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94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48
一种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下部内的电机以及与电机相连接的丝杆,壳体上部内设有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一固定轴铰接有卡板,卡板一侧设有卡槽,第二固定轴上铰接有与卡板位置相对应的棘爪,第二固定轴上铰接有与棘爪相连接的拨动件,所述壳体下部内设有第三固定轴;所述第三固定轴铰接有与丝杆相啮合的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前侧壁面设有第一铰接轴;所述壳体中部内设有第四固定轴;所述第四固定轴铰接有与传动轮相铰接的第一摆臂;所述第四固定轴铰接有位于第一摆臂前侧的第二摆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能够快速的实现单拉开门方式与双拉开门方式之间的转变,实现双用功能,有效降低更换成本。

A door lock with dual fun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锁,特别是一种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
技术介绍
车门锁是一种用于开启或锁闭车门的装置,汽车门框边沿都会设置有一个与车门锁位置相对应的锁扣,关闭车门时,锁扣则会直接滑入到车门锁的锁槽内,并对车门锁的卡板进行撞击,此时卡板则会发生旋转,在卡板旋转时,卡板则会通过挤压带动棘爪转动,直至棘爪的爪头卡于卡板的卡槽槽口,此时棘爪的爪头将锁扣限制在卡槽内,从而起到锁闭的效果。由于不同车辆的使用情况不同,因此不同车辆上的车门锁所安装的车门锁也不相同,有的车门锁只需单拉一下便能够开启,而有的车门锁则需要双拉两下才能够开启,而传统的双拉车门锁与单拉车门锁内部的结构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因此若是要将单拉开门方式变成双拉开门方式或是双拉开门方式变成单拉开门方式,则需要将车门上的整个车门锁进行更换,才能够转变成截然不同的开门方式,而两个完好的车门锁进行更换替换,不仅导致更换成本极高,且需要将车门锁完全从车门上拆卸下来才能进行更换,显得极为麻烦,严重增加了更换时的工作量,导致更换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它能够快速的实现单拉开门方式与双拉开门方式之间的转变,实现双用功能,有效降低更换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下部内的电机以及与电机相连接的丝杆,壳体上部内设有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一固定轴铰接有卡板,卡板一侧设有卡槽,第二固定轴上铰接有与卡板位置相对应的棘爪,第二固定轴上铰接有与棘爪相连接的拨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下部内设有第三固定轴;所述第三固定轴铰接有与丝杆相啮合的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前侧壁面设有第一铰接轴;所述壳体中部内设有第四固定轴;所述第四固定轴铰接有与传动轮相铰接的第一摆臂;所述第四固定轴铰接有位于第一摆臂前侧的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上端设有一解锁头;所述第一摆臂上设有与第二摆臂右部相匹配的导向机构;所述第二摆臂上设有与第一铰接轴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之间通过一双拉传动臂相连接;所述壳体上部设有一位于拨动件左侧的铰接机构;所述铰接机构铰接有第三摆臂,第三摆臂与拨动件互为垂直;所述第三摆臂左端设有与拨动件相对的拨动臂;所述第三摆臂上设有与第一摆臂相匹配的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二摆臂前侧设有下部与导向机构相匹配的第四摆臂;所述第四摆臂中部设有第一拉线孔;所述第二摆臂上部设有与第一拉线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拉线孔。所述第二铰接轴前端设有一限位头,限位头直径大于第二铰接轴直径;所述双拉传动臂上部设有与第二铰接轴相匹配的第二腰型孔,第二腰型孔宽度小于限位头直径;所述双拉传动臂下端设有与第一相铰接轴相匹配的轴孔;所述第二铰接轴抵于第二腰型孔上侧孔壁上;所述第二腰型孔下侧孔壁设有一扩增槽,扩增槽直径大于限位头直径。所述第一摆臂一侧设有与传动轮后侧壁面相对的第一延长臂;所述第一延长臂端部与传动轮后侧壁面之间通过一连轴相铰接。所述第一摆臂右端上侧设有向右倾斜的第二延长臂;所述第二延长臂端部设有与第一腰型孔相匹配的滑杆。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于第一摆臂右部前侧壁面上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中部设有一限位板;所述第二摆臂右部设有一与导向轴后部的相匹配的第三腰型孔,第三腰型孔宽度小于限位板直径;所述第三腰型孔右侧孔壁设有一挤压槽。所述壳体上部左侧内设有与第四摆臂上端相匹配的限位台阶,限位台阶呈弧状;所述第四摆臂下部设有与导向轴前部相匹配的第四腰型孔;所述限位板位于第二摆臂与第四摆臂之间。所述第四固定轴铰接有一位于第四摆臂与第二摆臂之间的外开门臂;所述外开门臂左端铰接于第四固定轴上,外开门臂右端设有第三拉线孔;所述外开门臂中部设有与导向轴前部相匹配的横向腰型孔、与横向腰型孔相贯通的纵向腰型孔,横向腰型孔与纵向腰型孔之间呈T字型;所述外开门臂位于第四摆臂与限位板之间。所述铰接机构包括设于壳体上部内的支架板;所述支架板前端设有一铰接板,支架板前端左侧设有向外延伸出一与解锁头位置相对应的辅助件;所述第三摆臂左端设有与铰接板相匹配的铰接孔,铰接孔呈8字型;所述铰接板厚度小于铰接孔中部宽度,铰接板宽度小于铰接孔横向长度。所述双拉传动臂前侧壁面上部设有一上润滑槽,双拉传动臂前侧壁面下部设有一下润滑槽,双拉传动臂前侧壁面中部设有一润滑油道,上润滑槽通过润滑油道与下润滑槽相贯通;所述上润滑槽将第二腰型孔围合在内;所述下润滑槽将轴孔围合在内;所述上润滑槽通过一上出油孔与第二腰型孔上侧内壁相贯通;所述下润滑槽通过一下出油孔与轴孔相贯通;所述双拉传动臂前侧壁面盖合有一密封盖,密封盖将上润滑槽、下润滑槽以及润滑油道密封遮盖;所述密封盖与双拉传动臂之间通过螺丝相固定;所述上润滑槽、下润滑槽以及润滑油道内充满有固化油脂;所述润滑油道中部放置有一钢珠。