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蓝至黑色染料组合物、染料制品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45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染料组合物,包含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所述组分A选自至少一种式(Ⅰ)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组分B选自至少一种式(Ⅱ)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组分C选自至少一种式(Ⅲ)所示的化合物,该染料组合物和染料制品固色率高、重现性好、色牢度优异特别是耐光、耐水洗牢度突出,适用于纤维素纤维或含有纤维素纤维材料印染。

A reactive blue to black dye composition, dye product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蓝至黑色染料组合物、染料制品及其应用(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性蓝至黑色染料组合物和染料制品及其在纤维素纤维或含有纤维素纤维材料印染中的应用。(二)
技术介绍
锦纶属于聚酰胺纤维,具有较高的回弹性和耐疲劳性,吸湿性能较好;而棉属于纤维素纤维,具有手感柔软,透气和吸湿性好,穿着舒适等优点,但易起皱。将锦和棉两者交织后,能使该面料既具有锦、棉纤维的优点,又克服各自的不足,表现出坚挺的身骨和滑爽的手感。受聚酰胺和纤维素本身结构及染色过程中所用染料性能及工艺的影响,传统的锦/棉织物染色方法采用分散/活性染料,分散/直接染料,酸性/活性染料等两浴套染法染色,虽然其同色性较好,牢度较高,但工序冗长,能源消耗过多,不利于印染企业节能减排及清洁生产,且随着加工时间延长,可能会在生产中产生色花和缸差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和效率。通常锦纶需在酸性条件下染色,而棉需在碱性条件下染色,要实现锦/棉织物一浴法染色,只能通过对织物进行改性或对染料进行筛选,以达到较理想的染色效果。而市面上现有的适合锦/棉一浴染色的活性藏青染料,仍存在固色率低、重现性差、色牢度差等问题,一浴法染色得不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染料组合物和染料制品及其在纤维素纤维或含有纤维素纤维材料印染中的应用,该染料组合物和染料制品具有蓝至黑色色调,固色率高、重现性好、色牢度优异特别是耐光、耐水洗牢度突出,适用于纤维素纤维或含有纤维素纤维材料印染。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活性染料组合物,包含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所述组分A选自至少一种式(Ⅰ)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组分B选自至少一种式(Ⅱ)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组分C选自至少一种式(Ⅲ)所示的化合物,基于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组分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90%,组分B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70%,组分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50%:式(Ⅰ)中:R1、R3各自独立为-H或-SO3M8,R2、R4各自独立且不同时为-H或-SO2Y3;R5为-H或C1~C4的烷基;X1为氯或氟;Y3为-CH=CH2或-C2H4OSO3M9;M1~M3、M8~M9各自独立为氢或碱金属。式(Ⅱ)中:R6、R7各自独立为-H、C1~C4的烷氧基或-SO3M10;Y1~Y2各自独立为-CH=CH2或-C2H4OSO3M11,M4~M5、M10~M11各自独立为氢或碱金属。式(Ⅲ)中:R8~R11各自独立为-H、-NO2或-SO3M12;M6~M7、M12各自独立为氢或碱金属。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C1~C4烷基可以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所述的C1~C4烷氧基可以是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或叔丁氧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分A、组分B和组分C,可以游离酸(M1~M12为氢)或盐(M1~M12为碱金属)的形式存在,优选以盐的形式存在,所述的盐可为碱金属盐(M1~M12为碱金属),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游离酸形式(M1~M12为氢)与盐形式(M1~M12为碱金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影响染色效果,通常,染料在制备过程中以盐的形式存在,也可加酸酸化得到游离酸形式,特别优选为钠盐或钾盐(M1~M12为Na或K)。作为优选,R6、R7各自独立为-H、-OCH3或-SO3M10;作为优选,R8~R11为-H或-NO2。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组分A选自下式之一或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组分B选自下式之一或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组分C选自下式之一或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还可以添加如C.I.活性黄72、C.I.活性黄167、C.I.活性橙107和/或C.I.活性橙122等调色组分,加入总量以不超过染料组合物总重的20%为宜。作为优选,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组成,其中组分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90%,组分B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70%,组分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50%。作为优选,所述活性染料组合物包含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所述组分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80%,组分B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70%,所述组分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45%。