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其包括机体、支脚和保护装置,支脚位于机体的底部,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环,保护环围绕所述机体一周,且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机体,保护环的底部安装有缓冲腿,缓冲腿包括缓冲弹簧和缓冲柱,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保护环,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缓冲柱。通过缓冲腿和缓冲弹簧的设置,当无人机降落时,缓冲柱先抵接地面,随着无人机的继续向下冲击,缓冲柱向上挤压缓冲弹簧,当支脚抵接地面时,此时由于缓冲弹簧的缓冲作用,机体的下降速度也慢了下来,支脚对地面冲击力减小,通过缓冲弹簧的设置,进一步起到了保护无人机的作用。
A UAV for monitoring forest f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
技术介绍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并且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森林防火工作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民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近年来,随着中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工作的不断推进,森林防火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森林火灾危害大,扑灭困难,于是在火灾还在萌芽状态及时发现它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森林火灾的预防大多任停留在兴建瞭望塔。瞭望是一种依靠瞭望员的经验来观测的方法,准确率低,误差大。另外瞭望员人身安全受雷电和野生动物等威胁。随着无人机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7956059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实时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航拍装置,其结构包括保护装置、螺旋桨、电动机、支脚、按钮、摄像头、机体、固定板、通气口、支撑板、支架,保护装置与机体螺纹连接,支脚的上表面与机体的下表面相焊接,按钮与机体电连接,本技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航拍装置,结构上设有保护装置,将保护装置安装在机体上,当无人机掉落时,通过抗压板保护机体不收损,进行第一次缓冲减压,再通过一级减震弹簧对力量进行二次缓冲,再通过二级减震弹簧与抗压撑杆进行第三次的减压,大大降低了掉落时的破坏力,保护无人机掉落到地面不会被损坏。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无人机落地时,若操作者操作不当,支脚会猛烈撞击地面,导致机体发生猛烈晃动,多次撞击,容积造成无人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其优势在于,通过增加缓冲装置,当无人机落地时,对其进行缓冲,再使得无人机缓慢落地,缓冲装置起到了保护无人机的作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包括机体、支脚和保护装置,所述支脚位于所述机体的底部,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环,所述保护环围绕所述机体一周,且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机体,所述保护环的底部安装有缓冲腿,所述缓冲腿包括缓冲弹簧和缓冲柱,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环,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缓冲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腿和缓冲弹簧的设置,当无人机降落时,缓冲柱先抵接地面,然后随着无人机的继续向下冲击,缓冲柱向上运动,缓冲柱挤压缓冲弹簧,缓冲柱对地面的冲击的动能转化为缓冲弹簧的弹性势能,当支脚抵接地面时,此时由于缓冲弹簧的缓冲作用,机体的下降速度也慢了下来,当支脚抵接地面时,支脚对地面冲击力减小,通过缓冲弹簧的设置,进一步起到了保护无人机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保护环的底部,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腔,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缓冲柱,所述缓冲柱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腔的设置,使得缓冲弹簧位于安装腔内,避免了缓冲弹簧与缓冲柱脱离,造成缓冲效果降低,同时缓冲柱也在安装腔内滑动,对缓冲柱进行竖直方向上的滑动限制,使得缓冲柱更好的挤压缓冲弹簧,实现缓冲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缓冲部的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安装腔的口部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挡块相抵接的抵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块和抵块的设置,对缓冲柱进行限位,使其只能在安装腔内滑动,避免其脱离安装腔,造成缓冲功能丧失。作为优选,所述挡块的周面上安装有多个减小挡块受到滑动摩擦阻力的滚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滚珠的设置,使得挡块在安装腔内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阻力变为滚动摩擦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挡块受到的阻力,使得挡块滑动的更加顺畅。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环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挡柱,所述挡柱均匀分布于所述保护环上,所述挡柱的顶端高于所述机体的顶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人机在空中飞行电池没电时,或者是操作不当造成的无人机掉落,无人机掉落没有固定的朝向,若是空中风力较大时,或许会造成螺旋桨一侧撞击地面,造成无人机的损坏。通过设置了挡柱,当螺旋桨的一侧朝向地面掉落时,挡柱会先接触地面,避免了机体撞击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无人机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环开设有让位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让位口的设置,方便了摄像头的拍照,让位口避免了保护环对摄像头视线的遮挡。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环和所述缓冲柱均设置成内部空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环和缓冲柱设置成内部空腔,减小了保护环和缓冲柱的重量,减轻了无人机飞行时的负载。作为优选,所述缓冲部的底端安装有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垫的设置,可以初步对无人机的降落进行缓冲,同时缓冲垫的设置避免了缓冲柱的磨损。当缓冲垫磨损严重时,方便更换。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缓冲柱和缓冲弹簧的设置,对无人机的降落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无人机的作用;2.通过设置了挡柱,当螺旋桨的一侧朝向地面掉落时,挡柱会先接触地面,避免了机体撞击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无人机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一种用于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固定柱和缓冲柱的剖视图。图中,1、机体;2、支脚;3、保护装置;31、保护环;311、让位口;312、挡柱;4、缓冲腿;41、固定柱;411、安装腔;4111、缓冲弹簧;4112、抵块;42、缓冲柱;421、挡块;4211、滚珠;422、缓冲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包括机体1、支脚2和保护装置3,支脚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机体1底部靠近两侧的位置,支脚2对机体1起着支撑的作用。机体1包括螺旋桨、摄像头和通气口等部分,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7956059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对机体1的组成部分以及组成部分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有详细的说明,故不加以赘述。保护装置3包括保护环31、抗压撑杆和减震弹簧等部分,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7956059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对保护装置亦有详细的说明,故不在此加以赘述。保护环31围绕机体1一周,保护环31设置成内部空腔,减小了保护环31的重量。保护环31开设有让位口311,方便摄像头拍摄。保护环31的底部安装有缓冲腿4,本实施例中缓冲腿4的数量为四个。缓冲腿4包括固定柱41和缓冲柱42,固定柱41的一端焊接在保护环31上,固定柱41的另一端开设有安装腔411,安装腔411内安装有缓冲弹簧4111和缓冲柱42。缓冲柱42的一端位于安装腔411内,另一端位于安装腔411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包括机体(1)、支脚(2)和保护装置(3),所述支脚(2)位于所述机体(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3)包括保护环(31),所述保护环(31)围绕所述机体(1)一周,且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机体(1),所述保护环(31)的底部安装有缓冲腿(4),所述缓冲腿(4)包括缓冲弹簧(4111)和缓冲柱(42),所述缓冲弹簧(41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环(31),所述缓冲弹簧(4111)的另一端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包括机体(1)、支脚(2)和保护装置(3),所述支脚(2)位于所述机体(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3)包括保护环(31),所述保护环(31)围绕所述机体(1)一周,且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机体(1),所述保护环(31)的底部安装有缓冲腿(4),所述缓冲腿(4)包括缓冲弹簧(4111)和缓冲柱(42),所述缓冲弹簧(41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环(31),所述缓冲弹簧(4111)的另一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腿还包括固定柱(41),所述固定柱(41)位于所述保护环(31)的底部,所述固定柱(4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腔(411),所述缓冲弹簧(41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腔(411)的底部,所述缓冲弹簧(41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缓冲柱(42),所述缓冲柱(42)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腔(4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42)位于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越,王洪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鹏城林业调查规划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