所述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外壁皆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球型嵌孔;所述球型嵌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滚珠,滚珠一端凸出至球型嵌孔外与轴孔内壁或第二腰型孔上部内壁相贴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可通过双拉传动臂实现双拉解锁方式与单拉解锁方式的转变,当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通过双拉传动臂相连接时,可实现双拉解锁的效果,当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通过双拉传动臂相连接时,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互不干涉,此时可实现单拉解锁的效果,最终实现双用功能,由于单拉解锁方式与双拉解锁方式只需拆装一个双拉传动臂便能够快速转变,有效减少了需要更换整个车门锁来改变解锁方式导致的麻烦,从而有效提高更换效率,且当无需两个不同的车门锁进行互相更换时,有效降低了更换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去除壳体后的第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去除壳体后的第二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去除壳体后的第三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去除壳体后的局部的分解图。图6是双拉传动臂上设有润滑油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双拉传动臂上盖合有密封盖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一铰接轴上设有滚珠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下部内的电机2以及与电机2相连接的丝杆3,壳体1上部内设有第一固定轴4、第二固定轴5,第一固定轴4铰接有卡板6,卡板6一侧设有卡槽7,第二固定轴5上铰接有与卡板6位置相对应的棘爪8,第二固定轴5上铰接有与棘爪8相连接的拨动件9,所述壳体1下部内设有第三固定轴10;所述第三固定轴10铰接有与丝杆3相啮合的传动轮11;所述传动轮11前侧壁面设有第一铰接轴12;所述壳体1中部内设有第四固定轴13;所述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下部内的电机以及与电机相连接的丝杆,壳体上部内设有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一固定轴铰接有卡板,卡板一侧设有卡槽,第二固定轴上铰接有与卡板位置相对应的棘爪,第二固定轴上铰接有与棘爪相连接的拨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下部内设有第三固定轴;所述第三固定轴铰接有与丝杆相啮合的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前侧壁面设有第一铰接轴;所述壳体中部内设有第四固定轴;所述第四固定轴铰接有与传动轮相铰接的第一摆臂;所述第四固定轴铰接有位于第一摆臂前侧的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上端设有一解锁头;所述第一摆臂上设有与第二摆臂右部相匹配的导向机构;所述第二摆臂上设有与第一铰接轴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之间通过一双拉传动臂相连接;所述壳体上部设有一位于拨动件左侧的铰接机构;所述铰接机构铰接有第三摆臂,第三摆臂与拨动件互为垂直;所述第三摆臂左端设有与拨动件相对的拨动臂;所述第三摆臂上设有与第一摆臂相匹配的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二摆臂前侧设有下部与导向机构相匹配的第四摆臂;所述第四摆臂中部设有第一拉线孔;所述第二摆臂上部设有与第一拉线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拉线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下部内的电机以及与电机相连接的丝杆,壳体上部内设有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一固定轴铰接有卡板,卡板一侧设有卡槽,第二固定轴上铰接有与卡板位置相对应的棘爪,第二固定轴上铰接有与棘爪相连接的拨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下部内设有第三固定轴;所述第三固定轴铰接有与丝杆相啮合的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前侧壁面设有第一铰接轴;所述壳体中部内设有第四固定轴;所述第四固定轴铰接有与传动轮相铰接的第一摆臂;所述第四固定轴铰接有位于第一摆臂前侧的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上端设有一解锁头;所述第一摆臂上设有与第二摆臂右部相匹配的导向机构;所述第二摆臂上设有与第一铰接轴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之间通过一双拉传动臂相连接;所述壳体上部设有一位于拨动件左侧的铰接机构;所述铰接机构铰接有第三摆臂,第三摆臂与拨动件互为垂直;所述第三摆臂左端设有与拨动件相对的拨动臂;所述第三摆臂上设有与第一摆臂相匹配的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二摆臂前侧设有下部与导向机构相匹配的第四摆臂;所述第四摆臂中部设有第一拉线孔;所述第二摆臂上部设有与第一拉线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拉线孔。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轴前端设有一限位头,限位头直径大于第二铰接轴直径;所述双拉传动臂上部设有与第二铰接轴相匹配的第二腰型孔,第二腰型孔宽度小于限位头直径;所述双拉传动臂下端设有与第一相铰接轴相匹配的轴孔;所述第二铰接轴抵于第二腰型孔上侧孔壁上;所述第二腰型孔下侧孔壁设有一扩增槽,扩增槽直径大于限位头直径。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一侧设有与传动轮后侧壁面相对的第一延长臂;所述第一延长臂端部与传动轮后侧壁面之间通过一连轴相铰接。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右端上侧设有向右倾斜的第二延长臂;所述第二延长臂端部设有与第一腰型孔相匹配的滑杆。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用功能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于第一摆臂右部前侧壁面上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中部设有一限位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礼涛沈军勤沈洁洪健沈孔建张琦林良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信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