的回收利用,进一步降低水的浪费。作为优选,所述的热交换器出气端通过管道与蒸发器进气端连通,热交换器内剩余热量经管道流入蒸发器内,从而能减少蒸发器本身热量的产生,进而达到节省蒸发器制热所消耗的电能。作为优选,所述的热交换器与储气罐之间连通的管道与平衡罐的进气端连通。平衡罐内设有上下移动的活塞,利用此活塞将罐内低温介质和热交换器出来的高温介质隔开,并达到活塞上下压力平衡,在贮气罐中介质压力不断增大时,活塞不断下移,促使低温介质不断进入热交换器中。一种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机和制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方面:(1)将贮液罐中的富氨溶液经第一液泵打入蒸发器中,富氨在蒸发器内吸收工业余热或地热能后蒸发;(2)利用第一风机将蒸发后的氨气引入旋风分离器中并在旋风分离器中脱除部分水分;(3))将脱除部分水分的氨气进入干燥塔进一步脱水后用压缩机将其打入平衡罐中;(4)将平衡罐中的氨气缓慢进入热交换器内来进一步吸收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的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并形成高压氨气;(5)将高压氨气通入贮气罐中,在贮气罐内的氨气达到额定压力后通过恒压阀进入叶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6)将发电后的低温低压氨气利用第二风机引入冷库散热器中,同时将剩余的低温低压氨气引入换热器中,进入冷库散热器的低温低压氨气通过吸收冷库内大气中的热量来降低冷库温度,进入换热器内的氨气通过换热器吸收大气的热量;(7)将冷库散热器内吸收热量后的氨气引入第二吸收塔形成氨水,同时将换热器内的氨气引入第一吸收塔内用水吸收形成氨水;(8)将第一吸收塔内的氨水和第二吸收塔内的氨水引入储液罐内存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不仅使用在对工业余热的吸收,同时对地热能有同样的效果。本装置在使用时,用第一液泵将贮液罐中的富氨溶液打入蒸发器中,富氨在蒸发器蒸发形成氨气,蒸发后的氨气经第一风机引入旋风分离器中,在旋风分离器中,脱除部分水分的氨气进入分子干燥塔进一步脱水,而旋风分离器和干燥塔内存留的水分则流入蒸发器内为增发器提供水分。脱水后的氨气进入压缩机内,用压缩机打入平衡罐实现氨气气压的平衡。平衡罐中平衡气压后的氨气缓慢进入热交换器内并吸收工业余热的热量,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形成高压氨气,高压氨气进入贮气罐,在贮气罐内的氨气达到额定压力后通过恒压阀进入叶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经发电机叶轮后的氨气流入三通管的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流经三通管第一出气管内的氨气通过换热器吸收大气的热量进入第一吸收塔内形成氨水后存储在储液罐内,流经三通管第二出气管内的氨气经第二风机引入冷库散冷器内并吸收冷库内大气的热量,从而达到对冷库降温的目的,其中,冷库散冷器内吸收热量后的氨气经第二吸收塔形成氨水后存储在储液罐内。蒸发器内残留的水分则经第二液泵打入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内,为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补充水源。本装置的使用,不仅能利用氨水吸收工业余热并发电,同时能利用氨气进行发电和对冷库降温,并在完成发电和降温后再次回收氨水,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中所示:1、贮液罐,2、第一液泵,3、第二液泵,4、蒸发器,5、第一风机,6、旋风分离器,7、分子干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贮液罐、蒸发器、旋风分离器、分子干燥塔、压缩机、平衡罐、热交换器、贮气罐、恒压阀和发电机,贮液罐和蒸发器之间通过第一液泵连通,贮气罐和发电机连接的管道上连通有恒压阀,发电机的出气端与三通管的进气端连通,三通管的第二出气管与冷库散冷器连通,三通管的第一出气管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第一吸收塔和贮液罐依次连通,冷库通过管道与第二吸收塔和贮液罐依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贮液罐、蒸发器、旋风分离器、分子干燥塔、压缩机、平衡罐、热交换器、贮气罐、恒压阀和发电机,贮液罐和蒸发器之间通过第一液泵连通,贮气罐和发电机连接的管道上连通有恒压阀,发电机的出气端与三通管的进气端连通,三通管的第二出气管与冷库散冷器连通,三通管的第一出气管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第一吸收塔和贮液罐依次连通,冷库通过管道与第二吸收塔和贮液罐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蒸发器内的气体经第一风机引入旋风分离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三通管的第二出气管内气体经第二风机引入冷库散冷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旋风分离器与干燥塔的出水端均通过管道与蒸发器进水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蒸发器出水端通过安装有第二液泵的管道与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均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出气端通过管道与蒸发器进气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广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惠德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