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57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在吸取培养基,通过打开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一阀门,吸附设备动作,使得所述出液管吸取所述培养基容纳层内的培养基,所述细胞培养层内的培养基通过所述半透膜区域进入所述培养基容纳层内,流经所述加液通道,进入所述出液管,最终通过吸附设备吸取;而漂洗细胞,通过关闭第二阀门,打开所述第一阀门,所述抽取设备动作,抽取缓冲液进入所述加液通道,缓冲液通过所述半透膜区域缓慢渗透至所述细胞培养层内,等覆盖后,关闭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连接管连接吸附设备,打开所述第二阀门,缓冲液吸走;在换液过程中防止对细胞造成污染,避免局部高液压对细胞造成冲击,以此对细胞进行更好的保护。

A fluid changer for cell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
技术介绍
细胞培养是很多生物实验室,生物科技或医疗公司广泛使用的技术。细胞根据其生长状态可以主要分成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前者主要悬浮在培养基中,而后者在生长过程中更倾向于附着在培养器皿的表面。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为了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需要定时更换培养基,对细胞用缓冲液进行漂洗,再更换新的培养基即可,但是在细胞更换培养基的过程中现有的换液器无法对细胞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易对细胞的生长状态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细胞更换培养基的过程中现有的换液器无法对细胞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易对细胞的生长状态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包括培养箱、三通管、连接管、出液管、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培养箱为双层结构,所述培养箱包括细胞培养层和培养基容纳层,所述培养基容纳层套设在所述细胞培养层的外部,所述培养基容纳层与所述细胞培养层之间形成加液通道,所述细胞培养层的底部上具有半透膜区域,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加液通道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加液通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加液通道的连接处。其中,所述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还包括挡水件,所述挡水件设置在所述加液通道的内部,且所述挡水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挡水件沿所述加液通道的流通方向依次交错设置。其中,每个所述挡水件的横截面呈V型结构设置,且每个所述挡水件的开口端分别朝向所述细胞培养层的外部,以及所述培养基容纳层的内部设置。其中,所述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还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设置在所述加液通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挡水件的下方,所述缓冲板靠近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加液通道的连接处,所述缓冲板上具有溢水通道。其中,所述溢水通道的宽度为0.5㎜~1.0㎜。其中,所述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加液通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缓冲板和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加液通道的连接处之间。其中,所述缓冲件的横截面呈拱形结构设置。其中,所述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还包括半透膜,所述半透膜附着于所述半透膜区域,且所述半透膜的覆膜孔径为0.1μm~0.9μ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在吸取培养基时,通过将所述连接管连接吸附设备,然后打开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一阀门,通过吸附设备动作,使得所述出液管吸取位于下层的所述培养基容纳层内的培养基时,上层的所述细胞培养层内的培养基会通过所述半透膜区域进入至下层的所述培养基容纳层内,流经所述加液通道,进入所述出液管,最终通过所述连接管被吸附设备吸取;而漂洗细胞时,通过将所述连接管连接抽取设备,然后关闭第二阀门,打开所述第一阀门,通过所述抽取设备动作,抽取缓冲液经过所述连接管,进入所述加液通道,加入至下层的所述培养基容纳层内,缓冲液可以通过所述半透膜区域缓慢渗透至上层的所述细胞培养层内,等覆盖上层后,然后关闭所述第一阀门,再将所述连接管连接吸附设备,打开所述第二阀门,经过所述出液管将缓冲液吸走;在进行换液过程中,换液仪器不直接接触细胞表面,能够防止对细胞造成污染,还能减少因换液多次打开培养箱给细胞带来的污染,同时也避免换液过程中,局部高液压对细胞造成冲击,以此对细胞进行更好的保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的结构剖视图。100-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10-培养箱、101-细胞培养层、102-培养基容纳层、103-半透膜区域、11-三通管、12-连接管、13-出液管、14-第一阀门、15-第二阀门、16-挡水件、17-缓冲板、171-溢水通道、18-缓冲件、19-半透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100,包括培养箱10、三通管111、连接管12、出液管13、第一阀门14和第二阀门15,所述培养箱10为双层结构,所述培养箱10包括细胞培养层101和培养基容纳层102,所述培养基容纳层102套设在所述细胞培养层101的外部,所述培养基容纳层102与所述细胞培养层101之间形成加液通道,所述细胞培养层101的底部上具有半透膜19区域103,所述三通管11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加液通道连通,所述三通管111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连接管12的一端连通,所述三通管111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出液管13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液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阀门14设置在所述三通管11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加液通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阀门15设置在所述出液管13与所述加液通道的连接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箱10用于培养悬浮细胞或者贴壁细胞,且悬浮细胞或者贴壁细胞位于所述细胞培养层101内,所述三通管111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连接管12的一端连通,所述连接管12的另一端与吸附设备或者抽取设备进行连通;在吸取培养基时,通过将所述连接管12连接吸附设备,然后打开所述第二阀门15,关闭所述第一阀门14,通过吸附设备动作,使得所述出液管13吸取位于下层的所述培养基容纳层102内的培养基时,上层的所述细胞培养层101内的培养基会通过所述半透膜19区域103进入至下层的所述培养基容纳层102内,流经所述加液通道,进入所述出液管13,最终通过所述三通管111而进入所述连接管12被吸附设备吸取;而漂洗细胞时,通过将所述连接管12连接抽取设备,然后关闭第二阀门15,打开所述第一阀门14,通过所述抽取设备动作,抽取外部的缓冲液经过所述连接管12,通过所述三通管111进入所述加液通道,加入至下层的所述培养基容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其特征在于,/n包括培养箱、三通管、连接管、出液管、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培养箱为双层结构,所述培养箱包括细胞培养层和培养基容纳层,所述培养基容纳层套设在所述细胞培养层的外部,所述培养基容纳层与所述细胞培养层之间形成加液通道,所述细胞培养层的底部上具有半透膜区域,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加液通道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加液通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加液通道的连接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培养箱、三通管、连接管、出液管、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培养箱为双层结构,所述培养箱包括细胞培养层和培养基容纳层,所述培养基容纳层套设在所述细胞培养层的外部,所述培养基容纳层与所述细胞培养层之间形成加液通道,所述细胞培养层的底部上具有半透膜区域,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加液通道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加液通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加液通道的连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还包括挡水件,所述挡水件设置在所述加液通道的内部,且所述挡水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挡水件沿所述加液通道的流通方向依次交错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细胞培养的换液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挡水件的横截面呈V型结构设置,且每个所述挡水件的开口端分别朝向所述细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宇鹏张臣科唐康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