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接收设备的换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643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污泥接收设备的换气系统,其在通常操作时和接收污泥时等通过选择性地且重点对臭气产生位置进行换气,能够以更小容量的换气手段有效防止污泥罐内以及覆盖其的建筑物内臭气等气体滞留。为了解决该课题,构筑连通内部空间(19)的上下部结构(11、12),在上部结构(12)的壁部设置具有开闭手段(14)的出入口(13),在下部结构(11)设置具有污泥投入口(17)的污泥罐(15a、15b),并且在设置将上部结构的输入空间(22)从内部空间(19)隔开的隔壁(21)的污泥接收设备中,具有从下部结构的底部向内部空间连续输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吹入手段(30)、可以使内部空间和输入空间连通的空气流通手段(33)、从输入空间的上部对空气进行排气的第1排气手段(35)、对污泥投入口上方的空气进行排气的第2排气手段(36)、对污泥罐内进行排气的第3排气手段(37a、37b),并且在流通手段、第1~第3排气手段上设置有开闭手段(33、40、41、42a、42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暂时贮存污水污泥等污泥的污泥接收设备中的换气系统。
技术介绍
从污水处理场排出的污水污泥等含水污泥,由于近年的处理场匮 乏以及防止环境污染方面的制约,以往实施的陆地填埋以及丢弃到海 上的处理变得十分困难。因此,还提出了在焚烧炉中焚烧处理上述含 水污泥的方法,^旦是例如即4吏在污水处理场形成脱水#f块的污水污泥中也还含有80%左右的水分。因此在用上述焚烧炉的处理方法中,为了降4氐焚烧炉中的热负荷, 必需预先对该含水污泥进行干燥,结果除了原本焚烧所需成本之外, 干燥成本以及对干燥时所产生的排气进行除臭的成本等附加成本庞 大,所以存在经济性差的问题。于是本申请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先前日本专利3246509 号(专利文献1 ),提出了利用水泥熔渣制造设备的含水污泥处理设备。该专利专利技术如图5所示,是含水污泥的处理设备,它是与水泥熔 渣制造设备同时设置的含水污泥制造设备,其中,水泥熔渣制造设备 具有对经过原料磨粉碎的水泥原料进行预热的预热器1、和该预热器1 连接在窑尾部分2并对经过预热的水泥原料进行烧制的干燥窑3。该处 理设备具备贮存含水污泥的污泥罐4、压力输送该污泥罐4内含水污泥 的压力输送泵5和连接在该压力输送泵5上将含水污泥直接投入到干 燥窑3内的配管6,并且配管6与窑尾部分2或者煅烧炉7连接。如果按照上述含水污泥的处理设备,可以无需对污水污泥等含水污泥进行干燥和添加添加剂的前处理,另外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直 接投入到已有的干燥窑3中在800。C ~ 1200。C的高温气氛下进行焚烧处 理,由此可以有效并且低成本地进行最终处理,与此同时,污泥焚烧 灰可以作为水泥熔渣进行经济的再利用。另外,压力输送含水污泥通 过配管6中直接进行焚烧处理,所以还可以得到不会产生臭气等问题的效果。不过用上述处理装置例如处理污水污泥时,通常上述污水污泥主 要是为了运输上的方便,在污水处理场要除去多余的水分,形成含水上述污泥罐4,为了接收卡车运来的含水污泥,在其上部要形成大 的污泥投入口,该污泥投入口,如果在平时开启,则/人内部含水污泥 表面会产生臭气和气体,存在其扩散到外部使操作环境恶化的危险, 所以在除接收由卡车运来的污泥之外的其它时间,设置密闭的密闭盖。并且用建筑物8覆盖该污泥罐4,同时在该建筑物8内还设置污泥罐4 的取出装置、压力输送泵5和驱动它的油压装置9等机械器类。不过如果单纯只用建筑物8等覆盖污泥罐4,则臭气、气体会滞留 在该建筑物8的内部空间。因此例如为了使卡车进入建筑物8内而开 启建筑物8的出入口时,存在上述臭气和气体会放出到外部的问题。 另外,为了进行上述机械类的维修保养,操作人员进入到建筑物8内 时,由于上述臭气等原因,还存在曝露在恶劣操作环境中的问题。另外,即使在污泥罐4内由于平时用密闭盖密闭,所以在其内部 会滞留浓度升高的上述臭气等,因此在接收污泥时和对该污泥罐4进 行修补时, 一开启上述密闭盖,则内部的臭气会发散到建筑物8内, 同样存在产生弊端的问题。于是必需设置对上述建筑物8内进行换气的换气系统,但是要用 对接收污泥时产生的大量臭气等进行排气的风量在平时对建筑物8内 和污泥罐4内进行整体换气,则需要容量相当大的吹入外部空气的风 扇和排气用的抽吸风扇,存在导致设备费用和运转费用昂贵的问题。由于上述污水污泥的性状以及建筑物8内温度气氛的原因,存在 由污泥罐4产生曱烷气体和硫化氢气体等有害气体的危险。并且上述 甲烷气体,其比重比空气轻,所以滞留在建筑物8的上方;与此相反, 上述硫化氩气体,其比重大,所以滞留在建筑物8的底部。因此为了 防止这些气体滞留,还存在必须用大容量的上述风扇在平时形成从建 筑物8下方向上方的换气气流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465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些问题而研究的,研究课题在于提供污泥接收设 备的换气系统,其在通常操作时和接收污泥时等通过选择性地并且重 点对臭气产生位置进行换气,能够以更小容量的换气手段有效防止污 泥罐内以及覆盖其的建筑物内的臭气等气体滞留。