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的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786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廊的排水系统,包括管廊,具有多个排水区间;集水坑,设在多个所述排水区间的低洼位置;第一排水机构,包括第一排水泵,用于将所述集水坑中的水送至管廊外;第二排水机构,包括第二排水泵,所述第二排水泵在管廊的低洼位置与入廊水管相连接,用于将入廊水管中的水送至管廊外。其采用管廊底板下集水坑排水与管廊内地面排水相结合的形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只设地下集水坑进行排水水泵流量大选型困难、集水坑尺寸大、施工难度大等缺点,有效的降低施工风险、减少了集水坑施工对管廊结构安全影响,同时又能保证管廊排水满足要求,且大大节省工程造价,有效缩短了工期。

A drainage system of pip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廊的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用于管廊排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廊的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作为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市政管线集中设置于一个地下空间中,同时设置检修、吊装、通风、消防、排水、照明、监控等附属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敷设方式,有着消除城市拉链路、保证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营、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改善城市建设环境、市政管线集中信息化管理等诸多优越性,是市政管线敷设发展的趋势。综合管廊按照施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明挖法施工的管廊和非开挖式施工的管廊,其中明挖法适合于施工作业面大、施工条件好的新建、改建道路以及新建产业园区、开发区等管廊的施工,非开挖式施工主要指采用盾构、顶管、矿山法等施工,适合于老城区、交通繁忙的主干道、以及需要穿越铁路、高速公路、江河等不适合采用明挖施工的管廊。在管廊区间为V型坡时,需要在区间最低点设置废水泵房,用来排除结构渗漏水、冲洗水以及入廊水管(自来水管、中水管、排水管等)的检修放空排水,考虑入廊水管的检修放空排水后,水泵的流量大,废水泵房集水坑的尺寸大。现有技术中,废水泵房一般在管廊区间施工完成后,再在区间的最低点采用暗挖法进行废水泵房施工,形成一个大的集水坑。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技术区间废水泵房集水坑尺寸太大。2、集水坑需要在管廊区间内暗挖施工,开挖和土石方运输都很困难,施工难度大。3、集水坑施工时需要在管廊本体下方进行大面积开挖,对管廊结构安全影响大,工程风险很大。4、工程造价高,不经济。<br>5、水泵单泵容量大,尺寸大,运输和安装都很困难。6、单泵流量大,扬程高,电机功率大,水泵选型困难,对配电设施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管廊的排水系统,其采用管廊底板下集水坑排水与管廊内地面排水相结合的形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只设地下集水坑进行排水水泵流量大选型困难、集水坑尺寸大、施工难度大等缺点,有效的降低施工风险、减少了集水坑施工对管廊结构安全影响,同时又能保证管廊排水满足要求,且大大节省工程造价,有效缩短了工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廊的排水系统,包括管廊,具有多个排水区间;集水坑,设在多个所述排水区间的低洼位置;第一排水机构,包括第一排水泵,用于将所述集水坑中的水送至管廊外;第二排水机构,包括第二排水泵,所述第二排水泵在管廊的低洼位置与入廊水管相连接,用于将入廊水管中的水送至管廊外。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排水总管,所述排水总管沿管廊铺设,所述第一排水泵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总管连接,所述第二排水泵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总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排水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水泵设置多台,多台所述第一排水泵并联。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水泵包括设在所述集水坑中的潜水泵。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排水泵设置多台,多台所述第二排水泵并联。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排水泵包括立式泵。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实现方式中,入廊水管通过第三排水管与所述集水坑连接,所述第三排水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沿所述集水坑的深度方向设有多个水位传感器。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排水泵固定布置在管廊中,并在管廊的低洼位置与入廊水管相连接。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实现方式中,管廊具有多个排水区间,所述集水坑设在多个所述排水区间的低洼位置,所述第二排水机构包括可移动的第二排水泵,所述第二排水泵能够在所述排水区间的低洼位置与所述管廊中的入廊水管可拆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根据管廊内排水的种类和特点,采用管廊下集水坑配合第一排水泵排水与管廊内设置第二排水泵排水相结合的形式,将管廊内的排水分成两部分,既能够利用管廊底板下集水坑第一排水泵排除管廊的结构渗漏水和管廊内地面冲洗水,又通过管廊内地面设置第二排水泵排除入廊管线检修时的放空排水,两种不同的水泵布置方案组合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只设地下集水坑进行排水水泵流量大选型困难、集水坑尺寸大、施工难度大等缺点,有效的降低施工风险、减少了集水坑施工对管廊结构安全影响,同时又能保证管廊排水满足要求,且大大节省工程造价,有效缩短了工期。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集水坑在管廊中设置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管廊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廊的排水系统,主要满足排出管廊1的结构渗漏水、管廊1内地面冲洗水以及管道检修放空排水的要求,其中经常性的排水有管廊1的结构渗漏水和管廊1内地面冲洗水,排水量较小,需沿管廊1纵向坡度通过排水沟重力排至管廊1区间最低点的集水坑内,非经常性的排水为入廊水管检修放空排水,排水量大,但只有检修放空时才会排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用于非开挖式综合管廊和开挖式综合管廊。参见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管廊的排水系统包括管廊1、集水坑2、第一排水机构和第二排水机构。管廊1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廊,具有多个排水区间;/n集水坑,设在多个所述排水区间的低洼位置;/n第一排水机构,包括第一排水泵,用于将所述集水坑中的水送至管廊外;/n第二排水机构,包括第二排水泵,所述第二排水泵在管廊的低洼位置与入廊水管相连接,用于将入廊水管中的水送至管廊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廊,具有多个排水区间;
集水坑,设在多个所述排水区间的低洼位置;
第一排水机构,包括第一排水泵,用于将所述集水坑中的水送至管廊外;
第二排水机构,包括第二排水泵,所述第二排水泵在管廊的低洼位置与入廊水管相连接,用于将入廊水管中的水送至管廊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总管,所述排水总管沿管廊铺设,所述第一排水泵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总管连接,所述第二排水泵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总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排水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泵设置多台,多台所述第一排水泵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管廊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泵包括设在所述集水坑中的潜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丰波张远东别旭峰蒋卓刘从胜李嘉许熊旭华李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