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热水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29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热水锅炉,包括低氮燃烧器、换热器、烟气处理装置,外部燃气进入低氮燃烧器内进行燃烧,产生高温热源;换热器具有供热进口端、供热排出端,低氮燃烧器内所产生的高温热源排出后从换热器的供热进口端进入换热器内;换热器内布置有获取高温热源热量的走水管道;烟气处理装置装配于换热器的供热排出端,换热器内高温热源经过与走水管道换热后,从供热排出端排入烟气处理装置;高温热源进入换热器中,将对走水管道内的冷水进行加热升温,经过换热后的高温热源温度降低,进入烟气处理装置中,由于进入烟气处理装置中的烟气仍具有较高温度,因而会出现白烟现象,而通过烟气处理装置的脱白处理,能够将使排出的烟气正常化,不会产生白烟排出的问题。

Gas fired hot water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热水锅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热水锅炉。
技术介绍
燃气热水锅炉是热水锅炉的一种,燃气热水锅炉以燃气为燃料,通过燃烧器对水加热,燃烧器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水,使水被加热升温。燃气热水锅炉可以作为民用和工业使用,但是由于燃烧器产生高温热源温度较高,经过水管的换热后,仍然具有较高的温度,排入大气中产生白烟,对环境形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量利用率高且无环境污染的燃气热水锅炉。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燃气热水锅炉,包括低氮燃烧器、换热器、烟气处理装置,外部燃气进入低氮燃烧器内进行燃烧,产生高温热源;换热器具有供热进口端、供热排出端,低氮燃烧器内所产生的高温热源排出后从换热器的供热进口端进入换热器内;换热器内布置有获取高温热源热量的走水管道,走水管道的两端延伸到换热器的外部,一端作为进水端,另一端作为出水端;烟气处理装置装配于换热器的供热排出端,换热器内高温热源经过与走水管道换热后,从供热排出端排入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对进入的高温烟气进行脱白处理。本申请中,换热器为不锈钢板式换热器。本申请中,换热器包括内部为换热空间的换热箱体,换热空间内的走水管道迂回方式进行布置,在换热空间内设置有供走水管道穿过的蓄热体。本申请中,蓄热体为310S不锈钢蜂窝状蓄热体或者蜂窝状陶瓷蓄热体。本申请中,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具有烟气进口、排污口、排烟口的处理壳体,在处理壳体内布置有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为竖直方向布置的棒体,金属电极的外壁四周与对应位置的处理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以及负高压电源,负高压电源的一端与金属电极形成连接,另一端与处理壳体连接后接通大地;负高压电源为金属电极通电后,在金属电极与处理壳体内壁之间供烟气通过的环形空间中发射自由电子。本申请中,处理壳体包括绝缘壳体,处理壳体内壁固定设置有环绕处理壳体内的环形导电内层,金属电极处于导电内层中心位置,金属电极的外壁四周与对应位置的导电内层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负高压电源与导电内层电性连接,导电内层接地。本申请中,在处理壳体内的顶部设置有将金属电极呈悬空状装配于处理壳体内的悬挂装置,金属电极的上端固定装配于悬挂装置上,金属电极的下端向下延伸到处理壳体中部或底部。本申请中,悬挂装置包括绝缘支架,绝缘支架装配于处理壳体内的顶部,绝缘支架中部开设有供金属电极上端穿过的让位孔,在金属电极上端装配有将金属电极上端锁定在绝缘支架上的锁紧件。本申请中,绝缘支架包括环形部、支承部、多个连接部,在处理壳体内壁固定设置有对环形部形成支承的支承台,支承部处于处理壳体内的中心位置,多个连接部间隔固定连接于环形部与支承部之间,相邻连接部之间为烟气通道;在其中一连接部上表面开设有供负高压电源与金属电极的连接线进行走线的走线槽,以及对走线槽形成封盖的密封盖。本申请中,支承部下表面向下延伸出保持台;所述让位孔向下延伸并贯穿保持台,以供金属电极穿过。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燃气进入燃烧器中燃烧,由于采用低氮燃烧器,燃烧器内产生较高的燃烧率,从而获得较充足的高温热源,高温热源包括高温烟气和高温火焰,高温热源进入换热器中,将对走水管道内的冷水进行加热升温,使管道内的水快速升温,走水管道内的水经过升温后排出,供使用者进行使用,而经过换热后的高温热源温度降低,从换热器排出,并进入烟气处理装置中,由于进入烟气处理装置中的烟气仍具有较高温度,因而会出现白烟现象,而通过烟气处理装置的脱白处理,能够将使排出的烟气正常化,不会产生白烟排出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绝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低氮燃烧器,2为换热器,3为烟气处理装置,4为供热进口端,5为供热排出端,6为走水管道,7为换热箱,8为蓄热体,9为烟气进口,10为排污口,11为排烟口,12为金属电极,13为负高压电源,14为导电内层,15为绝缘支架,16为让位孔,17为锁紧件,18为环形部,19为支承部,20为连接部,21为支承台,22为烟气通道,23为连接线,24为走线槽,25为密封盖,26为保持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3所示,燃气热水锅炉,包括低氮燃烧器1、换热器2、烟气处理装置3,外部的燃气进入低氮燃烧器内在燃烧器内进行燃烧,燃烧产生含有高温烟气和高温火焰的高温热源;换热器具有供热进口端4、供热排出端5,低氮燃烧器的高温热源排出端与换热器的供热进口端进行连通;低氮燃烧器内所产生的高温热源排出后从换热器的供热进口端进入换热器内。