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828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除湿机,包括:设置在本体的内部,并将本体的内部空间前、后划分的隔板;设置在隔板的热交换器;设置在隔板的一侧的吸附组件;用来驱动吸附组件的吸附电机组件;设置在隔板的一侧,使循环于热交换器内部的循环空气强制流动的再生组件;和设置在隔板的一侧的加热器组件;所述的隔板向后侧凹陷地形成有后方凹陷部,后方凹陷部的中央部位形成有中央贯通口。有益效果是:外部空气流经吸附部件时其水分被去除,且在热交换器内部有高温循环空气流动,并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无需设置对冷媒进行压缩的压缩机,大大减轻了产品的重量,便于除湿机的移动和设置。有利于使除湿机进行更加紧凑而美观的外观设计,且可以提高使用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湿机
技术介绍
图l是已有的除湿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已有的除湿机包括如图1所示,已有的除湿机包括 用来压缩冷媒的压縮机l;使被所述的压縮机l压縮的冷媒与空气进行热 交换,从而使冷媒进行冷凝的冷凝器2;使所述的冷凝器2内冷凝的冷媒 进行膨胀的膨胀装置(图中未示出);使被所述的膨胀装置膨胀的冷媒 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冷媒进行蒸发的蒸发器3;使室内空气流向 所述的冷凝器2以及蒸发器3进行热交换的送风扇4;和其内部用来设置所述的压縮机l、冷凝器2、蒸发器3和送风扇4的壳体5。所述的壳体5包括前面壳体5a、后面壳体5b和支撑壳体5c;所述 的后面壳体5b上形成有吸入口6;所述的前面壳体5a上形成有排出口7。在送风扇4的作用下,室内空气通过所述的后面壳体5b上的吸入口6 被吸入,流经所述的蒸发器3、冷凝器2和送风扇4后,从所述的前面壳 体5a上的排出口7排出。所述的送风扇4包括叶轮4a、风扇外壳4b和用来驱动叶轮4a旋转 的送风电机4c。下面对已有的除湿机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首先,液态冷媒在蒸发器3里蒸发,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使得所 述的送风扇4的作用下流经所述的蒸发器3的空气的温度降低,含在空气 中的水分发生冷凝,所述的蒸发器3的表面上形成冷凝水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所述的蒸发器3的表面上形成的冷凝水滴向下滴落到可抽 出地安装在壳体5下部的接水桶8内。但是,如上所述的己有的除湿机存在如下的问题点。即,已有的 除湿机,通过如压縮机1等装置来形成一个冷媒循环系统。进而,由 于多个部品,如压縮机l等原因,其重量会增加,且噪音也会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已有的除湿机的缺点, 提供一种新型的除湿机,该新型除湿机包括能够吸附空气中水分的吸附 部件,该吸附部件通过设置在隔板中央部位的吸附电机组件能够以低速 旋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除湿 机包括设置在本体的内部,并将本体的内部空间前、后划分的隔板; 设置在所述的隔板的一侧,使内部的循环空气与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 换的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的隔板的一侧用来吸附空气中水分的吸附组 件;用来驱动所述的吸附组件的吸附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的隔板的一 侧,使循环于所述的热交换器内部的循环空气强制流动的再生组件;和 设置在所述的隔板的一侧,对流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内部的循环空气进 行加热的加热器组件;所述的隔板向后侧凹陷地形成有能够设置多个部 件的后方凹陷部,后方凹陷部的中央部位贯通地形成有作为空气流动通 路的中央贯通口。所述的隔板的后方凹陷部一体地形成有能够容纳设置所述的吸附 电机组件的吸附电机容纳部。所述的中央贯通口的中央部位形成有电机支撑部,该电机支撑部上 设置有用来驱动送风扇的送风电机。所述的后方凹陷部内形成有用来容纳所述的加热器组件的加热器容纳部。所述的加热器容纳部从所述的后方凹陷部的一侧面上凸出地形成 有支撑所述的加热器组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加热器导向部。所述的后方凹陷部内还形成有用来容纳设置所述的再生组件的再生组件容纳部。所述的隔板上一体形成有用作流动于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内部的循 环空气的流动通路的空气流出口和空气流入口 。所述的隔板的一侧面上一体形成有对送风扇强制流动的空气进行 引导的送风导向部。所述的送风导向部包括环抱住所述的送风扇外侧的圆形导向部;和向所述的圆形导向部的上侧倾斜延长形成的引导空气向上方流动的上方导向部。所述的隔板的下面设置有用来对多个部件进行支撑的本体底座。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外部空气流经吸附部件时其水分被去除,且在 热交换器内部有高温循环空气流动,并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无需设置已有的除湿机中对冷媒进行压縮的压縮机,大大减轻了产 品的重量,便于除湿机的移动和设置。另外,本专利技术除湿机在前、后划分空间的隔板上安装着多个部件, 同时一体地形成有吸附容纳部和加热器容纳部。