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6358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供锭器、推锭装置和运锭小车;推锭装置和供锭器间隔相对,供锭器包括固定臂和活动臂,活动臂可沿第一方向前后滑移,推锭装置推动铸锭移动的方向为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运锭小车,用于沿第二方向移动将铸锭移动至推锭装置和供锭器之间,还用于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与供锭器衔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系统及方法,运锭小车在起到运输铸锭作用的前提下,推锭过程、以及推锭结束后活动臂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运锭小车对铸锭起到支撑作用,使铸锭的受力均匀,避免铸锭过长从供锭器中滑脱,使供锭系统可以供应更长的铸锭,减小了设备限制,提高生产灵活性。

Ingot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of front feeding extru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轻合金挤压机
,尤其涉及一种前上料挤压机的拱锭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前上料金属挤压机由于其独特的供锭工艺,使得压机在经济性、制品质量、生产效率方面较传统后上料压机有很大优势,也是近些年生产的挤压机的主要种类。供锭系统是前上料挤压机的重要部件,用于将铸锭送入压机中心。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供锭系统包括:推锭装置和供锭器,推锭装置和供锭器处于同一高度上,由推锭装置将铸锭推入供锭器中。供锭器包括固定臂和活动臂,活动臂可沿水平方向移动。活动臂移动至与固定臂的钳口完全重合时,此时对应最短锭长。活动臂移动至完全打开距固定臂最远时,对应最长最长锭长。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供锭器能够供锭的长度严格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当铸锭太长时,铸锭位于供锭器内的部分占供锭总长的比例有限,极易从供锭器中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系统及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供锭器、推锭装置和运锭小车;所述推锭装置和所述供锭器间隔相对,所述供锭器包括固定臂和活动臂,所述活动臂可沿第一方向前后滑移,所述推锭装置推动铸锭移动的方向为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所述运锭小车,用于沿第二方向移动将铸锭移动至所述推锭装置和所述供锭器之间,还用于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与所述供锭器衔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固定臂的前端设置有端面触发元件,所述推锭装置上设置有端面发讯元件,所述端面触发元件与所述端面发讯元件连接,铸锭与所述端面触发元件接触时,所述端面发讯元件发讯停止所述推锭装置动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活动臂的后端钳口设置有端面检测元件,用于检测铸锭端面。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供锭器中的活动臂移动至与固定臂接触,此时活动臂的前端钳口与固定臂的后端钳口衔接;运锭小车沿第二方向从加热炉位移动至供锭器与推锭装置之间的供锭位;运锭小车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至与活动臂的后端钳口衔接;推锭装置将铸锭推入供锭器中;铸锭前端面与固定臂的前端接触时,推锭装置停止动作;运锭小车沿第一方向后退至供锭位;若铸锭长度大于供锭器长度,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向后移动至活动臂的后端钳口与铸锭的后端面平齐;若铸锭长度小于供锭器长度,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至活动臂的后端钳口与铸锭的后端面平齐。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铸锭前端面与固定臂的前端接触时,推锭装置停止动作,包括:铸锭前端面与固定臂前端的端面触发元件接触后,推锭装置上的端面发讯元件发讯使推锭装置停止动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铸锭长度大于供锭器长度,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向后移动至活动臂的后端钳口与铸锭的后端面平齐;若铸锭长度小于供锭器长度,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至活动臂的后端钳口与铸锭的后端面平齐,包括:在端面检测元件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下,若端面检测元件被铸锭阻挡,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向后移动,且在检测到端面检测元件不被铸锭阻挡后立即停止移动;若端面检测元件未被铸锭阻挡,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向前继续移动,且在检测到端面检测元件被铸锭阻挡后立即停止移动。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铸锭长度大于供锭器长度,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向后移动至活动臂的后端钳口与铸锭的后端面平齐;若铸锭长度小于供锭器长度,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至活动臂的后端钳口与铸锭的后端面平齐,包括:在端面检测元件的数量为2个,且两个端面检测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1-5mm的情况下,若两个端面检测元件均被铸锭阻挡,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向后移动,且在检测到一个端面检测元件被铸锭阻挡,另一个端面检测元件不被阻挡之后立即停止移动;若两个端面检测元件均未被铸锭阻挡,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向前继续移动,且在检测到一个端面检测元件被铸锭阻挡,另一个端面检测元件不被阻挡之后立即停止移动。