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活性染料组合物,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组成,所述组分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80%,组分B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70%,所述组分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45%。本专利技术特别优选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包含组分A、组分B和组分C,其中:组分A选自式(Ⅰ-1)~(Ⅰ-3)中的至少一种;组分B选自式(Ⅱ-1)~(Ⅱ-5)中的至少一种;组分C选自式(Ⅲ-1)~(Ⅲ-3)中的至少一种;基于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组分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90%,组分B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70%,组分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5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所使用的组分A、组分B和组分C,可方便的按本领技术人员熟知的方式合成,如按照常规的重氮化、偶合、缩合方法制备,必要时可通过渗透膜脱盐浓缩,或按照公开专利US4412948A、CN104479404A和CN105524485A中描述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制备,也可采用市售产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包括将染料组分A~C按照前述配比进行混合,混合可采用常规的机械方式进行,如在研磨机、捏合机或均质机中进行。混合过程中,单个染料化合物(Ⅰ)~(Ⅲ)可以粉状、粒状、水溶液或合成溶液形式加入,当单个染料化合物以合成溶液的形式拼混时,从混合溶液分离活性染料组合物。所述的分离可用普遍已知的方法进行,例如用电解质(如氯化钠或氯化钾)从反应介质中将染料盐析滤出,或将混合溶液蒸发、喷雾干燥,因此,染料组分A~C及其染料组合物通常包含有电解质盐(如氯化钠、硫酸钠等),其为活性染料中的常规杂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作为商品出售或应用于纺织材料着色时,可以不加入助剂,也可以加入商品染料中的常规助剂。故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作为商品出售或直接应用于纺织材料印染的活性染料制品,其包含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和助剂。所述助剂的质量用量占活性染料组合物质量用量的百分比范围为大于0且≤45%,优选为大于0且≤40%。所述助剂可以是助溶剂、分散剂、耐碱性助剂、防尘剂、表面活性剂、缓冲剂和促染剂等,优选下列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NO)、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分散剂MF)、苄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扩散剂CNF)、工业硫酸钠(元明粉)。上述助剂均为市售常规品种。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活性染料制品在纤维素纤维、聚酰胺纤维或其混纺织物印染中的应用,特别是棉/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染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所述组分A选自至少一种式(Ⅰ)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组分B选自至少一种式(Ⅱ)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组分C选自至少一种式(Ⅲ)所示的化合物,基于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组分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90%,组分B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70%,组分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染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所述组分A选自至少一种式(Ⅰ)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组分B选自至少一种式(Ⅱ)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组分C选自至少一种式(Ⅲ)所示的化合物,基于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组分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90%,组分B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70%,组分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50%:



式(Ⅰ)中:
R1、R3各自独立为-H或-SO3M8,R2、R4各自独立且不同时为-H或-SO2Y3;R5为-H或C1~C4的烷基;X1为氯或氟;Y3为-CH=CH2或-C2H4OSO3M9;M1~M3、M8~M9各自独立为氢或碱金属。
式(Ⅱ)中:
R6、R7各自独立为-H、C1~C4的烷氧基或-SO3M10;Y1~Y2各自独立为-CH=CH2或-C2H4OSO3M11,M4~M5、M10~M11各自独立为氢或碱金属。
式(Ⅲ)中:
R8~R11各自独立为-H、-NO2或-SO3M12;M6~M7、M12各自独立为氢或碱金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R6、R7各自独立为-H、-OCH3或-SO3M10;R8~R11为-H或-NO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选自下式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染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B选自下式中的至少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建国方叶明卢邦义李建勋胡顺勇袁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永化工有限公司上海科华染料工业有限公司浙江龙盛化工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