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权利要求1中所述专利技术是污泥接收设备的换 气系统,所述换气系统以运输手段的行驶面为分界,内部空间构筑互 相连通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同时在面临上述上部结构的上述行驶 面的壁部设置具有开闭手段的出入口 ,在上述下部结构中设置具有污 泥投入口的污泥罐,所述污泥投入口在上述行驶面开口同时密闭手段 设计为自由开闭,并且在上述上部结构内部设置隔壁,所述隔壁将从 上述出入口至上述污泥投入口的输入空间从上述内部空间隔开,其特 征是,具有从上述下部结构的底部向上述内部空间连续强制输入外部 空气的外部空气吹入手段、可以使上述内部空间和上述输入空间连通 的空气流通手段、从上述输入空间的上部对该输入空间的空气进行排 气的第1排气手段、设置在上述输入空间的面临上述污泥投入口的位 置并对该污泥投入口上方的空气进行排气的第2排气手段、对上述污 泥罐内的空气进行排气的第3排气手段,并且上述流通手段、第1排气手段、第2排气手段以及第3排气手段中分别设置有开闭手段。另夕卜,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专利技术中, 其特征是,在上述内部空间的上方设置甲烷气体检测器,并且设置曱 烷气体排出用控制手段,当由该检测器检测的值达到设定值时,至少 当上述流通手段和第1排气手段的开闭手段为非开启状态时将其开启, 同时当上述第3排气手段的开闭手段为非关闭状态时将其关闭。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专利技术中, 其特征是,在上述下部结构中在对上述内部空间的空气进行排气的同 时设置具备开闭手段的第4排气手段,并且在上述下部结构的下部设 置硫化氢气体的检测器,同时设置硫化氢气体排出用控制手段,当由 该检测器检测的值达到规定值时,当上述第4排气手段的开闭手段为 非开启状态时将其开启,同时当上述第1~第3排气手段的开闭手段为 非关闭状态时将其关闭。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权利要求1 ~ 3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发 明中,其特征是,设置以低于平时上述第3排气手段的流量对上述污泥罐内的空气进行排气的第5排气手段。在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在通常操作时,通过外部 空气吹入手段,从下部结构的底部向内部空间连续强制输入外部空气, 同时使连通上述内部空间和输入空间的流通手段的开闭手段以及第1 排气手段的开闭手段保持在开启状态。于是输送到下部结构内的外部 空气,从内部空间通过流通手段流向输入空间内,从其上部通过第1 排气手段向外部排气。结果特别是容易产生臭气等的输入空间的空气 不会流入内部空间,因此可以确实防止从污泥罐中漏出的臭气等滞留 在污泥接收设备的上部结构以及下部结构内。另外,接收污泥时,开启第3排气手段的开闭手段排出上述污泥 罐内空气的同时关闭流通手段的开闭手段,再开启第1以及笫2排气 手段的开闭手段,对向开启污泥投入口的污泥罐内投入污泥的输入空 间内的空气以及该污泥投入口上方的空气进行排气。这样,当在对由 于投入污泥而产生大量臭气的污泥罐内以及输入空间的空气进行重点 排气时,可以防止上述臭气向内部空间倒流,或者防止从用于使输入 手段进入而开启的出入口发散到外部。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污泥接收设备的换气系统,其以运输手段的行驶面为分界,内部空间构筑互相连通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同时在面临上述上部结构的上述行驶面的壁部设置具有开闭手段的出入口,在上述下部结构中设置具有污泥投入口的污泥罐,所述污泥投入口在上述行驶面开口同时密闭手段设计为自由开闭,并且在上述上部结构内部设置隔壁,所述隔壁将从上述出入口至上述污泥投入口的输入空间从上述内部空间隔开,其特征是,具有从上述下部结构的底部向上述内部空间连续强制输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吹入手段、可以使上述内部空间和上述输入空间连通的空气流通手段、从上述输入空间的上部对该输入空间的空气进行排气的第1排气手段、设置在上述输入空间的面临上述污泥投入口的位置并对该污泥投入口上方的空气进行排气的第2排气手段、对上述污泥罐内的空气进行排气的第3排气手段,并且上述流通手段、第1排气手段、第2排气手段以及第3排气手段中分别设置有开闭手段。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水幸治古贺明寿木村秋则甲角弘幸照沼裕之绪形明洋中井祐介堀池超石桥宣浩大谷信之鹿崎贵博出口直树吉田秀臣伊藤晶文向山贵正渡边博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