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87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所述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包括:底板;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壁的两侧;吸尘结构,所述吸尘结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通过第一驱动结构的设置,可以对吸尘嘴的高度进行调节,并且调节后吸尘嘴进行在此高度进行吸尘,不仅满足了不同高度的吸尘,而且不需要电能,手动就可以进行调节,以及通过第二驱动结构的设置,可以带动吸尘嘴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可以大面积的吸尘,提高了吸尘的效率和效果,并且吸收气体可以及时得到处理,满足了不同情况下的使用。

A dedusting device for indo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室内装修包括房间设计、装修、家具布置及各种小装点。偏重于建筑物里面的装修建设,不仅在装修设计施工期间,还包括住进去之后长期的不断装饰。另外应逐渐树立“轻装修、重装饰”的概念。在室内装修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这时需要除尘设备对灰尘进行处理,保证工作环境,然而现有的除尘设备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现有的除尘设备不能全面的对灰尘进行处理,局限过大,不能全面的进行吸尘,而且不能满足不同高度的灰尘的处理,严重的降低了除尘效率和效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解决了不能全面的对灰尘进行处理,局限过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包括:底板;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壁的两侧;吸尘结构,所述吸尘结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所述吸尘结构包括吸尘泵;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处理结构,所述处理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所述处理结构包括水槽,所述水槽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水槽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过滤板的底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分散嘴;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的一侧;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动框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贯穿活动框并延伸至活动框的顶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块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一侧;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动框的内部,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顶端和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侧,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块,所述第二螺纹块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另一侧;两个卡紧槽,两个所述卡紧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螺纹块和第二螺纹块的正面,两个所述卡紧槽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紧垫。优选的,所述吸尘泵的出尘口连通有出尘管,所述出尘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水槽并延伸至所述水槽的内部,所述出尘管延伸至所述水槽的内部的一端与若干个所述分散嘴的内部连通。优选的,所述吸尘泵的吸尘口连通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并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吸尘管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吸尘嘴。优选的,所述吸尘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优选的,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壁的底部和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分漏板,所述分漏板的数量为三个。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内部的一侧开设有通口,所述箱体内壁的一侧连通有泄气管。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将限位杆放置在第一螺纹块上的卡紧槽内部,通过旋转第一螺纹杆可以带动第一螺纹块上下运动,第一螺纹块上下运动,可以带动限位杆上下运动,间接带动吸尘嘴上下运动,从而可以对吸尘嘴不同高度的调节,将限位杆放置在第二螺纹块上的卡紧槽内部,通过电机的启动,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轮进行旋转,间接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旋转,通过第二皮带轮的旋转,可以带动第二螺纹杆旋转,通过第二螺纹杆的旋转,可以带动第二螺纹块上下运动,间接带动限位杆和吸尘嘴上下往复运动,通过吸尘泵的启动,可以向吸尘管进行吸气,吸尘管就会向吸尘嘴进行吸气,这时就可以将室内的灰尘进行吸收,并且吸收的带有灰尘的气体通过出尘管排至到若干个分散嘴的内部,通过分散嘴排至到水槽的内部,这时水槽内部的水源就会与气体进行接触,这时就会对气体中的灰尘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体通过通口排至到箱体的底部,这时再通过分漏板对处理后的气体进行过滤,最后处理后的气体通过泄气管进行排放,通过第一驱动结构的设置,可以对吸尘嘴的高度进行调节,并且调节后吸尘嘴进行在此高度进行吸尘,不仅满足了不同高度的吸尘,而且不需要电能,手动就可以进行调节,以及通过第二驱动结构的设置,可以带动吸尘嘴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可以大面积的吸尘,提高了吸尘的效率和效果,并且吸收气体可以及时得到处理,满足了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箱体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活动框的结构侧视图。图中标号:1、底板,2、箱体,3、固定板,4、吸尘结构,41、吸尘泵,42、出尘管,43、吸尘管,44、吸尘嘴,5、连接板,6、处理结构,61、水槽,62、过滤板,63、安装板,64、分散嘴,7、活动框,8、第一驱动结构,81、第一螺纹杆,82、第一螺纹块,9、第二驱动结构,91、第二螺纹杆,92、第二螺纹块,93、电机,94、第一皮带轮,95、第二皮带轮,10、卡紧槽,11、夹紧垫,12、限位杆,13、防滑套,14、分漏板,15、通口,16、泄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箱体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活动框的结构侧视图。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包括:底板1;箱体2,所述箱体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2的内壁的两侧;吸尘结构4,所述吸尘结构4设置于所述固定板3的顶部,所述吸尘结构4包括吸尘泵41;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2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固定板3的底部;处理结构6,所述处理结构6设置于所述连接板5的顶部,所述处理结构6包括水槽61,所述水槽61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62,在这里设置的水槽61内部的水量为三分之二,过滤板62的设置,用于水中对气体进行过滤;安装板63,所述安装板63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水槽61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过滤板62的底部,所述安装板6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分散嘴64,分散嘴64的设置,主要是用于对带有灰尘的气体进行分成若干分,以便于水槽61内部的水源充分的对气体进行接触;活动框7,所述活动框7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n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n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壁的两侧;/n吸尘结构,所述吸尘结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所述吸尘结构包括吸尘泵;/n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n处理结构,所述处理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所述处理结构包括水槽,所述水槽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n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水槽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过滤板的底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分散嘴;/n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的一侧;/n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动框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贯穿活动框并延伸至活动框的顶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块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一侧;/n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动框的内部,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顶端和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侧,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块,所述第二螺纹块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另一侧;/n两个卡紧槽,两个所述卡紧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螺纹块和第二螺纹块的正面,两个所述卡紧槽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紧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室内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壁的两侧;
吸尘结构,所述吸尘结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所述吸尘结构包括吸尘泵;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
处理结构,所述处理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所述处理结构包括水槽,所述水槽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水槽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过滤板的底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分散嘴;
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的一侧;
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动框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贯穿活动框并延伸至活动框的顶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块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一侧;
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动框的内部,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顶端和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侧,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块,所述第二螺纹块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另一侧;
两个卡紧槽,两个所述卡紧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螺纹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佳蒙可毛港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