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AN网络唤醒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88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AN网络唤醒电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二极管D2、电容C9、MOS管Q1和二极管模块D3,二极管模块D3由两个并联的二极管组成,所述电阻R18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3和二极管模块D3负极,二极管模块D3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8另一端、二极管D2负极、接地电容C9和MOS管Q1的G极,二极管D2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7、MOS管Q1的S极和唤醒输出端WAKE,电阻R17另一端分别连接MOS管Q1的D极和唤醒信号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源上电和输出高电平脉冲后端添加了一个延时电路,在电源上电完成前,用硬件电路忽略掉唤醒引脚的状态,降低了唤醒引脚的电平状态的不确定性。

A can network wake-up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AN网络唤醒电路
本技术涉及CAN通讯领域,具体是一种CAN网络唤醒电路。
技术介绍
汽车电源中,通常用带有CAN通信唤醒功能的电路来实现通信网络对于电源辅助电源和功率电路的唤醒,而不同于传统的DSP(数字处理器)自我休眠但辅助电源不关闭的场景,这样节约很多宝贵电池能源的消耗。辅助电源在上电过程中,唤醒引脚的电平状态具有不确定性,有时会输出一个很窄的高电平(能唤醒辅助电源)脉冲,使得辅助电源被开启,当DSP过一段时间没有检测到CAN信号,便再次休眠;正常情况下不影响使用,但可能会给用户带来误解和不安,同时也可能给DSP错误指示而误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AN网络唤醒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AN网络唤醒电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二极管D2、电容C9、MOS管Q1和二极管模块D3,所述电阻R18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3和二极管模块D3负极,二极管模块D3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8另一端、二极管D2负极、接地电容C9和MOS管Q1的G极,二极管D2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7、MOS管Q1的S极和唤醒输出端WAKE,电阻R17另一端分别连接MOS管Q1的D极和唤醒信号输入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极管模块D3由两个并联的二极管组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唤醒信号输入端连接到芯片U1引脚7,芯片U1为TJA1145A。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芯片U1引脚1连接电容C7,电容C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8、电阻R16、电阻R15和电阻R14并接地,芯片U1引脚2连接电容C1并接地,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1、芯片U1引脚3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5另一端和芯片U1引脚5,芯片U1引脚4连接电容C8另一端,芯片U1引脚5分别连接电阻R7另一端和电阻R15另一端,芯片U1引脚6连接电阻R14另一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芯片U1引脚9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和电源VCC2,电阻R2另一端连接芯片U1引脚10,芯片U1引脚12连接电阻R11,电阻R1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和变压器T线圈L4一端,电容C5另一端连接电容C4并接地,电容C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和变压器T线圈L3一端,电阻R5另一端连接芯片U1引脚13,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和电感L2,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4另一端和电感L5,所述电感L2另一端连接CAN总线的CANH信号线,所述电感L5另一端连接CAN总线的CANL信号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电源上电和输出高电平脉冲后端添加了一个延时电路,在电源上电完成前,用硬件电路忽略掉唤醒引脚的状态,降低了唤醒引脚的电平状态的不确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CAN网络唤醒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CAN网络唤醒电路的具体应用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CAN网络唤醒电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二极管D2、电容C9、MOS管Q1和二极管模块D3,二极管模块D3由两个并联的二极管组成,所述电阻R18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3和二极管模块D3负极,二极管模块D3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8另一端、二极管D2负极、接地电容C9和MOS管Q1的G极,二极管D2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7、MOS管Q1的S极和唤醒输出端WAKE,电阻R17另一端分别连接MOS管Q1的D极和唤醒信号输入端。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下面将本技术电路的具体应用进行如下说明。如图2所示,所述唤醒信号输入端连接到芯片U1引脚7,芯片U1为TJA1145A,所述芯片U1引脚1连接电容C7,电容C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8、电阻R16、电阻R15和电阻R14并接地,芯片U1引脚2连接电容C1并接地,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1、芯片U1引脚3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5另一端和芯片U1引脚5,芯片U1引脚4连接电容C8另一端,芯片U1引脚5分别连接电阻R7另一端和电阻R15另一端,芯片U1引脚6连接电阻R14另一端。所述芯片U1引脚9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和电源VCC2,电阻R2另一端连接芯片U1引脚10,芯片U1引脚12连接电阻R11,电阻R1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和变压器T线圈L4一端,电容C5另一端连接电容C4并接地,电容C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和变压器T线圈L3一端,电阻R5另一端连接芯片U1引脚13,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和电感L2,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4另一端和电感L5,所述电感L2另一端连接CAN总线的CANH信号线,所述电感L5另一端连接CAN总线的CANL信号线。上述电路上电稳定后,通过CAN发送信息,其功能芯片U1接收到CAN信息后,会发出唤醒信号,从而使本技术CAN网络唤醒电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此时芯片U1应该进入休眠状态,其7脚INH为低电平;待网络上有CAN信号后,芯片U1被唤醒,其7脚变为高电平,唤醒辅助源电路和DSP供电,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本技术的核心改进点在于:在电源VCC3(12V直流电源)上电和输出高电平脉冲后端添加了一个延时电路(包括电阻R18、二极管D2和电容C9),在12V上电完成前,用硬件电路忽略掉唤醒引脚(芯片U1引脚7)状态;降低了唤醒引脚的电平状态的不确定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AN网络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7、电阻R18、二极管D2、电容C9、MOS管Q1和二极管模块D3,所述电阻R18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3和二极管模块D3负极,二极管模块D3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8另一端、二极管D2负极、接地电容C9和MOS管Q1的G极,二极管D2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7、MOS管Q1的S极和唤醒输出端WAKE,电阻R17另一端分别连接MOS管Q1的D极和唤醒信号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AN网络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7、电阻R18、二极管D2、电容C9、MOS管Q1和二极管模块D3,所述电阻R18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3和二极管模块D3负极,二极管模块D3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8另一端、二极管D2负极、接地电容C9和MOS管Q1的G极,二极管D2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7、MOS管Q1的S极和唤醒输出端WAKE,电阻R17另一端分别连接MOS管Q1的D极和唤醒信号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网络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模块D3由两个并联的二极管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AN网络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信号输入端连接到芯片U1引脚7,芯片U1为TJA1145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AN网络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1引脚1连接电容C7,电容C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8、电阻R16、电阻R15和电阻R14并接地,芯片U1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跃武刘佰祥张浩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迈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