换热器内布置有获取高温热源热量的走水管道6,走水管道的两端延伸到换热器的外部,一端作为进水端,另一端作为出水端;进水端供冷水进入走水管道中,出水端供换热器内走水管道升温后的热水排出。烟气处理装置装配于换热器的供热排出端,即烟气处理装置的烟气进口与换热器的供热排出端连通,换热器内高温热源经过与走水管道换热后,从供热排出端排入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对进入的高温烟气进行脱白处理。本申请中的换热器可以使用不锈钢板式换热器。本申请中的换热器也可以使用如下结构:换热器包括内部为换热空间的换热箱体7,换热箱体内部为封闭状态;换热空间内的走水管道迂回方式进行布置,高温热源从迂回的走水管道之间的空隙中穿过,以保证走水管道内的水保持较快的升温;而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换热空间内设置有供走水管道穿过的蓄热体8,蓄热体为310S不锈钢蜂窝状蓄热体或者蜂窝状陶瓷蓄热体;具体布置方式为:换热箱体内填充蜂窝状的蓄热体,走水管道从蓄热体中穿过,通过蓄热体能够使换热空间内保持较高的温度,走水管道内的水可以从蓄热体中获取一定的温升,以此进一步提升走水管道内的水快速温升。本申请中,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具有烟气进口9、排污口10、排烟口11的处理壳体,在处理壳体内布置有金属电极12,金属电极可以铜、不锈钢等等金属制成;换热器排出的烟气从烟气进口进入处理壳体内并上升,从排烟口排出;排污管供处理壳体内脱下的污水排出,排污管装配排污阀,以控制污水的排出。金属电极为竖直方向布置的棒体,处理壳体内为圆形腔,金属电极为圆形棒。金属电极的外壁四周与对应位置的处理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以便后续在金属电极与处理壳体内之间形成均匀的自由电子。以及提供2万伏或3万伏或4万伏或5万伏或6万伏或7万伏或8万伏或9万伏或10万伏直流电源的负高压电源13,负高压电源的一端与金属电极形成电连接,另一端与处理壳体连接后接通大地;负高压电源为金属电极通电后,在金属电极与处理壳体内壁之间供烟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燃气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氮燃烧器、换热器、烟气处理装置,/n外部燃气进入低氮燃烧器内进行燃烧,产生高温热源;/n换热器具有供热进口端、供热排出端,低氮燃烧器内所产生的高温热源排出后从换热器的供热进口端进入换热器内;/n换热器内布置有获取高温热源热量的走水管道,走水管道的两端延伸到换热器的外部,一端作为进水端,另一端作为出水端;/n烟气处理装置装配于换热器的供热排出端,换热器内高温热源经过与走水管道换热后,从供热排出端排入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对进入的高温烟气进行脱白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燃气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氮燃烧器、换热器、烟气处理装置,
外部燃气进入低氮燃烧器内进行燃烧,产生高温热源;
换热器具有供热进口端、供热排出端,低氮燃烧器内所产生的高温热源排出后从换热器的供热进口端进入换热器内;
换热器内布置有获取高温热源热量的走水管道,走水管道的两端延伸到换热器的外部,一端作为进水端,另一端作为出水端;
烟气处理装置装配于换热器的供热排出端,换热器内高温热源经过与走水管道换热后,从供热排出端排入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对进入的高温烟气进行脱白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不锈钢板式换热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内部为换热空间的换热箱体,换热空间内的走水管道迂回方式进行布置,在换热空间内设置有供走水管道穿过的蓄热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为310S不锈钢蜂窝状蓄热体或者蜂窝状陶瓷蓄热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具有烟气进口、排污口、排烟口的处理壳体,在处理壳体内布置有金属电极;
所述金属电极为竖直方向布置的棒体,金属电极的外壁四周与对应位置的处理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以及负高压电源,负高压电源的一端与金属电极形成连接,另一端与处理壳体连接后接通大地;负高压电源为金属电极通电后,在金属电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晨滈张昌林郭强徐溢锋宋曦明戴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河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