因此,能够有效地利 用内部空间,从而可以提供结构紧凑的除湿机。有利于使除湿机进行更加紧凑而美观的外观设计,且可以提高使用 便利性。附图说明图l是已有的除湿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外观立体图。图3a是图2所示的除湿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b是从相反方向观察图2所的示除湿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前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后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本体机壳与顶面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内侧热交换器的后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隔板上安装有吸附电机组件和内侧热交换器 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侧方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lla是图10所示的侧方热交换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llb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图10所示的侧方热交换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空气流动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隔板后侧空气流动状态示意图。 图14是图3a中循环空气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15是图3b中循环空气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中100.本体 110 120.顶面板 122 124.间隔凸起 130 132.后方凹陷部 134 136.电机支撑部 138本体壳体排出口隔板中央贯通口 吸附电机容纳部140.加热器容纳部142.加热器导向部148.送风导向部148'.圆形导向部148〃..上方导向部150.本体底座152.排水盘容纳部154.侧方插入孔156.前方插入孔158.内侧插入孔160.再生组件170.加热器组件180.吸附组件182.吸附部件184.吸附壳体190.吸附框架192.热气导向部200.内侧热交换器210.前方热交换器220.侧方热交换器222.第l热交换器224.第2热交换器226.第3热交换器230.挡板240.送风电机246.送风扇250.排水盘320.上端连接导向部322.下端连接导向部330.上端连接部332.下端连接部340.连接凸起342.凸起连接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外观立体图。图3a是图2所示的除湿机的结构 分解示意图。图3b是从相反方向观察图2所的示除湿机的结构分解示意 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前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 后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本体机壳与顶面板的结构 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除湿机的内侧热交换器的后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 3a、 3b、 4、 5、 6和7所示,本专利技术除湿机包括本体100; 和设置所述的本体100的下面的水桶300和支撑台310。所述的本体100包括上、下开口的长方体形状的本体壳体IIO,和安装所述的本体壳体110顶部的顶面板120。所述的本体壳体110形成所述的本体100的前、后、左和右侧面的外观,包括形成前面外观的前面板112;形成后面外观的后面板114;形 成右侧面外观的右侧面板116;和形成左侧面外观的左侧面板118。所述的前面板112、后面板114、左侧面板118和右侧面板116形成一 体结构。所述的前面板112、后面板114、左侧面板118和右侧面板116— 体形成后,所述的本体壳体110上、下开口,上下开口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本体(100)的内部,并将本体(100)的内部空间前、后划分的隔板(130);设置在所述的隔板(130)的一侧,使内部的循环空气与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220);设置在所述的隔板(130)的一侧用来吸附空气中水分的吸附组件(180);用来驱动所述的吸附组件(180)的吸附电机组件(176);设置在所述的隔板(130)的一侧,使循环于所述的热交换器(220)内部的循环空气强制流动的再生组件(160);和设置在所述的隔板(130)的一侧,对流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220)内部的循环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组件(170);所述的隔板(130)向后侧凹陷地形成有能够设置多个部件的后方凹陷部(132),后方凹陷部(132)的中央部位贯通地形成有作为空气流动通路的中央贯通口(1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纹新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