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3432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包括主充气膜,所述主充气膜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充气膜,所述主充气膜包括外隔热膜和内散热膜,且外隔热膜和内散热膜之间通过黏胶胶合,所述内散热膜的内表面粘接有锡箔纸,所述主充气膜设置有多块,相邻两块主充气膜之间通过拉链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膜技术领域。该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外隔热膜可隔绝热量的流失,锡箔纸可吸收阳光并迅速发热,而内散热膜可使主充气膜内的热量散发到大棚内部,保温效果更好,且将覆盖面较大的主充气膜分成小段,用拉链连接,安装更方便,同时利用环形布套与弧型框架配合,使主充气膜与侧充气膜也便于拼接,使用效果更好且更易安装。

A kind of inflatable membrane structure for double-layer green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
本技术涉及充气膜
,具体为一种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
技术介绍
充气膜结构有单层、双层、气肋式三种形式,充气膜结构一般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能源供应。低拱、大跨建筑中的单层充气膜结构必须是封闭的空间,并保特一定的室内外气压差。充气结构,又名“充气膜结构”,是指在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制品中充入空气后而形成房屋的结构。充气式结构又可分为气承式膜结构和气胀式膜结构(或叫气肋式膜结构)。最典型的充气膜结构建筑是水立方,水立方的内外立面充气膜结构共由3065个气枕组成,最大的达到70平方米,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展开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充气膜结构工程,也是惟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现有的充气膜大棚一般为整体式,体积较大,搭建起来较为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工程耗时长,且现有的充气膜大棚的保温性基本靠密闭效果,保温性能有限,必须使用辅助加热措施才行,使用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充气膜大棚一般为整体式,体积较大,搭建起来较为麻烦,且现有的充气膜大棚的保温性基本靠密闭效果,保温性能有限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包括主充气膜,所述主充气膜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充气膜,所述主充气膜包括外隔热膜和内散热膜,且外隔热膜和内散热膜之间通过黏胶胶合,所述内散热膜的内表面粘接有锡箔纸,所述主充气膜设置有多块,相邻两块主充气膜之间通过拉链活动连接,所述主充气膜与侧充气膜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型框架,所述主充气膜的左右两侧与侧充气膜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布套,且环形布套套设在弧型框架的外部。优选的,所述侧充气膜的中间车缝连接有磁性搭扣门。优选的,所述弧型框架的两端均套设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条。优选的,所述弧型框架的两端且位于固定桩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固定桩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滑槽。优选的,所述侧充气膜的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监测机箱,所述主充气膜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且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表面均通过导线与监测机箱的表面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监测机箱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保护箱门,所述监测机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指示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通过使主充气膜包括外隔热膜和内散热膜,且外隔热膜和内散热膜之间通过黏胶胶合,内散热膜的内表面粘接有锡箔纸,主充气膜设置有多块,相邻两块主充气膜之间通过拉链活动连接,主充气膜与侧充气膜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型框架,主充气膜的左右两侧与侧充气膜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布套,且环形布套套设在弧型框架的外部,外隔热膜可隔绝热量的流失,锡箔纸可吸收阳光并迅速发热,而内散热膜可使主充气膜内的热量散发到大棚内部,保温效果更好,且将覆盖面较大的主充气膜分成小段,用拉链连接,安装更方便,同时利用环形布套与弧型框架配合,使主充气膜与侧充气膜也便于拼接,使用效果更好且更易安装。(2)、该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通过在弧型框架的两端均套设有固定桩,固定桩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条,弧型框架的两端且位于固定桩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固定桩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滑槽,通过在弧型框架的两端设置固定桩,可在搭建好充气膜大棚后,直接敲击固定桩将其打进地下进行固定,安装方便,且设置卡条可提高紧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主充气膜局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桩结构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主充气膜、2-侧充气膜、3-外隔热膜、4-内散热膜、5-锡箔纸、6-拉链、7-弧型框架、8-环形布套、9-磁性搭扣门、10-固定桩、11-卡条、12-卡块、13-滑槽、14-第一压力传感器、15-监测机箱、16-第二压力传感器、17-保护箱门、18-指示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包括主充气膜1,主充气膜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充气膜2,侧充气膜2的中间车缝连接有磁性搭扣门9,磁性搭扣门9为分开的两片,通过磁条相互吸附,类似于市面上的门帘,侧充气膜2的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4和监测机箱15,监测机箱15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保护箱门17,监测机箱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指示灯18,指示灯18在气压不足时亮红灯,主充气膜1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6,且第一压力传感器1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6的表面均通过导线与监测机箱15的表面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充气膜内的气压,在气压不足时提醒使用者充气,主充气膜1包括外隔热膜3和内散热膜4,且外隔热膜3和内散热膜4之间通过黏胶胶合,内散热膜4的内表面粘接有锡箔纸5,主充气膜1设置有多块,相邻两块主充气膜1之间通过拉链6活动连接,位于两侧的主充气膜1带有环形布套8,而中间的主充气膜1其两侧均为拉链6,第二压力传感器16设置在两侧的主充气膜1上,主充气膜1与侧充气膜2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型框架7,弧型框架7的两端均套设有固定桩10,固定桩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条11,弧型框架7的两端且位于固定桩10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2,且固定桩10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12相适配的滑槽13,通过在弧型框架7的两端设置固定桩10,可在搭建好充气膜大棚后,直接敲击固定桩10将其打进地下进行固定,安装方便,且设置卡条11可提高紧固效果,主充气膜1的左右两侧与侧充气膜2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布套8,且环形布套8套设在弧型框架7的外部,外隔热膜3可隔绝热量的流失,锡箔纸5可吸收阳光并迅速发热,而内散热膜4可使主充气膜1内的热量散发到大棚内部,保温效果更好,且将覆盖面较大的主充气膜1分成小段,用拉链6连接,安装更方便,同时利用环形布套8与弧型框架7配合,使主充气膜1与侧充气膜2也便于拼接,使用效果更好且更易安装。安装时,先根据长度选择所需数量的主充气膜1,用之间的拉链6连接,然后将其搭在大棚的框架上,将侧充气膜2拼接在两侧,用弧型框架7穿过所有环形布套8,将主充气膜1、侧充气膜2连接起来,然后将固定桩10锤进地下便可,最后用导线将第一压力传感器1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6与监测机箱15插接便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包括主充气膜(1),所述主充气膜(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充气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充气膜(1)包括外隔热膜(3)和内散热膜(4),且外隔热膜(3)和内散热膜(4)之间通过黏胶胶合,所述内散热膜(4)的内表面粘接有锡箔纸(5),所述主充气膜(1)设置有多块,相邻两块主充气膜(1)之间通过拉链(6)活动连接,所述主充气膜(1)与侧充气膜(2)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型框架(7),所述主充气膜(1)的左右两侧与侧充气膜(2)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布套(8),且环形布套(8)套设在弧型框架(7)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包括主充气膜(1),所述主充气膜(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充气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充气膜(1)包括外隔热膜(3)和内散热膜(4),且外隔热膜(3)和内散热膜(4)之间通过黏胶胶合,所述内散热膜(4)的内表面粘接有锡箔纸(5),所述主充气膜(1)设置有多块,相邻两块主充气膜(1)之间通过拉链(6)活动连接,所述主充气膜(1)与侧充气膜(2)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型框架(7),所述主充气膜(1)的左右两侧与侧充气膜(2)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布套(8),且环形布套(8)套设在弧型框架(7)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充气膜(2)的中间车缝连接有磁性搭扣门(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大棚充气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型框架(7)的两端均套设有固定桩(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龙顺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