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向后移动至与供锭小车接触时,供锭小车沿第二方向从供锭位复位至加热炉位,然后活动臂继续沿第一方向向后移动至活动臂的后端钳口与铸锭的后端面平齐。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主要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前上料挤压机供锭系统及方法,运锭小车具备两个方向的自由度,运锭小车在起到运输铸锭作用的前提下,推锭过程、以及推锭结束后活动臂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运锭小车对铸锭起到支撑作用,使铸锭的受力均匀,避免铸锭过长从供锭器中滑脱,使供锭系统可以供应更长的铸锭,减小了设备限制,提高生产灵活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前上料挤压机供锭系统的工作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供锭器、11-固定臂、12-活动臂、2-推锭装置、3-运锭小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系统,如附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供锭器1、推锭装置2和运锭小车3。推锭装置2和供锭器1间隔相对,供锭器1包括固定臂11和活动臂12,活动臂12可沿第一方向前后滑移,推锭装置2推动铸锭移动的方向为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运锭小车3,用于沿第二方向移动将铸锭移动至推锭装置2和供锭器1之间,还用于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与供锭器1衔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以附图1所示的方向为基准,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沿第一方向向前即向左,沿第一方向后退即向右。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沿第二方向上下移动。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使用时,供锭器1中的活动臂12移动至与固定臂11接触,此时活动臂12的前端钳口(即,左端钳口)与固定臂11的后端钳口(右端钳口)衔接。铸锭从加热炉转至运锭小车3后,运锭小车3沿第二方向从加热炉位移动至供锭器1与推锭装置2之间的供锭位,此时,铸锭和推锭装置2、供锭器1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且铸锭位于推锭装置2和供锭器1之间。运锭小车3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至与活动臂12的后端钳口衔接。推锭装置2将铸锭推入供锭器1中。铸锭前端面与固定臂11的前端接触时,推锭装置2停止动作。运锭小车3沿第一方向后退至供锭位。若铸锭长度与供锭器1长度相同,直接结束供锭。若铸锭长度大于供锭器1长度,活动臂12沿第一方向向后移动至活动臂12的后端钳口与铸锭的后端面平齐,结束供锭过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供锭器、推锭装置和运锭小车;/n所述推锭装置和所述供锭器间隔相对,所述供锭器包括固定臂和活动臂,所述活动臂可沿第一方向前后滑移,所述推锭装置推动铸锭移动的方向为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n所述运锭小车,用于沿第二方向移动将铸锭移动至所述推锭装置和所述供锭器之间,还用于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与所述供锭器衔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供锭器、推锭装置和运锭小车;
所述推锭装置和所述供锭器间隔相对,所述供锭器包括固定臂和活动臂,所述活动臂可沿第一方向前后滑移,所述推锭装置推动铸锭移动的方向为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
所述运锭小车,用于沿第二方向移动将铸锭移动至所述推锭装置和所述供锭器之间,还用于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与所述供锭器衔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的前端设置有端面触发元件,所述推锭装置上设置有端面发讯元件,所述端面触发元件与所述端面发讯元件连接,铸锭与所述端面触发元件接触时,所述端面发讯元件发讯停止所述推锭装置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臂的后端钳口设置有端面检测元件,用于检测铸锭端面。


4.一种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供锭器中的活动臂移动至与固定臂接触,此时活动臂的前端钳口与固定臂的后端钳口衔接;
运锭小车沿第二方向从加热炉位移动至供锭器与推锭装置之间的供锭位;
运锭小车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至与活动臂的后端钳口衔接;
推锭装置将铸锭推入供锭器中;
铸锭前端面与固定臂的前端接触时,推锭装置停止动作;
运锭小车沿第一方向后退至供锭位;
若铸锭长度大于供锭器长度,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向后移动至活动臂的后端钳口与铸锭的后端面平齐;若铸锭长度小于供锭器长度,活动臂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至活动臂的后端钳口与铸锭的后端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上料挤压机的供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锭前端面与固定臂的前端接触时,推锭装置停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薛鹏王晓国
申请(专利权)人:太重天津重型装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